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伴隨著剛改革開放的春風,電視的出現對中國人的休閑娛樂方式起到了革命化的作用。1983年至2016年,中央電視臺所主辦的三十四屆春節聯歡晚會,就這樣留在了歷史的檔案里,更為鮮活的感觸是留在了幾代人的記憶里。
隨著電視以最快的速度在神州大地的普及,在中國,有億為單位來計算的觀眾來看春晚;在世界的不同國度,有許多華人華僑和不同語言、膚色的外國人也在觀看春晚。從電視錄播到直播,這一中國獨有規模和形式的超大型的綜藝晚會,已經不僅僅是一臺綜藝演出或者電視晚會了。 正如世界著名的文化傳媒學者戴維.莫利“把家和民族當成想象中建構的共同體,認為節日是高度建構的滿載情感的慶祝儀式,不僅僅是家庭也是民族的象征。”
三十多年來,也正是春晚將受眾、家庭和民族這三方面,通過共同在春節的節日氛圍里共同享受精神盛宴的方式,而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它不分民族和階層,不分年齡和性別,已經逐漸成為了中華兒女心中的新民俗,甚至是一種新文化的象征和圖騰。所有的吉祥的寓意、美好的心情、燦爛的笑臉和精彩的節目、閃耀的明星、豐富的服飾、絢麗的舞美融為一體,成為現實世界和人們世俗生活中的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一頓秀色可餐的文化盛宴,成了中國人心中期盼纏繞的情結,似乎不看春晚、品春晚,這“年”就過的不算完整。無論從“儀式理論”和傳統文化視角看春晚、還是從主導文化視角和大眾文化視角看春晚,它的確可以說一直是三十二年來的文化焦點。近年來春晚在中宣部和文化部等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已經從“臺長工程”上升為和北京奧運會開畢幕式一樣的國家工程。也正因為它見證了三十年里中國人的成長記憶和這個國家的時代變遷,成為了普通大眾節日生活的不可或卻的一部分,春晚也才被稱為新時代的“新民俗”。
春晚已過“而立之年”,正因為此,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它絕對可以稱作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重要表征之一。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又是中國當代藝術門類精華最為集中的薈萃與展現的最高綜合平臺。而它吸引我們的除了明星演員和藝術家的藝術魅力,還有那在新中國美術史和文化史上留下鮮明印跡、展現時代風貌的春晚設計藝術。因為其已經伴隨著祖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伴隨中華兒女走過了三十四個除夕夜 ,那些色彩繽紛和喜氣絢麗的畫面已經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從藝術角度總的來講,春晚包括導演藝術、表演藝術和設計藝術三大塊。而設計藝術范疇又主要包括服飾設計藝術和舞美設計藝術兩大部分。
設計藝術與春晚相生相伴,光彩奪目。在關注與爭鳴中,留下了時代的顯著烙印。對于藝術工作者和文化研究者來說,春晚又是藝術門類的大集合,制作手段的大展現。縱觀春晚設計藝術的展現和演變過程,其華彩服飾已然和那些難忘的精彩節目、明星造型及整臺晚會連成一體,留給我們難忘的立體印象。從簡樸到華美,從傳統到時尚,年年所“秀”霓裳,均具有很深的時代印記。而春晚舞臺場景、結構造型、燈光道具等,則突出地體現了現代舞美設計元素的時代性,特別是近年來以LED和大屏和燈光的運用為標志的新時期春晚中,更是集中地體現出了設計藝術本體的藝術性和現代科技的技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結合。以2012年春晚為標志之一,央視春晚的藝術設計更是將絢麗多元化的風格,在制作與體現中達到一個新的制高點,其綜合創意設計與制作水平已然走在了世界的頂級行列。
央視春晚的設計藝術也涉及到了眾多臺前幕后的設計師和藝術家。他們共同的的辛勤付出、創作智慧與人文情懷,成就了春晚,也與春晚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連。
春晚所包涵的設計藝術,無論述是其中的服飾設計還是舞美設計方面,都融合了色彩、造型、構圖、材料及創意、時尚、科技等多種具象和抽象的綜合元素和人文美學思想,從而成為讓春晚流光溢彩、使明星更加耀眼、整個春晚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藝術貫穿融合于整個春晚發展演變史,并在三十四年來的一一展現中,與導演藝術、表演藝術等藝術形態一起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春晚整體文化現象,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異彩紛呈和與時俱進的特征。其從娛樂時尚、民俗文化、社會經濟、甚至意識形態的多個層面,藝術性、集中性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神州大地上所發生的社會現象和改革開放歷史演變進程中的社會焦點、熱點,并從晚會主題思想、民俗文化、家國情懷和美學內涵等多個角度,藝術化地展現著當時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人文動態,國民風貌、流行風尚和審美趨向等,可以說是當年度中國文化史詩的具體彰顯和體現。
春晚設計藝術從起步、發展到飛躍和歸真等發展歷程中體現著不同年代的各類資料、印跡和相關的文化現象背景等,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們對其進行整理、歸類、辨別、比較,考證、總結;并力求探究其設計創意、制作流程、展現環節和所蘊涵的美學理念,以及在整個晚會中所起的作用;闡述春晚設計藝術所涉及的代表性人物、事件,與所產生年代的社會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與淵源;探討春晚設計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對于春晚特色品牌的形成發展所起的作用及促進繁榮社會主義新民俗、新文化的意義,并展望其未來發展趨勢。這方面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現象和研究討論的專題。
設計藝術之于整個春晚這個大的系統工程而言,在整個春晚的制作分工中,是圍繞電視直播晚會的主題、節目和演員而進行的二度創作。其中服飾設計部分又包括主體服裝本身、化妝配飾、整體造型等要素;舞美設計部分又包括舞臺場地、結構造型、布景道具、燈光效果、舞臺調度等元素。春晚設計藝術涉及到創意、色彩、構圖、材料、造型、光譜等元素,34屆的央視春晚設計藝術所涉及到的單個設計作品浩大繁多, 對于其的關注與研究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也沒有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專著。就理論上而言,春晚設計藝術研究包括整體上的設計背景、理念思路和呈現效果幾個方面,包括34屆春晚的年代分段或編年總體特征,和設計對象載體的個性特點為闡述核心和代表性例證等設計藝術是整個央視春晚不可或缺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呈現和演變均已融入春晚的整個歷史之中,應當載入中國當代設計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