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黎
【摘要】政策教育、形勢教育、面試技巧、信息提供等就業指導教育要提升到以人為本層面、提升到人才培養層面,這是創新就業教育的核心。就業教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學會自我推銷會找工作。
【關鍵詞】就業教育 綜合素質 心理準備
就業是大學生備受關注的話題,由于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加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和培養之中,有些學生對就業的目的、意義、方式等方面缺乏意識和正確的態度,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氣質、能力水平等不能客觀地剖析,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如何參入競爭?因此,幫助學生認清就業,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就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就業教育”首先要從觀念入手,進行如何對待就業、如何選擇就業的一種基本觀念的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和引導學生去追求現實中可能達到的事情。
就業觀念教育在我國歷來都存在。計劃經濟時代強調的是服從國家分配,市場經濟時代則突出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相統一。當前就業觀念教育的核心是指導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去適應復雜的就業市場變化,學會自我推銷,用自身創業的方式來帶動就業,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就業觀念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會不斷變化。這要求我們老師思維要創新,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節奏。
一、學生的就業觀
簡單的形勢教育、政策教育、面試技巧和信息提供等來指導學生就業是遠遠不夠的,大大落后于形勢發展的要求。將就業提升到以人為本和人才培養的層面上來是創新就業教育的核心問題。畢業生擇業,用人單位聘用,由“雙向選擇”來決定,這是一種平等、公平和自由的方式。面對這種情況,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就業觀?
從個體上說,根據社會需求,首先要清楚你可能從事的、有利于個人未來發展的職業是什么?你是否具備了相應的知識準備與能力特征?二是用人單位對該類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有何具體要求?作為人才供給方的素質與能力問題,你的個人能力與素質是否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這些是雙方均要思考的問題,兩者間要基本匹配,達到基本平衡才行。面對目前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現實,某些個人條件稍差的學生應根據相互匹配的原則,要暫時降低就業的期望值,消除攀比和盲目求高心理。同時也要調整自卑、自負和依賴心理,不要怨聲載道。總之,正確認識自我,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是正確擇業的基本前提。
從總體上說,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社會需要和社會責任及自我價值三者之間的關系,把握機遇,以積極的態度迎接人生擇業的挑戰。在社會單位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考慮選擇那些有利于自身的素質優勢、有利于學以致用的理想職業。
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擺在面前的就業就是競爭與挑戰、風險與機遇并存。
二、學生的就業能力
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指的是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在招聘的社會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更多地還是看重應聘者的綜合能力、社會經驗和發展潛力等相關能力。如:學習實踐能力;組織溝通能力;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精神;道德觀念以及個人興趣愛好。
不斷地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只有努力注重培養既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又能實事求是地面對現實,勇敢地迎接選擇未來生活的種種挑戰,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現,才會有廣闊的舞臺讓自己大顯身手。
三、就業教育形式多樣化
就業教育的重點是指導和訓練學生學會自我推銷會找工作。如何將豐富多彩的就業教育內容卓有成效的深入到學生思想里,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
1.提倡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先就業是一種戰略戰術,通過就業將自己投入到實踐中去,積累經驗,豐富和提高自己,最后通過轉換工作來謀求更大的發展。這與傳統就業觀念極為重視初次就業以及很少轉換工作崗位相比是個明顯變化。
2.鼓勵學生拋頭露面,利用各種形式的比賽,創造學生多次上臺表現的機會。如禮儀比賽、普通話比賽、技藝比賽、模擬面試、唱歌、即興演講等。一是增強大家的團隊意識,建立集體主義精神;二是培養學生的素質、鍛煉學生的膽量。通過這些活動能使很多學生緊張,怯場,不自信,而且回答問題草率、幼稚的不足現象得到糾正。
3.心理輔導教育十分必要。就業前的實習,學生往往對就業的工作理想化、浪漫化,對初入社會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問題嚴重缺乏心理準備。在實習期間,工作遇到小挫折就灰心喪氣,停滯不前。有的學生在招聘面試后落選,心情很難過,非常沮喪,像天要塌下來,六神無主地說:“老師,我對自己徹底失去了信心”。其實,這些學生在平時各方面都表現得很不錯。僅僅因一兩次面試失敗就氣餒了,說明沒有足夠強大的心理來對待就業問題,更加證明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心理輔導教育勢在必行。客觀認識自己,要用正確的心態來正視現實、敢于競爭、放眼未來。“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不求對口先就業,先求生存后發展”,用新觀念去就業、擇業。
甘于吃苦、虛心學習、勤于思考、樂于奉獻,主動適應社會和工作環境,用足夠的強大心理準備去勇敢面對現實。“行行出狀元”,無論你選擇何種職業,都要有過硬的技能。只有面對現實,改變觀念,才能適應社會,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
所以“就業觀念教育”是一種學歷后教育,是一種實用技能的培養,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