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正文 劉果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針對環境問題,國家監測部門不斷加強監管力度,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加強對環境監測監管的力度。環境監測生產性的本源和主體是社會化的大生產和環境排污,環境監測也是社會生產的重要過程。文章就從環境監測生產性及業務創新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為環境監測生產性及業務創新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生產性;業務創新;監測
環境監測是對影響環境的各種因素進行監測獲取的一種行為模式。我國的環境監測發展較快,已經形成了專業化、系統化、標準化的格局。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必須要加強環境監測和環境監管的力度,力求通過環境監測,帶動環境監測技術的更新,以及環境方面的業務創新。
1 環境監測生產性概述
環境監測生產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環境監測主體的生產性。環境是一個非常大的范圍主體,環境中任何一個環境問題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環境污染加重[1]。環境污染源包括很多方面,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在環境中形成了污染主體,對環境產生嚴重的破壞。我國的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環境監測的主體是國家環境監測部門,國家環境監測部門不但要對環境污染源進行監測、監管,還要對可能產生的新的污染源進行監測。
第二,環境監測過程的生產性。由于環境監測工作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因此,環境監測中的環境資源公共性和其特點一般被劃分為技術服務行業,這樣就與傳統的技術行業進行了區分。環境監測的生產性,廣義上包含了技術服務行業和高科技信息產業,環境監測從最先的政府部門包辦,到現在的政府部門向社會環境監測機構購買服務。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環境監測與生產聯系在一起,就很容易理解。
2 環境監測生產性創新存在的阻力
2.1 政府監測職能不會完全放開
環境監測部門和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范圍,是由行政劃分和行政層級劃分決定的,基層的環境監測部門雖然規模小,但是組織機構健全,省一級的環境監測部門規模比較大,但是其職能相同,環境監測的質量和監測的規模效益能夠得到保證。環境監測部門必須具備行政、技術、質量等多個管理體系,才能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管理體系中行政部門的制度體系比較成熟,也是環境監測生產性和業務創新性的主要體現部分。其中的技術部分,是科學研究的成果。因此,技術更新非常快,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環境監測業務的創新性有重要意義。其中的質量部分已經得到了實驗室的認證許可,或者是計量認證許可,能夠實現對環境監測生產管理形成合理的統一體系的目的[2]。政府監測職能不會完全放開,這是因為政府要行駛一定的職能,保證這個市場的公平公正。所以,政府部門對環境監測職能不能完全放開。
2.2 社會監測機構的制約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提高,環境監測已經進入市場化階段,因此,關于環境監測的社會機構也越來越多,環境監測和社會監測服務結合,已經成為現代環境監測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第三方運營以及企業環境自測業務發展非常迅速,商業公司也已經開始進行污染源監測,但是監測質量卻得不到保證,而且監測的項目非常少。社會環境監測部門在行政、商業運行以及監測質量保證等方面正在不斷進行探索。為了實現環境監測整體上的系統性、時效性以及持續性,就必須保證環境監測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社會環境監測不斷發展。但是目前社會監測機構存在的各種問題,阻礙了社會監測機構的發展[3]。
2.3 工作人員監測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的環境監測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很多技術還不成熟,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人員監測水平也比較低。為了彌補環境監測在發展上的差異,我國引進了各種先進的監測設備,但是缺少能夠使用先進監測設備的技術人員,導致工作人員的監測水平和先進的監測設備之間出現問題。環境污染源是環境監測機構監測的重點,現狀往往是環境遭受污染后,才尋找環境污染源,環境監測的重點趨向于環境質量。但是,由于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跟不上錯綜復雜的環境污染現狀,所以環境污染源的監測信息不全面。比如,近年來霧霾現象的持續惡化問題。此外,在環境監測技術人員中,對環境監測采樣、環境分析、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3 環境監測生產性創新的可行辦法
環境監測工作要嚴格控制環境監測的各個環節,根據環境監測的有關原則開展工作,規范相關流程,加強對環境監測質量的考核,促進環境監測有關業務的創新,這樣才能夠促進環境監測業務的快速發展。
3.1 不斷建立、健全社會環境監測市場
在整個環境監測領域,市場是領域內的協調者。要根據市場變化,制定環境監測方案,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市場,保證環境監測質量,不斷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在環境監測機構中,要協調機構中各部門和授權人之間關系,推進工作進程,使環境監測工作能夠更好地為大眾服務。對環境監測的各項收費,采用公開透明的方法,這樣有利于對環境監測業務進行管理,方便環境監測機構和客戶之間進行溝通協商。公開透明的收費措施,也利于群眾對環境監測部門進行監督,提升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效率,方便管理。
3.2 加強行業間的監管
除了群眾監督外,還要加強環境監測行業之間的監管,這樣能夠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的可靠性[4]。發展環境監測業務,不但關系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環境,也關系到環境監測行業的管理發展。因此,在不斷鼓勵群眾進行監督的同時,也要加強行業之間的監管。
3.3 不斷提高監測人員自身的業務水平
監測水平是保證監測質量的主要方法,由于環境污染源頭比較多,擴散速度快,因此污染的范圍標價,很多的污染源在進行入大環境后,會發生質變,加大了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工作任務量,對改善環境不利。因此,要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監測水平,在污染源擴散到大環境之前,對污染源進行控制。污染源擴散的范圍越小、污染時間越短,對改善環境非常有利,能夠提高環境部門的工作效率。加強對監測人員的技術培訓,培訓后參加考核,通過考核的人員才可以繼續工作。
4 結束語
規范環境監測工作的流程,大力推進創新服務,對環境監測管理業務實行規范化和高效化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也能極大地提高環境質量,實現環境質量全面優化。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已經邁入市場化階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數量急劇增加,環境監測和社會化監測服務相結合,已經成為環境監測發展的大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對環境監測的有關工作業務進行質量考核,才能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宋國強.環境監測生產性及業務創新探討[J].中國環境監測,2015,2:1-4.
[2]陶紀明,徐 ,劉學華,等.“十三五”時期上海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制度和環境研究[J].科學發展,2015,4:53-62.
[3]張忠杰.環境監測生產性及業務的創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20:162.
[4]孫立波,張志學,姚林.環境監測與評價專業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2:153-155.
作者簡介:熊正文(1989,10-),男,漢,江西省南昌市人,本科,單位: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環境工程中心。
劉果(1986,7-),男,漢,四川省達州市人,本科,單位: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環境工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