孝雅楠
她曾做過英語教師、新聞記者、房地產欄目制片人,也曾創辦過房地產投資顧問、影視、演藝、廣告、文化傳媒公司,是最早將文化產業和房地產業相結合的踐行者。多年來,她一直跨界在文化和地產之間,為文化與地產的跨界融合編織了許多靚麗的“嫁衣”。如今,在資本市場異軍突起的新時期,她又緊隨其后,躋身于資本市場的浪潮中,為文化和資本搭建起互通的橋梁。她就是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常務副主席、博川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王詩萍。
歲月悠悠 難抹心底文化情懷
“秋云春水若萍,情懷歲月如詩,悟之善待者為人王!”王詩萍果真人如其名。在北京高碑店影視文化產基地中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總部里初次見到王詩萍時,我從她身上解讀到的,除了古典美女的氣質和與生俱來的傲驕與霸氣之外,更多的是一種深邃悠遠的文化情懷。
王詩萍從小就極其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都是在圖書館里度過,愛讀書,愛寫詩,琴棋書畫詩禮茶無一不涉足。但她并沒有順理成章去學習相關的歷史或中文專業,而是選擇了比較洋氣的英語專業。大學那幾年里,她不僅繼續閱讀了大量的中國歷史經典書籍,也讀過不少原版的英文名著,就這樣,從大學起她就一直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里穿梭暢游。她喜歡中國的歷史故事,也喜歡國外的創意理念,那個時候她就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就是如何把中國這么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傳播到國外去,讓世界了解中國,也希望中國能夠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兩者完美的結合。從畢業后開始做英語老師起,王詩萍就與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到后來從事電視臺新聞媒體記者、房地產欄目制片人工作,以及自己先后創辦的幾家公司,她都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向著心中編織的那個文化夢想努力地邁進。
回首過往,她說:“我還是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夢想,不忘初心。當初就是為了文化的夢想來到北京這個文化之都,為的就是成就自己喜歡的事業,終究還是為了實現最初的夢想。”2007年,王詩萍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國際文化傳媒公司,以影視、演藝、廣告、文旅規劃運營為主營業務,之后又轉型升級為涉及文化產業內容、項目、產品的孵化、投資、運營的全產業鏈布局的文化產業集團型企業。歷經十年發展,公司通過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與資本的有效運作,逐步發展成為集影視制作、演藝制作、文化娛樂、文化科技、文化貿易、文化商業管理、文化旅游管理、文化金融管理等職能公司并肩發展的文化產業集團,為打造中國文化產業的內容提供商、運營管理商及產業投資商的第一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
采訪中,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界的領軍人物的王詩萍告訴我,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以前是“引進來”,現在要“走出去”。當年,國內第一部韓劇《天橋風云》便是由她引進過來的,包括嘉年華包括各種國外演出等,敢為天下先,王詩萍都創造了許多第一。即便中間幾年曾經歷過房地產市場暴利的誘惑,本可以轉行做地產賺取更多利潤的她,卻不忘初心,在還沒有政策利好形勢下依然堅持做文化產業,究其原因,只為心底保留著的那份濃重的文化情懷。她要引領中國文化“走出去”,走到國際上,讓中國文化揚名海外。為了響應習近平主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王詩萍將帶領團隊去多個國家交流合作,共謀發展,她說這是她的使命。
此外,從文化企業的引導責任來講,王詩萍希望身體力行,做出好的文化產品影響中國的年輕一代人。她不無憂慮地表示,現在的青少年充滿自信,但普遍缺乏精神信仰。網絡游戲作為一種新型產業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期,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不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他們以其特有的張力,用全身心的力量在不斷擴大自己的認知范圍和吸收速度,然而,現代社會提供給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成長方式與傳統成長方式已漸行漸遠。中華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精神感召力和凝聚人心的力量,傳達一個優秀民族的信仰與追求。自己要做的就是通過文化產品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更新青少年的知識和觀念、塑造青少年獨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盡管肩負太多的文化責任和使命,王詩萍卻從不會輕易蹙眉展露愁容,她的生活理念是:笑看人生風雨路,淡泊平和心自安。她告訴我,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完全被事業所占據,除了看電影這個最大的愛好外,還喜歡打羽毛球、打高爾夫、聽音樂、唱歌。學生時代曾經當過詩社社長、校刊主編的她,雖然自謙地說自己也“寫點兒東西”,其實她是用小楷寫點小詩和人生感悟,希望今后還能出版,另外還能把中國的筆墨紙硯做成特色文創產品,走向世界。
