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以織布為生。
提起織布,你也許會想到“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詩中情景,但它其實是項繁瑣勞累的工作,擺弄布機,修理零件,還有穿絲、接頭……從小到大,我對這些一竅不通,我只會折布。
所謂折布,就是把一匹卷在滾筒上的布先層層拉下,在木板上鋪疊成長方形,再沿長邊滾成容易運送的厚實的布匹。
一塊長長的木板,隔開了兩個人,手里的布揚起、落下,再揚起,伴隨著“吱嘎吱嘎”的滾軸轉動聲。在這一揚一落之中,承載了無數青春的記憶。
小時候,我不會折布。我只是趴在折布木板中央處,看著父親和母親站在兩頭,用力扯著布,一片片布如書頁翻動。初一時,在母親的要求下,我開始學習如何折布。
廠房里昏黃的燈光下,布機的節奏聲中隱透出窗外田野里的蛙聲陣陣。曾以為簡單的工作并非如此—— 父母折布時如有韻律,折出來的布工工整整,而笨拙的我怎么也找不到節奏,折出來的布不時出現褶皺,才把突起的地方抹平,卻又在另一側出現突起。
那時我不曾意識到:褶皺之于布片,如同波折之于生活。那些褶皺終會在布片的層層加疊之中消失不見;同樣的,那些青春的痛苦,終會在不斷前進的生活中消磨殆盡。
在這之后的無數個周末,永遠躲不開的是折布。待父母滿頭棉絲地從布機間走到正屋時,我會不緊不慢地跟在他們的身后。當然,也不是沒有青春叛逆的時候。我會在折布時故意不配合父母,弄亂布片,也會在父母叫我折布時扭扭捏捏,甚至是直接轉頭吼一聲“不要”!如今家里一忙,我還是要去幫忙折布,只是再不會發脾氣——這就是我的家庭、我的父母賴以謀生的方式。
當我回過頭去審視那些布片中翻動的日子,才發現不知不覺撫摸到的便是生活,那奔流而又平靜的生活。當我內心彷徨時,便會提醒自己去看看折布板旁墻上日益增多的獎狀,去看看日益被灰塵油漬染黃的墻壁和窗簾,去看看父母在工作中不斷揚起又落下布片,一次又一次,像是在生活中掙扎,更像是在縱情舞蹈。
把滾軸兩端各扛到一個三腳架上,是折布前的工作。
開始我總是站在一旁,看著父親抬起這端架好后,再跑去那端,最后用破舊的黑布鞋踢踢兩端的三腳架底部,以確保穩定。后來父親腰背不好,而我漸漸長高了,便和他各扛起一端。底下原本架在小車上的布匹的頭,永遠高高的翹起在我這邊,我自是輕松??砷L長的布板那端,我看不到,也不曾注意。
如今,我希望我能夠承擔起更多的分量,承擔更多的工作。不僅是扛滾軸,也要數布頁,也要打結,也要搬成品到車上……我分明看到父母發絲中的斑白,并不只是棉絲。
還記得小時候睡在布機間里,有次猛然想到一切人包括父母終將老去,終將離開我,硬是在布機的節奏聲中哭到睡著為止。我害怕失去我所擁有的生活。我想要織一匹大大的布,包圍這整個世界,保護著其中的每一個人。就像父母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給予了他們所能給我的一切美好。
時光走得那樣快,快得我竟不能抓住一絲一毫。
耳邊布機聲依舊,滾軸聲交混,守護著生活與青春。
而我,穿梭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