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寧
摘要:當前互聯網正成恐怖分子擴大影響、傳播信息的主要工具,出現了值得關注的特點。為應對網絡恐怖,全球各國采取多種措施,其中中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反恐 網絡恐怖 全球 中國
新世紀以來,網絡已成恐怖組織散布影響、組織恐襲的重要工具。①恐怖主義在網絡蔓延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全球性的“網絡反恐”迫在眉睫。
網絡恐怖的新特點
面對“網絡恐怖”逐步成為恐怖主義新形態的“全球性語境”,我們更要重視恐怖分子在互聯網運用方面出現的特點。
一、恐怖分子運用互聯網已經到了熟練和普及的程度。首先,他們手上擁有的網絡武器越來越多,如ISIS就掌控了很多Twitter僵尸賬號,通過賬號發布特定地區的各種新聞,包括軍事、政治、社會和宗教等。
其次,互聯網技術在恐怖活動推展過程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和深入?!耙了固m國”興起后,恐怖組織在招募人員、策劃襲擊、模擬演練等方面大多借助互聯網,而不是現實的恐怖營地,這樣做的效率更高,也更難被防范。
第三,恐怖分子對互聯網技術的使用越來越高超,越來越難以提防和識別。如2015年11月13日襲擊法國的恐怖分子就是通過電腦游戲對話來傳達消息的,這顯然給追蹤恐怖分子的網絡警察以更大挑戰。
二、恐怖分子將互聯網作為恐怖組織開展“內部聯結”的“中軸”?;ヂ摼W推動了新的恐怖主義的形成,這是怎樣做到的呢?
首先,通過互聯網開展內部信息交通。如ISIS通過諸如在線文本編輯平臺JustPaste這些工具來總結戰斗情況,通過在線音頻分享平臺SoundCloud公布音頻報告,并通過Instagram和WhatsApp這些社交應用來發布圖片和視頻內容。ISIS成員還在青少年問答社交網絡Ask.fm上回答有關自己的數百個問題,其中包括了諸如“我是否應該帶上鞋子和牙刷加入ISIS等問題”等。對這些問題,回答者通常都會鼓勵他們通過智能手機等即時通訊應用同自己取得聯系,并展開進一步私聊,這些“對話”無疑增加了恐怖分子的組織粘合力。
其次,通過互聯網開展接觸學習。全球各地的恐怖分子通過互聯網上的彼此交流,可以學習到從事恐怖活動的各種知識和制造恐怖活動的技術、方法。如通過交流,阿富汗的武裝分子和恐怖分子就從伊拉克的同行那里學到了如何安裝路邊炸彈以造成更大殺傷力,如何發動二次恐怖襲擊及連環襲擊等。恐怖主義雜志《技術圣戰》也在互聯網上公布了一本技術含量很高的手冊,其中介紹了如何使用加密通信方法,如何使用“毒刺”和“針”式導彈攻擊美軍直升機、運輸機甚至戰斗機等。這些知識是形成新一代恐怖主義的催化劑。
第三,通過互聯網籌集活動資金。通過互聯網獲得的金融支持,要比傳統的銀行金融更難以監管,而且由于互聯網的跨界性,恐怖分子獲得金融支持的可能性和數額可能更大,這為新的恐怖主義盛行提供了物質支撐。
互聯網正在成為網絡恐怖這一新的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瘋漲的土壤。它不僅提供了信息互通的載體,而且成為恐怖組織建構與發展的基石。在互聯網的支持下,恐怖分子不但獲得了人員、資金的補充,而且獲得了一個監管更少、機會更大的新的陣地,這無疑是全球性的網絡反恐斗爭必須正視的問題。
網絡反恐的全球應對
要應對猖獗的網絡恐怖和通過網絡為現實恐怖做支撐的種種惡行,建立全球性的網絡反恐戰線和將“網絡反恐”作為軍事反恐的有機補充,已經勢在必行。
一、出臺政策、頒布法令,為網絡反恐提供制度護航。目前各國政府的反恐法案中有不少就涉及了“網絡反恐”,如為保證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順利舉辦,日本通過了“建設全球最安全國家”這一戰略決策,指出不僅要加強地域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還要采取措施防止網絡攻擊和恐怖主義的威脅。②2014年8月13日始,俄羅斯頒布了加強網絡監管的新法令,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者將用護照號、駕照號等證件號碼進行實名認證,個人信息得到核實后方可使用。2014年9月,澳大利亞以反恐為目的監管整個澳大利亞互聯網,記者在報道有關國家安全的信息時將受到限制。③
二、創設機構、建立部門,為網絡反恐提供組織保證。由政府出面協調建立網絡反恐組織正在成為各國應對網絡恐怖的一大路徑。如美國國務院成立了“反恐怖主義戰略聯絡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Counterterrorism Co
