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嫚莉
作為杰出的鋼琴音樂家謝德林的鋼琴音樂創作有其獨特性。首先,謝德林在觀眾面前演奏自己創作的作品,是一位高級別的鋼琴家,是俄羅斯鋼琴音樂藝術傳統的繼承人。其次,謝德林的音樂創作很早以前就廣為人知,在世界各國的音樂舞臺和戲劇舞臺上不間斷地被上演,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創作的鋼琴曲已經被編入到鋼琴教材中。最后,謝德林所表現出來的音樂創作傳統與斯克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有所不同,至今我們仍然可以從作曲家的注釋中找到幾乎所有鋼琴作品的筆記。本文主要探討謝德林的音樂作品創作及當下音樂院校作為教學曲目鋼琴作品的新浪漫主義情懷演奏風格。這種新浪漫主義情懷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融合,作曲家在創作中又將俄羅斯民族音樂語言與現代作曲技法有力的融合到一起,形成的獨特風格。
一、充滿智慧與不斷探索的創作之路
謝德林(1932-)出生于莫斯科一個專業的音樂家庭,父親擁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音樂聽覺敏銳,能夠完全記住只播放一遍的音樂。1944年謝德林父親被邀請到莫斯科合唱學校教授理論課程,促使謝德林的命運發生了改變。12歲的謝德林開始在合唱學校學習,后來謝德林回憶,合唱作品觸動了他幼小的心靈,其第一次的作曲經驗與合唱密切相關。1950年謝德林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的作曲系與鋼琴系學習,開始職業音樂創作生涯。
20世紀50年代的創作給謝德林帶來了首次成功,作品也得到了專業人士和觀眾的認可,這一時期的鋼琴作品有《第一鋼琴協奏曲》(1954年),鋼琴曲《史詩》,其他形式的作品有芭蕾舞《神駱駝》,最有意義的一部作品是他為電影創作的音樂《高空》(1957年),這部作品使作曲家被廣為人知。60年代可以說是謝德林的“創作榮譽年”,鋼琴作品有:《第一奏鳴曲》(1962年)、《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1964--1970)、《第二鋼琴協奏曲》等,這個時期,不是共產黨員的謝德林以自己的博學、智慧、高超的專業能力被選為蘇聯作曲家協會書記。在以后的歲月中(1973年-1990年),謝德林應肖斯塔科維奇的請求,接任他的蘇聯作曲家協會主席一職,為提升俄羅斯的音樂發展水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接下來的十年間,謝德林向世界奉獻出的優秀作品主要有芭蕾舞《安娜.卡列尼娜》、《海鷗》、《帶小狗的女人》;歌劇《死魂靈》、《洛麗塔》;合唱彌撒《描繪天使》,還有一些室內樂作品和管弦作品;不難看出歌劇與芭蕾舞是基于俄羅斯作家的題材與內容而創作的。在謝德林的創作生涯中,最有意義的是2002年他以自己的名字為主題(羅季翁.謝德林自畫像)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舉辦了國際音樂節,70多歲的謝德林不但出席了音樂節,而且還作為鋼琴家進行了表演。謝德林的后期作品有《鋼琴及管弦樂第六協奏曲》、《鋼琴無管弦樂協奏曲》,還有以俄羅斯合唱歌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歌劇《莫洛佐夫之妻》等。自20世紀90年代,謝德林一直生活在國外,但是他的所有創作都與俄羅斯的文化、俄羅斯的民族音樂語調密切相關,這些充分印證了謝德林回答一些國外記者無聊提問時說的話——我就是俄羅斯作曲家!
