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摘要〕現代花鼓戲《鐵面稅官》既源于生活中的普通小事又對當下的生活有著指導作用。本文主要圍繞該劇中的人物立體性、唱腔重要性及戲劇沖突的強烈性三個方面來闡述,著重指出該劇主人公鐵面無私背后回歸人性的那一縷柔情的主題。
〔關鍵詞〕花鼓戲《鐵面稅官》人性柔情
11月4日晚,由岳陽臨湘市楚韻臨湘花鼓戲劇團排演的大型現代花鼓戲《鐵面稅官》亮相于湖南第五屆藝術節。
《鐵面稅官》創作于2013年8月,是根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臨湘市地稅局干部戴親民鐵面無私執法護稅、一身正氣廉潔奉公的先進事跡創作的,劇中主人公戴新平是在以戴親民為人物原型的基礎上,濃縮了臨湘市執法干部廉政勤政的優秀事跡,塑造出一個既鐵面無私又人性執法的舞臺新形象。該劇由青年劇作家周鋼編劇,國家一級導演賀希娟執導,通過壽宴攪局、賣身合同、茶樓交鋒、賊喊捉賊、真相大白、載譽歸來等六場戲,敘述了戴稅官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感人故事。整臺戲看下來,有跌宕起伏的生動劇情,有行云流水的人物唱腔,有峰回路轉的戲劇情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久久回味無窮。然而,作為“爭鳴”文藝評論社一名評論員的身份來看待此戲,筆者在為該戲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個人觀點和意見,希望能得到同仁們的指正與批評。
一、加強主要人物的立體性
該劇的主人公戴新平是一名基層稅務官,他長期戰斗在征稅第一線,嚴格執行稅法,不徇私情,幾十年如一日。一開場,在元老板精心籌備的壽宴中,戴新平的攪局立刻使熱鬧的場面氛圍戛然而止,人物開始變得有棱有角,戲劇矛盾也就此開始。“茶樓交鋒”中,哪怕與元老板撕破臉皮,他也毫不動搖的堅守立場,一個“鐵面無私”的人物形象立刻展現眼前,有著極其剛正不阿的一面。然而,如能更多的增添一些戲劇情節,在主人公“剛硬”的人物塑造上加點兒“柔情”的戲份,如暗中聯系投資方挽救即將破產的元老板的企業,展現出他人性中的另一面,豈不讓該人物更加鮮活生動、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且深入人心?藝術高于生活,但首先是來源于生活,筆者一直以為戲劇中的人物一定不是“神”,而是“人”這一觀點。他一定不只是高大上的象征,他也會有軟弱、無助、彷徨的一面,這樣他的人性才真實和完整。然而在戲中這直抵人心靈深處的這一經過被一筆帶過,略顯遺憾。縱觀全劇,不得不提的是作為第一主角的戴新平不論從人物塑造、唱功、氣場上都有被女主角元老板蓋過了的痕跡,戴新平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立”在觀眾心里的份量還有所欠缺,戲份的濃度上還可適當增色。
二、演員唱功唱腔的重要性
戲曲演員有“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其中又以“唱功”為首。湖南花鼓戲有很多為人熟知的經典唱段,如《劉海砍樵》、《洗菜心》等,花鼓戲的唱腔是民歌、燈調的衍化,之后又受到了皮影、巫腔、湘劇等的影響,博采眾長,兼收并蓄而自成一格。擔任該劇音樂設計的著名作曲家陳耀老師在音樂上采用了湘北山歌的素材,體現了湘北音樂的特點,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蕩氣回腸的唱腔以及地道的湘北花鼓韻味。劇中“茶樓交鋒”這場戲,戴新平與元老板的唱段頗多,戴新平堅持自身原則不妥協,元老板軟硬兼施無可奈何,一來一去,一言一語,無不透露著劇情的層層推進與人物的性格的表露,尤其是元老板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王萍,在氣息的靈活運用、行腔的抑揚頓挫、咬字吐字的清晰自然、節奏情緒的整體把握上令人折服,可圈可點,將元老板這一人物角色塑造得鮮活自然,尤其是當戴新平拒絕她的懇求,令她處于兩難境地之時,個人唱段中顯示出來的唱功有如神來之筆,為該人物的形象塑造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見,唱功唱腔在花鼓戲中的重要性。然而有點遺憾的是戴新平妻子的扮演者,在唱功上略遜一籌,演唱時因聲帶閉合不全,聲音嘶啞,音色黯淡顯得不清晰,令該人物的個性特征不太明顯。筆者以為,一段韻味十足的唱段唱腔再加上演員不俗的唱功,哪怕在整場戲中只出現那么幾分鐘,也會立刻令觀眾產生深刻的印象,難以忘懷。
三、戲劇沖突的強烈性
戲劇沖突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矛盾關系和人的內心矛盾的特殊藝術形式。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認為“每一場戲必須表現一次爭斗”恰如其分的描述了戲劇沖突在一部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鐵面稅官》第三場戲中,元老板在茶館約戴新平喝茶,“醉翁之意不在酒”,她企圖利用戴新平的關系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然而,戴新平在原則問題上毫不讓步,雙方劍拔弩張,氣勢咄咄逼人,爭斗由此被激起,戲劇沖突與矛盾在此處達到了最高潮,人物形象更加形象真實,簡單的兩個人物在諾大的舞臺上博弈、爭吵、表演下來,博得現場觀眾一片叫好聲!如果一部戲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觀眾的情緒,與劇中人物同悲同喜,共愛共恨,在強烈的戲劇沖突中感受人物角色的處境與情感,那不得不說這部戲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走出戲院的路上,無意之中聽到三三兩兩的觀眾還在議論與回味著“這個花鼓戲還蠻好看咧,明天晚上還有湘劇!”言語中充滿了對看戲的興奮與期待。“百花扎根沃土,藝術奉獻人民”———花鼓戲《鐵面稅官》或許只是戲劇舞臺上的一個小畫面、小縮影,但小戲也有大舞臺,小戲也有大作為,只要我們文藝工作者立足于人民群眾,深入生活,拉近戲曲與群眾生活的距離,創作出更多群眾愛看的戲、津津樂道的戲,我相信,戲曲的未來發展空間會更加廣闊與光明!(責任編輯:蔣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