mmunications),英國國防部成立了負責監察恐怖組織在社交網站活動的網戰部隊“77旅”等。除了國家內部之外,更大范圍的國家間的聯合應對機構也不斷成立。如歐盟成立全歐洲范圍的名為“互聯網參照”(The Internet Referral Unit)的“反恐陣地”,計劃集合歐盟成員國的所有資源以尋獲伊斯蘭極端份子的網站地址。④
三、引入民間組織、擴大反擊戰線,為網絡反恐提供群眾支持。將民間反恐網絡團體與政府網絡反恐機構相結合,支持民間組織在網絡反恐中發揮更大作用,也是應對網絡恐怖的方法。如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就在網絡上正式向恐怖組織ISIS宣戰。匿名者建立一個全新網站,旨在消滅全部ISIS賬戶。在法國恐怖事件后,一個自稱負責#OpParis運動的Twitter賬號也宣布,他們已經得到了3824個支持ISIS的Twitter賬號。這些組織成員積極入侵并破壞恐怖分子的新聞站點、網絡頁面、比特幣捐贈中心,打擊恐怖分子所依賴的網絡平臺。這些民間組織得到了國際資源的支持,如全球首個大規模對抗網絡恐怖的組織“國際網絡反恐多邊合作組織”(IMPACT)的支持者就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其中191個成員國家為IMPACT提供了專家、設備和資源以對抗網絡恐怖。這些民間組織在適當的監管和鼓勵下,將使網絡恐怖陷入群眾戰爭的汪洋大海,成為網絡反恐的生力軍。
我國對網絡反恐的支持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性的網絡反恐戰爭。同時這種參與并非體現為對西方大國的“亦步亦趨”,而是喊出了中國的聲音,走出了中國的道路,值得重視。
一、亮出帶有鮮明中國傳統文化特質而又被證明行之有效的“以和為貴”的合作斗爭觀。和西方不少國家畏首畏尾、各懷鬼胎地網絡反恐活動不一樣,中國從一開始就鮮明地主張“加強合作”。⑤互聯網上的反恐之所以跟不上越發激烈的恐怖形勢,主要原因就是各國人心不統一,合作不和諧,如以美歐、俄羅斯為代表的國際反恐行動往往采取“機會主義”態度,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導致反恐問題上國際社會難以形成合力。在反恐問題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曾表示,國際社會必須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加強反恐合作,組成反恐統一陣線。事實也證明,在恐怖分子已經跨越國境、恐怖主義資源自由流動的今天,在現實戰場和互聯網戰場上都團結起來,才是有效反恐的出路。我國的主張也正在得到聯合國大多數國家的認同。
二、積極開展網絡法治化建設,避免了國際恐怖主義在我國的落地與蔓延。我國最近在積極推行網絡法治化的進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了依法治國的主題,致力于打造法治中國。循此基調,我國將法治化作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⑥2013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指出,“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產業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我國從上到下都將建設一個干凈、扎實、穩固、清朗的網絡空間作為目標,扎實不懈地開展網絡法治化行動,確保網絡輿論引導的方向正確性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語境下的長久和持續的傳播和堅持。作為對全球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有著巨大影響力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依托法治規范發展健康網絡的做法是對全球網絡反恐的巨大支持。