矢志不移 博川制定發展規劃
作為福建人,王詩萍認為福建人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還兼具“海納百川”的氣度。以至于她將“博川”二字作為自己集團公司的名字時,朋友說,敢用“博川”這兩個字的,都不是一般人。王詩萍坦言,一個受人尊敬的文化企業應具備六點能力:一是創新創意能力(主要是模式創新與lP策劃,引領行業發展潮流);二是資源整合能力(圍繞商業模式的跨界資源配置與要素組合);三是嚴格的執行落地能力(鐵一般的紀律、有命必復的職業素養和過硬的心理素質);四是戰略布局能力(國際視野、產業情懷、專業高度、平臺思維);五是品牌管理能力(品牌意識、企業價值、社會形象和文化認同);六是超常的贏利能力(回報股東與社會是企業的天職,不贏利不是好企業,于經營者而言則是恥辱)。在她的領導下,博川文化產業集團目前正在籌備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以“文化+”為核心,融合“金融、地產、旅游、科技、互聯網”,促進資源的跨界整合及國際化合作。從產品創新、專業創造、互聯網和金融思維,多重角度和多元發展,在推動中國文化產業進步、提升社會與企業價值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王詩萍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事可以叫做‘跨界融合,相當于把文化、地產、金融等幾個大板塊融合在一起。”在描述公司的未來規劃時,王詩萍猶如在描繪一個華美的版圖。王詩萍帶領公司轉型升級成為博川文化產業集團之后,從品牌屬性上開始堅定地往文化產業范疇的方向出發。相較于原來的文化傳媒,所改變的核心是發展的新常態變革,在公司的發展模式方面,博川結合了萬達文化產業集團與華誼文化傳媒集團兩大巨頭的發展模式。對此,王詩萍解釋道:“華誼是從拍電影開始,然后到藝人經紀,最后從虛體走向實體,落地20個華誼電影小鎮;萬達之前是做電影院線、文化旅游到主題公園,最后轉過頭來投資電影,收購傳奇影業等,他們是從實體走向虛體。博川選擇的發展道路,不是從一頭走向另一頭,而是從中間開始向兩頭發展,虛實結合,即從影視制作、演藝活動和廣告媒體開始,到電影投資、電影制作、電影后產品等文化內容延伸,同時孵化成為各種主題的文旅產品或主題公園,再落地植入到商業地產和旅游地產中。因此我們目前也在和華誼、萬達積極洽談合作,資源互補,強強聯手”。
王詩萍對未來博川文化產業集團的發展有著自己的規劃:“我希望讓博川與國際接軌互動,帶著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出去,實現‘中國元素,國際表達的目標。當前國家文化大繁榮的趨勢為我們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要充分順應社會的發展,擔負起文化使者的責任”。
搭建平臺 為資本進入提供渠道
王詩萍不僅是博川文化產業集團的董事長,而且也是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的常務副主席。聊博川,便不能不聊今年1月初剛剛審批下來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據王詩萍介紹,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系中國投資協會下屬非盈利性分支機構,是由博川文化產業集團聯合中國投資協會投資咨詢專業委員會、中經博雅財經研究院、華代金控(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及政府文旅文投集團、開發商文旅文投集團、文化產業基金資本公司、上市傳媒影業集團、銀行保險證券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國第一個文化產業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聯盟匯集“官、產、學、研、金、媒”各界精英,以“文化+”為核心,融合“金融、地產、旅游、科技、互聯網”,以交流活動、項目執行、投融資對接為主要方向,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動商業思想碰撞,促進跨界資源整合,致力于打造中國文化產業創新型資源、信息、人才、技術、資本的共享服務平臺。聯盟常設兩大管理機構,分別是主席團和理事會。主席團是聯盟各地分會及會員單位的管理機構,理事會由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和會員單位構成。同時聯盟的兩大分支機構:中國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研究院和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俱樂部,分別側重文化產業的相關研究與項目落地、文化產業的實操融合與平臺的打造。
談及發起成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的初衷,王詩萍不由得意味深長。自做文化公司這些年來,她一直在努力探索著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發展模式。正是在運作其中一些項目的過程中發現,文化對于資本的依附力越來越強,資本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兩者的結合度愈加密切。