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博
農村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農村社會的精神資源。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助于確立正確的道德體系,可以促使農村社會形成和諧的社會,從而形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相承接、與和諧社會要求符合的道德體系,同時也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這點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為明顯,本人通過對泌陽縣農村文化深入調研更印證了這些
一、發展農村文化的重要性
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轉型是順應歷史發展和以人為本的,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這個轉型不僅表現在物質性的發達,而且要求社會文化的進步。這一轉型首要的在觀念和精神上發軔,然后表現在物質和行為方式上。農村原有的文化資源本來就嚴重不足,特別在鄉鎮以下的農村基層文化基礎設施、文化活動、文化教育更為貧乏,需要填補這方面的短缺;很多傳統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解體或走向消亡,適應新時期的文化還沒有發展起來,農村更急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
二、農村文化現狀
從目前農村文化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村的文化活動總量偏少,農民的文化生活枯燥。由于農村文化生活貧乏,閑暇之時,農民除看電視之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動是串門、打牌、聚眾喝酒,或者從事封建迷信活動。特別是農閑時節,一些農村對打麻將,輸贏幾個小錢樂此不疲。二是“不良文化”在農村有一定的市場。一個時期以來,傳統的健康娛樂項目逐漸被網吧、影碟出租點等新興項目代替。有些音像、書攤經營點公開出租、出售非法音像書刊制品。三是農村文化隊伍力量薄弱,不少鄉鎮的文化生活沒有生機。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農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農村文化人又很難涌現,從而導致農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尤其是關乎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更是少有問津。
三、以先進文化引導農村文化建設
農村文化建設必須與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目標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提出建設和諧社會,農村文化建設就要符合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要求。在廣大農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思想內容和文化內涵上應該從四個方面著眼:
(一)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與教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靈魂。我們黨在農村執政的組織基礎和干部基礎是黨在農村廣泛設立的基層組織和廣大的黨員干部,他們是黨在農村一切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和帶動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思維和行動,群眾不僅要按照他們要求的、所說的去做,還要按照他們所做的樣子去做。農村一切文化建設都要在黨的正確領導之下進行,都要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否則就不能稱得上先進文化,這是先進文化的本質所決定。
(二)在社會倫理上要突出“和”、“ 美”的觀念
社會倫理要隨著也必然隨著歷史的前進和社會的進步而發生進化,這個進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既有歷史文化傳統的繼承?!昂汀笔巧鐣嬖诘淖詈镁辰?,新時代的“和”應當是和諧社會之“和”,這個“和”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所追求的“和”更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僅有人與人之間的“和”,執政黨要求的社會穩定之 “和”,還有社會制度、法律法規的公平公正之“和”。 “ 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有不同的標準和內涵,特別是在當今世界科技日益發達、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對“ 美”的追求更是豐富多彩、不斷變化和進步的。人們既要享受歷史文化之“ 美”,也需要享受外來文化之“ 美”和新時代創造出來的更多的嶄新的“ 美”。
(三)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
生活在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交相發展的新時代的農民,不論有怎樣的文化積淀,都應該有具備自身特點的符合歷史前進和社會進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都應該表現出人類美好的精神品質和精神風貌。這種人文精神要含納人類文化已到達的最好的精神境界,體現在精神風貌上,要表現為文明健康向上,不斷追求人類和社會歷史進步;體現在個人人格和品質上,應該表現為具有關愛、互助、諒解、尊重、誠實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優良品格的人,是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標,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優良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極其重要的內容,就是以先進的文化引導農民塑造出健康和優良的品格,從對人的社會化起決定作用的社會文化方面為社會和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在社會價值觀體系上突出個體發展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共同理想
由于農村社會化受農村經濟、文化環境的決定性影響,建構新時期既能體現農民價值觀追求、又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要求的價值觀體系,成為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這個價值觀體系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農民群眾共同的道德價值觀,集中體現著廣大農村、農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進步。
因此,在不斷加大力度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重視改善、豐富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這既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建設適應新形勢的農村文化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筑農村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也是民本思想以及關注“三農”問題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