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國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推進深化改革首要推動經濟轉型、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目前的財稅體制暴露出一些弊端與問題,尤其是營業稅中重復征稅這個缺陷日益凸顯,不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因此 “營改增”已變得刻不容緩。本文以建筑服務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營改增”之后對企業的對策,促進企業能盡快適應“營改增”的稅制改革。
【關鍵詞】增值稅;營業稅;營改增;
稅收是調控國民經濟的工具和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實施“營改增”之后有效解決了營業稅中重復征稅的問題,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工業轉型、服務業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還能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制度形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
一、營業稅及增值稅內涵
營業稅是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和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營業額所征收的一種稅。
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稅,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主要采用多環節征稅的方法。
(1)征稅對象
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出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營業稅的征稅對象: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
(2)計稅依據
增值稅的計稅依據:商品在流通環節中的增值額。
營業稅的計稅依據:納稅人取得的全部營業額。
綜上可知,營業稅和增值稅在征稅對象、計稅依據、征收率、計稅方法等各個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區別,但是兩種稅在其他方面又是密切相連的。
營改增后建筑服務業的政策
“營改增”后建筑服務,是指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修繕、裝飾、線路、管道、設備、設施等的安裝以及其他工程作業的業務活動。包括工程服務、安裝服務、修繕服務、裝飾服務和其他建筑服務。
1.納稅人分類
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應稅行為的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稱應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于一般納稅人。建筑服務在連續不超過12個月的經營期內年銷售額500萬元(不含稅銷售額)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2.稅率
“營改增”建筑服務的增值率稅率和增值稅征收率為11%和3%,增值稅征收率是指對特定的貨物或特定的納稅人銷售的貨物、應稅勞務在某一生產流通環節應納稅額與銷售額的比率。與增值稅稅率不同,征收率只是計算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稅額的一種尺度,不能體現貨物或勞務的整體稅收負擔水平。適用征收率的貨物和勞務,應納增值稅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3.納稅人及納稅義務時間
在我國境內提供建筑服務單位或個人的為建筑服務的增值稅納稅人,但單位以承包、承租、掛靠方式經營的,承包人、承租人、掛靠人(以下統稱承包人)以發包人、出租人、被掛靠人(以下統稱發包人)名義對外經營并由發包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以該發包人為納稅人。否則,以承包人為納稅人。納稅人提供建筑服務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同原營業稅規定是一致的,先開具發票的當天,采用預收款方式的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4.納稅地點
單位或個體工商戶應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對于跨縣(市、區)提供建筑服務,一般納稅人選擇一般計稅方法的,應按照2%的預征率在建筑服務發生地預繳后,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的和小規模納稅人,應按照3%的征收率在建筑服務發生地預繳后,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預繳基數為總分包的差額,這符合之前營業稅的規定,按照總分包差額繳納,并將稅款歸入當地財政。預繳稅款的依據為取得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額,對于建筑服務企業而言,應以合同約定的付款金額扣除分包的金額作為納稅基數。
三、營改增下建筑服務企業的對策
從2016年5月1號開始,“營改增”全面推行,對整個建筑服務企業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企業必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好國家的相關政策,對企業納稅規劃進行合理的調整,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1.全面學習“營改增”法律法規,加強企業納稅籌劃
要有計劃地組織企業內部財會、經營、合同、采購等相關人員認真學習財政部、國稅總局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及四個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全面了解各種信息以及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納稅籌劃方案,使企業承擔的稅收負擔盡量減少或降低到最低限度,或者直接避免成為某稅種的納稅人。
2.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的溝通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在“營改增”后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采用“價稅分離”的原則合理測算項目成本,調整工程項目預算及考核指標,下達預算后加強企業內部的溝通,及時準確的將預算執行情況歸集整理,通過實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降低企業成本。
3.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完善企業發票管理
企業要梳理供應商、分包商信息,嚴格執行供應商、分包商準入制度,建立健全供應商、分包商信用及資格年審機制,特別是關注分供商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是將來選用分供商進行價格比選的基礎資料。
充分利用互聯網采購平臺,進行價格比選,擴大大宗物資集中采購覆蓋范圍,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供應商,詳細分析企業支出中的可抵扣項目,盡量做到應抵盡抵,在采購合同條款中明確定價方式(是否含稅)、發票開具方式等必要信息。
4.要了解分包現狀,合理選擇計稅方法
各建筑服務企業對分包使用的管控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有的以包代管,有的違法分包,有的存在大量的個人掛靠、提點分包、個人承包等行為,“營改增”后這種狀況將無法持續。因此,建筑服務企業要準確了解現有分包情況,理清分包現狀。
國稅總局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中規定屬于清包工或為甲供工程提供建筑服務適用簡易計稅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簡易計稅方法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從企業稅收利益出發,不一定優于11%稅率的一般計稅方法,財務人員可以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考慮是否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但一經選擇,36個月內不得變更。
5.注意老項目可以適用簡易計稅方法過渡
老項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注明的合同開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項目或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開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項目。文件中使用“可以”,也就是說,企業也可以選擇一般計稅方法,實際操作中企業根據老項目的支出情況選擇,如果支出大多已經完成,建議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如果支出大多尚未完成,可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核算后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