三、主動聯動全球各國,參與國際信息安全建設,成為構建更為安全的全球網絡的實際組織者。我國是國際信息安全大會的舉辦地和相關法規制定的參與者。如上海合作組織就在2011年向聯合國提交了《國家網絡空間行為準則》。2014年11月19-21日,在我國烏鎮召開的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其中互聯網安全與治理成為一大議題。我國一貫主張開展國際合作層面下的網絡空間安全各項工作,筑牢國家信息防線,維護國家信息主權,守護國家信息國門,建設安全穩定網絡,保障廣大人民利益。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上就反對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和平穩定之實,他在同年訪美期間也與奧巴馬總統交換了對于網絡安全問題的看法,聲稱要加強雙方的對話、協調與合作,反映出我黨的“信息國土觀”,即推動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互聯網國際管理機制,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這都說明我國是推動國際信息安全、反擊網絡恐怖勢力的國際協調人和積極倡導者。
四、網絡管理方式成為全球網絡反恐參考的樣板。我國的網絡管理方式一直被西方國家批評為缺乏言論自由,但血淋淋的恐怖活動給了西方國家主張的所謂“言論自由”以一記響亮的耳光,使得他們回過頭反思該給誰“言論自由”。在那些奉行“言論自由”的西方國家里,恐怖分子從網絡中獲得行動支持,通過網絡散布恐怖言論的做法沒有得到控制,對現實社會造成了巨大打擊。如果對這群對人民身體、財產安全有重大危害的恐怖分子施以“人權主義”或“言論自由”的話,政府就會失去戰斗主動權,人民就會在血淋淋的慘象中呻吟。我國的新聞制度規定,人民是言論自由的擁有者,但是言論自由是有限度的,對于影響社會穩定、破壞國家安全的“敵人”,要剝奪他們的言論自由。我國的網絡管理也嚴格按照這種理念進行,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事實也證明我國是全球最為安全的國家之一。中國對待網絡言論的做法已經漸漸成為全球網絡反恐的參考對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克里夫漢密爾頓就說:“社會總要對它認為有危害的活動加以限制。互聯網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雹咭悦绹鵀槭椎奈鞣絿业囊苑纯譃槊男畔踩珯z查已經進入“新階段”。⑧澳大利亞2007年頒布《傳播立法修正案(內容服務)2007》,規定了各種互聯網的審查新規定,2008年正式實施。從2008年1月開始,聯邦政府開始擴大互聯網內容審查范圍,正因互聯網法治力度與強度的空前提升,澳大利亞被國際組織“無邊界記者”歸為“在互聯網監管中”的國家。⑨但是正如《911委員會報告》的作者Tom Keane 和Lee Hamilton 所說的:“我們不應該在網絡世界重蹈(911的)覆轍。”互聯網從來不是超階級的“自由空間”,而是帶有意識形態特征的“思想戰場”。只有加強網絡言論的管理,才能更為有效地把言論自由賦予人民,才能建設一個更加穩定、安全的世界。(作者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欄目責編:陳道生
注釋: ①董天美:《強化互聯網反恐,又是一場持久戰特》,http://news.dahe.cn。
②曹琳琳:《日欲建成全球最安全國家 反恐與網絡成重頭戲》,環球網,2013-12-11。
③Ben Grubb.New laws could give ASIO a warrant for the entire internet, jail journalists and whistleblowers,http://www.smh.com.au,2014-09-24。
④Kevin Rawlinson.EU plans new team to tackle cyber-terrorism,http://www.bbc.com,2015-03-12。
⑤Jia Yuchen.China urges int'l communityto jointly fight cyber terrorism,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6-25。
⑥習近平:《改革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華龍網,2014-03-01。
⑦Meraiah Foley.Proposed Web Filter Criticized in Australia[N].the New York Times, 2008-12-11.
⑧謝新洲:《美國互聯網管理的新變化》,《新聞與寫作》,2013(3)。
⑨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