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招霞

6月15日,MSCI將再次對是否納入A股做出決定。在經歷兩次被婉拒后,此次市場對A股納入的概率普遍預期非常高。高盛稱,有關股票停牌和證券權益擁有人的最新規定及解讀提高了MSCI指數6月納入A股的概率,已經從逾50%升至70%。業內人士預測,首次納入的比例有望將達到5%。今年6月A股入MSCI的概率明顯增大,A股一旦成功被納入MSCI指數,將帶來超千億美元級別的資金流入;同時也將加大全球投資者對A股的關注,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MSCI是美國著名指數編制公司——美國明晟公司的簡稱,是一家股權、固定資產、對沖基金、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其旗下編制了多種指數。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采用的基準指數。據MSCI估計,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追蹤MSCI指數的基金公司多達5719家,資金總額達到3.7萬億美元。
6月2日,上海證監局副局長霍瑞戎在上海市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對A股納入MSCI指數樂觀其成,如果新興市場指數沒有A股的參與,也是一種缺憾。目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等在內的知名國際投行均看好A股今年納入MSCI指數。
A股沖刺MSCI迎第三次大考
早在2013年,證監會就開始對納入MSCI進行溝通,但2014年、2015年都因為條件不滿足而被婉拒。去年6月份,MSCI提出了中國尚未滿足三大關鍵要求:資本管制、額度分配和收益權分配等仍存在問題。市場普遍認為,在制度因素外,當時還存在一個客觀性的非制度性的原因——A股股價和估值過高,風險較大,當時如果將處于高估值的A股納入MSCI指數,無疑將增加投資者的風險。
去年6月至今的一年時間,監管部門一直在制度上不斷完善以求接近 MSCI提出的相關要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根據投資基金的規模確定QFII額度;放松QFII項下的資本管制;簡化QFII的申請及額度審批程序;QFII項目準入從12個城市擴展至16個城市等。
今年4月份,MSCI在關于是否將A股納入的問詢(MSCI與大客戶問詢階段的主要參考文檔)文件上又增加了兩個新問題:大規模主動停牌和境外設立A股指數金融產品限制。對于前者,滬深交易所在5月27日發布了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指引,規定重大資產重組不得超過3個月,妥善解決了停牌問題。目前尚存在不確定性的是后者——所有與A股指數聯系的金融產品都需要事先得到中國交易所的批準才可上市交易,即便產品在海外發行也不例外。如果該競爭條款在6月14日前解決,A股納入MSCI應該沒有問題,機構普遍認為這個問題解決困難不大,監管層應該會按時回應。而之前推出的滬港通和近期又有望加速推出的深港通,也是加速了A股國際化的進程,這對A股納入MSCI也有推動作用。
經過幾輪調整后,目前A股估值有所下調,逐步回歸到合理區間。 截至6月1日,深市平均市盈率為38.40倍,主板為23.39倍,中小企業板為47.03倍,創業板為71.96倍;滬市平均市盈率則僅為14.33倍。
在資本市場上,資金往往會自覺的流向低估值領域,如果這個領域的經濟基本面又能保持中高速成長,則資金往往會趨之若鶩。現在的A股市場就處于這樣一種狀況,國內宏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沒有絲毫懸念,且A股估值偏低,于是境內外的聰明錢開始抄底A股市場。
在多番努力下,市場對此次納入MSCI普遍抱有很高預期,5月31日下午,高盛將A股進入MSCI指數的概率從50%提升至70%,中信證券等國內機構預測為60%。
在預期逐漸增強后,外資開始入場A股抄底。6月1日,基于RQFII的外資基金——南方富時中國A50ETF再次接到1.23億個基金單位的凈申購,即約有12.5億人民幣資金借道該基金流入A股。近一周來,該基金獲得三次凈申購,累計達到5.81億股,也就是說該基金累計凈申購流入金額超過56億元人民幣。
在A股暴力上漲的周二(5月31日),滬股通資金凈流入高達37.71億元,創出一年多來的新高。有市場分析師表示,從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可以看出,銀行股、中國平安以及券商股占據了八席。按理說,港股的銀行股更便宜,但海外投資者卻通過滬股通渠道買入A股中的銀行股,很有可能是為A股被納入MSCI這一事件進行布局。
A股的國際化進程
根據MSCI最新公布的《A股納入MSCI指數藍圖》,將維持A股初始的指數加入比例為5%的提議,將用7—10年的時間逐漸整體納入。在決定后的一年開始執行,即2017年5月正式生效。
根據MSCI公布的數據,中金公司預計,如果此次宣布納入,將會吸引214億美元以被動投資為主的資金配置A股市場,如果全部納入,將會吸引3639億美元配置A股市場。
從臺灣和韓國經驗可以看到,在加入MSCI的十年內,臺灣和韓國發生了四點變化,分別是與標普500相關性增強;換手率下降;波動顯著下降;估值中樞下降或持平。業內人士認為,A股換手率是國際整體新興市場的2倍、平均波動率也高于新興市場,長期來看,A股納入MSCI后,換手率、波動率也大概率發生變化,但短期藍籌股估值整體并不算高,未來不會明顯下降。
在國際化進程中,納入MSCI也是重要突破口,A股將面向全球的投資者,促進A股國際化。從韓國市場的經驗來看,被納入MSCI新興指數以來,外資持股市值以及占總市值的比例均有所提高,投資者結構更加偏向國際化。
另外,目前國內的MSCI主題也有所表現。6月1日,與該主題高度相關的華夏MSCI中國A股ETF出現異動,全天保持溢價交易,最高時溢價率曾達4%。全天最終成交3622萬元,與今年以來該基金日均交易金額相比,成交放大近20倍。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張弘弢透露,全天買盤分散,中小散戶居多而大型機構投資者較少。A股納入MSCI后,更多的外國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股市,能改善投資者結構,并一定程度上促進國內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利用人民幣配置海外投資,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據悉,2016年MSCI市場劃分會議結果將于北京時間6月15日發布,如果A股被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則新指標將于2017年5月的半年度指數評估后開始執行,如果沒有納入,MSCI委員會會繼續評估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