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和慧 席文平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本科學生的學習是以掌握知識為主,本科階段的教學方法以單向灌輸式為主,不強調研究型學習,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往往很難獲得科學研究的訓練,結果使得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而不能主動地獲取知識,這顯然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也不利于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興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生創新團隊的成員通常都來自不同年級、學科、專業和地域,對同一目標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而且還有資深教師指導。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是一種自發的習慣,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學習和實踐知識。為完成團隊任務,團隊每位成員必須要經歷相應的獨立研究、查詢資料、自主學習等實踐環節,而這些環節正是傳統教學較為欠缺的,也是培養創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加強大學生創新團隊建設,無論是對學校長久發展還是對學生個人發展來說都是尤為重要的。本文就大學生創新團隊建設提出若干建議。
一、創建一個積極健康的大學文化氛圍
一個健康、和諧、積極的大學文化氛圍,不僅對于人才培養具有不可替代、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作用,更是調動學術人員積極性的重要誘因,對大學教師的成長、發展和發揮作用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影響。大學文化作為大學學術人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寄托了他們的理想和希望,因而能夠產生極大的內聚力,使學術人員擁有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因此,大學文化愈發達,群體心理就愈相容,大學對學術人員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勵力就愈大。這樣的大學文化不僅具有強大的同化功能,使身處其中的成員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能夠內化為一種向上的力量,促進成員積極進取,勇攀高峰。“能夠使一個組織與眾不同的是組織的文化氛圍以及用一系列的制度和行動來強化的價值觀。”事實上,組織文化是組織發展最好的方向標。在一個運行健康、發展良好的大學創新學術團隊中,團隊的組織文化為團隊成員提供了一種組織認知的感覺,并能使他們產生對超越自我的信仰和價值觀的承諾。理論上說,團隊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可能來自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無論是帶頭人、骨干,還是支撐人員,甚至是流動的研究生,但事實上團隊文化通常開始于團隊的創始人或者早期領導人,他們以愿景、哲學或者戰略的形式清楚地提出并貫徹他們獨特的治學思路和發展價值觀。這一價值觀為團隊明確了共同愿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也決定了團隊運行和發展模式的綱領和基調。
二、創造合適的外部環境
在外部牽引力與內部凝聚力的共同作用下,分散的大學學術人員有可能組建成一個全新的大學創新學術團隊。這些客觀條件包括:
(一)合適的學科背景
無論團隊是要解決具體的科學技術問題還是定位于在某個學術方向取得新的突破,團隊成員都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結構,團隊成員的學科和專業背景必須與團隊的目標相關。
(二)充足的條件保障
實驗室、科研經費、儀器設備以及其他基礎條件是團隊開展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條件支撐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團隊能否順利開展工作。因此,依托基地平臺和重大裝備組建團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團隊構建方式。如果在團隊組建之前并無相應的條件支撐,也至少應該能夠做出團隊組建后盡快爭取到相關資源的預期,否則即使團隊從形式上得以組建,也不可能真正開展工作。
(三)配套的政策支持
由于我國大學目前的組織體制、人員隸屬機制和績效評估機制尚未完全適應團隊創新的模式,國家和大學很多現行的政策是不利于團隊形成的。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創新學術團隊的組建會受到很嚴重的阻礙。
三、加強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建設
創新實驗室是學生創新團隊以及本科生開展科技項目實驗研究的平臺。專門設立指導本科生創新實驗的指導老師和強大的技術支持小組,幫助本科生進行本專業的科學和教學研究,同時鼓勵他們在交叉學科、跨專業等領域進行自主創新,提高綜合創新實踐能力。
安排專人負責實驗室和實驗儀器的開放與管理工作,并建立配套的實驗室管理措施。由教研較為豐富的老師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出研究課題或由學生自己提出可行的課題,將課題題目公布,然后由學生自主選擇,查閱文獻、組織討論和整理材料,提交解決方案并進行實驗,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
四、加強大學生開放實驗室創新平臺建設
開放實驗室充分利用了實驗室的設備、資源,延長了實驗室的利用時間,方便學生自主靈活參與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實驗內容的多樣化、方法的靈活性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了求知欲、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加強開放實驗室建設是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五、處理好外部協調的壓力
團隊在發展過程中,會與大學內部的其他部門以及大學外部的相關組織建立各種關系。由于我國大學的權力機制尚不健全,大學創新學術團隊的組織結構可能與院系所等基層學術組織發生交叉,權力配置上與基層學術組織和大學職能部門都有重疊,有些本應屬于創新學術團隊的權力如內部人財物配置權等,往往需要協調外部機構才能履行,甚至完全掌握在外部機構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矛盾與沖突。再者,團隊要健康運行、不斷發展,也需要與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其他大學或研究機構等進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