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鳳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幼兒園加點剩下的裝過點心的紙盒有什么用呢?筆者無意聽過《過河》的歌曲,在陶醉著的優美旋律中想到了“橋”,對了,剪成方形紙片,讓孩子過河。就這樣,許多差不多大小的橋板出現了。
領著幼兒玩時,教師先給他們擺成一排,告訴孩子們玩法:前面是一座架在河上的小橋,小朋友們可以單腳蹦,也可以雙腳一起蹦,但是記住了:千萬不能掉到河里。孩子們排著隊盡情地玩著,高興地叫著,歡樂地蹦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幼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幼兒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幼兒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不同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充分地發展。
由于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具有脆弱性、不穩定性,極易被外界所影響,所以教師要及時捕捉并培養幼兒的創新素質。教師對孩子的評價和態度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素質。
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玩了一會,我們班的聰明哥喬志強就說了:“老師,我們擺兩排吧?”其實在玩的時候,我就想,孩子們在玩的時候能不能自己想出不同的玩法呢?先看看他們玩吧,等玩夠一排的時候,再換一下玩法。我們班最聰明的一個孩子,超出同齡人的智慧的一個孩子,不論學什么只要他感興趣的總會有很多超常的想法,又是他想出了不同的玩法。“行!”我將他們排成了相同的兩排,讓兩隊的孩子進行比賽,比賽完后,兩排孩子又一個跟一個過河,就像“二龍吐須”一樣,孩子們玩得可盡興啦!
“孩子們,我們還可以怎么玩呢?”別的孩子很難再想出什么方法,只會嘰嘰喳喳說剛玩過的方法。又是喬志強說:“老師,我會。”然后,彎腰把所有的紙片收起來。我一直用欣賞的眼光瞅著他,一會兒,他又把紙片一張一張地排開,一會兒一個圓形出來,我知道,這個“一休”哥不僅能擺出“圓形”,他能把我們學過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全給擺出來,因為我們在上學期學了這些圖形后,早晨玩積木的時候他就把搭的每一個圖形給我看而且邊說著:“老師,三角形。”“老師,正方形。”“老師,兩個長方形。”(是兩個長方形,如果數圖形的話,確切地說是三個長方形,記得我曾拿著他搭的圖形,慢慢地拉著他的手順著圖形數出三個長方形,他當時很驚奇)這樣,孩子們都紛紛學著他擺圖形,擺完了就跳,一直累得滿頭汗,才意猶未盡地喊“回家”(孩子們喜歡把我們的小班稱為家)喝水。
喬志強是我接這個班變化最大的孩子(小班是到了三周歲才可以入園,因此就會有正月開學到了三周歲入學,這樣的孩子比正常入園的多學半年),曾教過她半年的老師經常說:“喬志強最頑皮了,一點不討人喜歡。”可是給他們一上課,我就非常喜歡他,雖然他特別的淘氣,經常碰到這個,拐到那個,自己經常碰到了墻上,撞到了花壇上,不是這受傷就是那受傷,每次都傷得不輕,但是他有著常人沒有的智力,出現稍難一點的問題,全班只有他會。因此,我也格外地照顧他,道理一堆一堆地講,根據他每次受的傷來誘導他應該怎樣保護好自己,同時也不能傷到別的小朋友。半年后,一個全新的全面兼優的好孩子出現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每個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理念,只要用心愛著孩子,哪怕有時嚴厲一些,孩子也會體會到老師的愛,而發揮自己的極致,展現出最好的自己。
當我們再次拿出紙片玩的時候,我告訴小朋友這會兒咱們不過橋啦,那么我們還可以把紙片當成什么來玩呢?想一想看誰的想法最好,我們就按他的想法來玩。“當飛機玩吧。”有小朋友建議。“不錯,挺好,誰還有什么方法?”“老師,把它當成火車道,我們在上面開火車。”還是喬志強,于是,小朋友手拉手在紙片上開起了火車。
一會兒,喬志強走了,我看著他,奇怪,他要干什么?只見他滾著輪胎來了(幼兒園院子里有一些廢舊的輪胎,是供幼兒玩的)“老師,我在軌道上開火車。”他把輪胎又當火車來開了,“嘩!”孩子們又在紙片上連成了輪胎火車,他們盡情地揮灑著歡樂與汗水。
教師要能對每個孩子保持積極、鼓勵、贊許的態度,充分尊重他們、寬容他們、期待他們,做他們的朋友,使他們敢想、敢為,極大地發揮潛能。
同事說過:幼兒園啥東西都是寶,都能成為孩子們的玩具。是啊,尋求教學效益的活動,選擇有價值的適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活動內容,最終目標是促進每個幼兒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發展。幼兒教育不管是作為人類的一種活動還是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都是一個整體。在孩子眼里,世界是紛繁復雜的整體,他們更關注具體事物為什么是這樣或者是那樣,而并不在意這些感覺來自哪個學科的范疇。幼兒教育的發展就應該充分發展協調多種資源、多方面的教育影響,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使幼兒教育成為一個系統,因此對幼兒進行教育不能過于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區域活動便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區域活動給幼兒愛心行為的培養即帶來了挑戰又帶了機遇。區域活動要順應教育的需求,就必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操作材料。這些操作材料的投入使用正是考驗幼兒愛心行為的好時機。要想延長玩具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壽命,就需要每個幼兒的愛護,既要要求幼兒具有愛心,更要要求幼兒具有創造力和創新力。
何不為孩子搭起一座適合幼兒成長發展的橋呢?
何不讓孩子開著火車沿著正確的人生軌道上行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