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玲

摘 要:教師的素質影響著學生的素質,是培養德才兼備合格人才的必要條件。教師只有通過勤奮學習,自我完善,才能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本文從勤奮學習和自我完善兩個方面闡述了教師提高自身修養的方法。
關鍵詞:勤奮學習;自我完善;教師修養
在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時期,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有哪些呢?筆者認為最起碼要做到如下兩個方面:
一、勤奮學習
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師是育人的人,教師只有先學好才能教好,學是教的基礎,所以學習對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學習的內容不僅有書本知識和實踐技能,還應當包括教師自身的修養。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不僅學習本學科的知識,也要學習人文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要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等教學必需的技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才能適應現代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學習是修養的前提。古人對學習境界的追求是這樣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也是我們教師應有的學習態度和不懈追求。
(1)勤奮學習,要發揚“學而不厭”的精神,要求在學習內容上不厭其“博”,不厭其“專”,即盡量要多學一點,學廣一點,不要淺嘗輒止,要“盡其理”“讀書窮理”,敢于攀高峰。“學而不厭”還要求教師在學習態度上具有不畏艱苦、終身不息的品質。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這種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頑強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2)勤奮學習,必須學習教師修養理論。我們要重視學習教師修養的基本理論。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師修養理論,在學習古今中外豐富的教師理論時,要批判性地繼承和發展教師修養理論,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教師修養水平。
(3)勤奮學習,必須學習專業知識,學習教育理論,盡可能多學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學修養水平的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因為知識本身不僅是—種修養內容,而且還能塑造人的性格。一個缺乏知識的人,必然缺乏見識和才能,必然不可能達到全面的、較高的修養水平。我們不僅要有飽滿的教學熱情,而且還要抓緊一切空余時間,專心研究本專業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這些都是勤于進取、精于業務的具體表現。
(4)勤奮學習,必須善于從師。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大凡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很重視擇師而行,虛心好學。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要求有較全面的、較高的素質,更有必要廣泛地向一切有專長的人學習。不僅向專家學習,工人、農民、商人都可拜其為師。教師之間更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師還應該真誠地向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學習。這不僅是貫徹正面教育原則和積極性原則的需要,也是以學生為鏡子,對照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調控的需要。
二、自我完善
教師修養是教師本人素質的全面提高,主要依靠自我鍛煉、自我陶冶、自我教育,逐步自我完善。外界的督促、檢查、幫助不能代替教師個人的主觀努力,離開了教師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外界的督促、幫助也就失去了作用,就不會形成良好的修養。
(1)要客觀了解和評價自己。正確地認識自我,是自我修養的前提。教師要客觀認識自己的學識水平怎么樣,職業能力怎么樣,師德水平怎么樣,同行和學生的評價怎么樣。在此基礎上,以教師的職責、教師的職業道德準則、優秀教師的修養規范自己的言行。
(2)要有創造精神。教育要進步,要發展。新的教育思想、新教學大綱、新教材、新教法以及學生的不斷發展,都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可以說,離開了“創造”,教師就無法工作,“創造”是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教師也只有在這種不斷創造的工作需要中,才能產生自我完善的迫切動機。當然,要創造性地工作,就必須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把別人的經驗或理論引進來,結合自己的實際,創造性地實踐運用,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以形成新的經驗和理論。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樣,就能逐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3)要樹立終身教育觀念。有學者認為,一個教師在教學的頭五六年內,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效果顯著上升,可是當習慣于已有的教學方式,上升的速度就會出現減慢,呈逐步下降趨勢。如不進修,即使再教許多年,也不會有較大進步,甚至會出現衰退現象。因此,加強在職進修,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不斷更新知識,豐富教育理論,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教師要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積極參加繼續教育,經常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