謝德林在二十世紀作曲家中,是一位不斷探索創新者。他將俄羅斯民間短歌(簡稱“四句頭”)引入不同的傳統學院派的音樂創作體裁中;他是俄羅斯第一個將鋼琴協奏曲與爵士樂緊密聯系到一起的作曲家;他是根據童話而創作音樂的人;總之,謝德林將新的音樂形式與傳統的音樂創作結構結合在一起。謝德林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真正追隨者,他將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作為自己創作的標準,但是謝德林的創作手法、風格、體裁一直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追隨者特有的風格特征。
二、最具“先鋒性”的作曲家特征
在20世紀的俄羅斯作曲家中,謝德林可以說是最“鋼琴化”的作曲家,他創作了六首協奏曲、兩首奏鳴曲、復調作品《24首前奏曲與賦格》、《復調音樂練習曲》等,這些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都是真正的音樂會曲,還有一些鋼琴音樂小品,如《幽默曲》、《巴拉拉伊卡》、《西班牙舞曲》等,從作曲家創作的鋼琴音樂作品體裁來看,謝德林是一位崇拜巴洛克時期的復調藝術和推崇古典藝術的作曲家,從他的鋼琴小品可見,他是一位熱愛民族音樂藝術并將其傳承的作曲家,在謝德林的內心深處還擁有“格林卡”式的俄羅斯作曲家的光榮傳統的繼承。但是,謝德林一直在走自己的創作道路,他用先鋒的技術手法創作鋼琴音樂作品,謝德林鋼琴音樂作品中的音樂語言與本國家的歷史文化、民族音樂傳統、專業音樂的創作傳統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
謝德林的鋼琴音樂創作雖然基于民族音樂文化和專業音樂傳統,但是他的作品風格不同于巴洛克藝術和古典藝術。他的作品特點是:多結構性、形式與比例的對稱性、節奏的律動性等;音樂作品在不同的發展中對比鮮明;作曲家運用現代記譜法;旋律創作中出現了嶄新的音調關系。除此之外,我們在謝德林的鋼琴音樂作品中,經常會聽到兩個事物的強烈對比:輕柔的與強勁的;優美的與兇惡的;纖細的和寬廣的;還能聽到幽默的詼諧的充滿滑稽色彩的音樂語調??偠灾?,謝德林是一位極有天賦的作曲家,他的鋼琴音樂作品以一個傳統為基礎,遵循本人的創作目標,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多元化的創作。
三、新浪漫主義情懷中的鋼琴作品演奏風格
上文論述了謝德林整體的音樂創作風格,列舉了大部分的鋼琴音樂作品,又闡述了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特點。依據上述理論基礎我們將以謝德林的兩首鋼琴小品《幽默曲》、《我彈巴拉萊卡琴》和《青年練習曲》為例探究演奏風格特征。
《幽默曲》是一首詼諧幽默的鋼琴小品,這首樂曲充分體現了謝德林的創作風格,即多結構性、形式的對稱性和節奏的律動性。這是一首結構規整的樂曲,前后四小節為作品的引子和結尾,樂曲的主部共有七個樂句,以八小節為一個樂句。前四小節的引子要求演奏者彈奏出明亮的聲音,每個獨立的音上面都有重音的標注。當主題的第一樂句進入就馬上用輕的力度演奏,主題和弦的跳動聲音集中且突出旋律,同時節奏的律動感給人以輕松活潑詼諧的場面,第二樂句的前四拍是本首樂曲的技術難點,右手大跳的演奏要求一定是完美準確,音樂好似戲劇場景中的小丑在舞蹈,第三樂句、第五樂句、第七樂句重復了第一樂句的旋律,但是每一個重復的句子都有創作手法的變化,例如,第五樂句的左手多了一個中聲部的旋律。第四樂旬的技術創作手法有些小變化,第六樂句又是第二樂句的重復,可見,結構形式及其對稱。這首樂曲適合三到五年級的學生演奏,在這樣一首表現手法不是很難的樂曲中包含了許多的演奏難度,因此,這首樂曲應當最好讓高于此曲演奏技術的學生彈奏,這樣演奏者才會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音樂表現中,那么在討論這首樂曲的音樂表現時,應當是積極的、有趣的、富有表現力和想象力的。