同時,也源于近年來文化產業整體形勢的變化,政府為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相繼出臺了各項利好政策,對文化產業金融體系的扶持力度可謂空前,并積極引導和鼓勵資本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在這幾年里,她一直都在學習研究文化資本的一些運作方式,也經常與做金融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對金融這個領域漸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就想怎樣能夠把自己十多年來一直從事的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有機地結合起來。就這樣,在相關領導和朋友的支持與建議下,王詩萍聯合中國投資協會投資咨詢委員會和多家機構,發起成立了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希望給文化產業和資本市場搭建起一個相互融合對接的資源平臺,讓好的文化項目在這里能夠順利地找到資金投入,也為更多的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提供很好的渠道。
跨界融合 攜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從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的構架和職能上看到了這個平臺的獨特之處:文化、金融、地產、旅游、政策等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如今,各個產業間都在尋求跨界融合之路,以順應當前的產業變革和新的發展模式。而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常態正是跨界融合,當前需要進一步推進文化跨界融合,也就是所謂的“文化+”,要加強文化與商業、農業、體育、科技、貿易、移動互聯網等業態的融合,這樣不僅對文化,也必然為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另外,聯盟不僅是提供資源整合和對接的平臺,最重要的目的是將對接成功的項目落地,讓曾經虛在外表、虛有創意的文化通過產業發展和金融驅動,把項目做實、做精,實有內核,實在落地。
除此之外,王詩萍分析了這個平臺最大的優勢是聯盟龐大的項目資源庫。項目資源庫除網羅文化圈內諸多優質的項目資源,為投資者們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文化項目,因為我們的項目及投資管理團隊成員,幾乎都是在文化和資本圈內有著資深業內經驗和廣泛的人脈資源,而且博川文化產業集團自身也在孵化投資電影、網劇、電視劇、紀錄片以及舞臺劇、音樂節、演唱會;也有可植入商業地產、旅游地產和景區的高科技主題文旅產品。
據了解,聯盟剛剛成立,前期多以活動和宣傳為主,在成立大會召開之前,聯盟已經舉辦過幾次論壇和沙龍活動,比如和中影集團合作的數字電影論壇新片發布會和創投會,以及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大咖匯系列沙龍等活動,作為聯盟成立前的小預熱。根據每次論壇、沙龍的不同主題,邀請的嘉賓也都是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王詩萍說,之所以這樣做前期活動,一是為了擴大聯盟的影響力、匯攏資源;二是希望通過行業的前沿專家讓大家對文化金融有更多的了解和認知,緊跟當前的政策方向與變幻莫測的市場形勢。幾場活動的效果都非常好,得到了各方真誠的反饋和建議,大家對聯盟接下來的工作滿懷期待,也對聯盟的前景充滿信心。今年,平臺工作的重心還是放在基礎的搭建工作上,根據架構組建專業運營團隊,并邀請相關行業的專家和知名人士,成立投資委員會、項目審核委員會及專家顧問委員會,宣傳平臺也將隨之開通,包括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俱樂部今年已經計劃了各種交流活動十余場,大到年度論壇、創投會、培訓、海外游學,小至沙龍、酒會、休閑娛樂、聯誼等圈層活動,讓投資者們在平臺里享有更多的學習和交流空間,在平臺上找到最優質的文化產業項目,使平臺真正為理事和會員所用,潛心為理事和會員提供最大的支持與服務。
“我也向全國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者們發出邀請,歡迎加入我們投融資聯盟的理事會,成為我們聯盟的一員。”目前,聯盟已經在全國十幾個城市發展了地方分會,而且還在繼續擴大。接下來,分會也將向國外落地韓國、日本、東南亞、美國、歐洲、新西蘭等文化發達國家,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向國際化進軍。王詩萍在話語間,露出了誠摯的微笑。她正在努力一步步地朝目標邁進,致力于將聯盟打造成為國內最專業、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高端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為投資人提供業內最好的文化產業項目。
采訪的最后,王詩萍表示,接下來,也會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在依托平臺的基礎上,和聯盟的幾家發起單位將成立文化產業的內容和產業基金管理公司,把平臺做實、做強。美國好萊塢大片與韓劇的輸出,恰恰是一個國家對于全球的“文化輸出”。王詩萍透露說,為貫徹習主席“一帶一路”的中國文化戰略,目前聯盟正在和相關機構籌劃“文商萬里行”活動,沿著“一帶一路”路線,游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王詩萍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把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實實在在地做成文化產業輸送到這些國家,落地成為帶有中國符號的文化產品,以鳥瞰全球的視野、矢志不移的精神,以中國文化產業走向全球為責任和使命,最終將中國的文化產品輸出到世界各地,讓中國真正地成為文化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