《我彈巴拉萊卡琴》是一首歡快、活潑、輕松的樂曲,具有舞蹈性和極強的節奏律動感,與另一種類型的平靜憂郁的俄羅斯民族音樂形成了對比,可見,這是一首表現節日歡樂場面的情景。巴拉萊卡是俄羅斯民族的撥奏弦鳴樂器,謝德林創作這首作品就是讓學習西洋樂器的兒童在鋼琴上演奏民族音樂,在民間音樂的土壤里吸收音樂知識,繼而傳承民族音樂。對于俄羅斯的兒童理解這首作品并不難,但是在鋼琴鍵盤上模仿另外一種樂器的演奏一定是不容易的,歸納總結此曲的技術難點有如下幾個方面:三度跳音的旋律突出;八度的斷奏、連奏、保持音的不同奏法;雙手交替單音與和弦的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動;左手大跨度的琶音伴奏;和弦的快速連奏等等。這些技術問題都需要有正確的演奏方法,技術是彈好任何作品的基礎,技術的精湛才能完美的表現音樂,反之音樂的完美演繹技術問題迎刃而解,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關系。在演奏此曲時,旋律會牢牢地抓住演奏者與觀眾的耳朵,使人感受到驚喜與快樂,這就是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顯著特征,這首作品的創作根植于俄羅斯偉大的民族音樂文化中,作曲家用獨特的表現手法讓音樂更具有現代感,讓歡快的人們充滿激情,積極地熱愛身邊美好的事物,同時展現了作曲家高超的創作技藝。
最后,我們來討論一下作曲家創作于1981年的《青年練習曲》。這首作品創作的緣起是謝德林在一個小城里的房間進行創作,由于房間的隔音效果很差,謝德林總是能夠清楚地聽到鄰居們的談話,在換了幾次鄰居后,謝德林發現孩子們學習鋼琴的練習曲從來未換過,因此他有了為青年人創作練習曲的想法,于是這部作品誕生了,這部作品需要有鋼琴家的技藝和成熟的音樂表現能力才能夠演奏,1982年由謝德林本人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小音樂廳首次演奏。這套練習曲包括《琶音》、《著名的圣詠》、《演奏羅西尼的歌劇》、《合唱》、《三度音》、《頌歌》、《和弦的婉轉》、《鄉村哭靈人》、《軍號》、《交談》、《俄羅斯節日鐘聲》、《彼得羅夫斯基邊緣》、《追趕》、《十二音符》、《練習曲》,這些練習曲的標題可見,謝德林的此次創作區別于以往的鋼琴作品的體裁種類,大部分標題更貼近于民族素材。需要著重強調的是,謝德林在這套曲目中運用了現代音樂語言和現代的記譜法,在第二首《著名的圣詠》和第十首《交談》作品中沒有小節線和拍號,在第八首《鄉村哭靈人》中小節的劃分是有的,但是譜號旁的拍號沒有標明,在樂譜中沒有拍號也就是沒有時間的概念,要求演奏者有不同常人的領悟力和即興創作的天賦。謝德林創作的第三首《演奏羅西尼的歌劇》,可以看到作曲家對意大利歌劇的鐘愛和對創作歌劇的作曲家的敬重之情。總之,這套練習曲的創作謝德林采用了俄羅斯的民族題材,采用先鋒派的創作技術手法,運用現代記譜方式給年輕鋼琴家一份情感厚重的鋼琴文獻。
以上解析的作品都是謝德林為青少年鋼琴學習者所作,這些作品雖然創作在不同時期,但是我們也能從這兩首鋼琴小曲和練習曲中找到作曲家創作的共性,在這些作品中感受到作曲家內心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強大的感情力量抒發出了作曲家的新浪漫主義情懷,這種新浪漫主義情懷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融合,與以往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作品風格有很大的差異,與此同時,作曲家在創作中又將俄羅斯民族音樂語言與現代作曲技法有力的融合到一起,可以說謝德林的創作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與現實的完美結合。從演奏者的視角看,學習謝德林的作品不僅僅是技術技巧的提升,音樂表現形式的多樣化等,更主要的是學習了現代記譜法,嶄新的調性聽覺音響效果,音樂結構中的對稱性創造了新的邏輯思維方式,以及學習創造新思維的過程。
結語
謝德林是當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成就和獲得的榮譽世界矚目,這些都以他的智慧、才華和不斷探索的創作精神密不可分,作曲家為世界文化寶庫留下了珍貴的音樂文獻。他探索新的作曲技法,用現代和聲語言創作的鋼琴音樂作品是20世紀最重要的鋼琴文獻,這些文獻對于鋼琴教育家和演奏家都有其重要的教學和表演意義。謝德林的鋼琴音樂創作是鋼琴藝術發展300年來嶄新的一個階段,新的風格特征,新的音樂語言,將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