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霄
摘 要:在黑格爾的藝術哲學以及丹托的“藝術終結論”中并沒有提到藝術的消亡,卻揭示了藝術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根據現在藝術的發展狀況看,所謂的“終結”只是現代以來的相關藝術形式,是那些宣稱“為藝術而藝術”的藝術自律論,并不是指藝術的整體。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隔離帶逐漸的變小甚至消失,對于藝術甚至已經無法進行明確的界定。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大趨勢下兩者之間的雙向互動正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現代藝術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藝術自律終結;美學契機;生活美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J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33-01
一、黑格爾密碼,藝術的終結
被海德格爾視作黑格爾最為偉大美學總結的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演講,在這次的演講中,這部著作將黑格爾審美納入黑格爾那無比巨大的歷史理性框架中,在這種框架中為歷史安排了一個自律性的位置。對于美學觀念來講,在黑格爾與康德之間是存在比較大的不同之處的,這些不同之處最明顯的表現在黑格爾認為藝術美最為本質的特征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因此也就可以說對于藝術美來講這是一種能夠體現真理的表達方式,對于這一點,恩格斯曾經有過評價,他承認了黑格爾的巨大歷史功績,并且說黑格爾最為巨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將自然歷史最為重要的精神世界描繪為一種變動的過程,時刻的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同樣的,藝術也是處在這樣一種歷史過程中的①。在黑格爾的歷史理性進化路線圖上藝術也曾經歷史性的展現藝術的主體身份。所以我們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在黑格爾所關注的問題不是藝術的生與死,而是藝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二、后現代主義的沖擊
在后現代主義中,丹托認為藝術是被哲學所剝奪。其余如赫爾茲也認為在現代社會中藝術理論要比藝術本身重要。這種觀點認為二戰后藝術王國的權力被哲學所取代,藝術逐漸的走向消亡。由于這種觀點與黑格爾的觀點有很大的一致性,也就是說兩人都認為藝術會被哲學所取代,藝術最終會讓位于哲學。但是丹托等人并沒有認識到,自從現代藝術的自律性實踐開始藝術的自我反思活動就一直在進行,有學者指出的“自我指涉”就是現代藝術進行這種自律性尋求的必然表現,所以我們可以說對于藝術的哲學化反思應看作是對于現代藝術特征的逐步顯現。
二戰后,現代藝術確實是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到這人們產生藝術趨于消失的感覺也不足為奇。對于藝術觀念來講,這是牽引人們對藝術存在屬性進行判斷的基礎,并且相應的藝術觀念又是來自于人們所處的歷史語境中占據主流地位的藝術形態所決定的。所以說這也就導致了黑格爾對古典藝術消亡的感嘆,丹托等人則是對一是自律性消失的感嘆,由于丹托的藝術觀念是形成于現代性的審美語境中,按照他自己說的就是即將自律性的現代藝術尊為藝術界的正宗,也就是在這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認為丹納所指的是藝術自律的終結而不是藝術的終結②。
三、日常生活審美化:藝術與生活的相互滲透
現在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對于那些原有藝術準則的堅持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對于很多先鋒性質藝術作品來講,原有的藝術范疇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經常性的處在一種未知的焦慮之中。對于這些挑戰,現代藝術應該如何的面對。對于未來藝術的發展或許回歸日常生活是一種藝術發展的大勢所趨。
對于人類的文化發展來講,藝術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藝術原本與日常生活之間就存在著比較密切的關系,對于英語中的藝術這個詞語來講,原意就是指生活中的一些技巧,實用性是比較強的。直到后來大約在17世紀,這種以前比較寬泛的詞語意義逐步的發生變化,專門指示包括素描、雕刻等藝術形式。
現代最早提出“日常生活審美化”概念的是英國社會學家費瑟斯通,按照他的理論,在歷史發展進入20世紀之后逐步開展的藝術日常生活化進程都是這一理論的延續。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已經很大程度上將生活轉變為了藝術,同時也將藝術轉變為了生活。在這種范疇中,不僅包括了歷史先鋒派的藝術實踐還包括其他眾多西方藝術家對生活轉化的實踐③。與此同時,在大眾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日常生活符號化與審美化也是日常生活中所呈現出藝術審美的重要方式之一。總結來看,這些藝術實踐或者不能很好的對當下存在的藝術困境有很好的解決,但是它們基本上都是指向了一個方向就是藝術的日常生活化,藝術再也不是一個具有明確邊界的范疇,它與生活相互滲透。
藝術終結論點是在藝術發展過程中對歷史進程的焦慮與反思,也可以說是在藝術發展過程中從古典階段向現代階段發展中重要的方式,也是實現由集體意識形態下、規約下的“他律”向現代主義所特有的“自律”,并且逐步的指向社會個人主體的張揚,這是所有藝術終結論調中最為顯著的特征。藝術的源頭來自生活,最終也必將走向生活,生活與藝術重新的融合就是在現在所顯現的“日常生活審美化”以及“審美化的日常生活”。
注釋:
①裴萱.藝術自律終結的美學契機與生活美學的敞亮[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4(04):28-36.
②裴萱.“藝術終結”的反思與“藝術自律終結”的敞亮[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06):88-99.
③劉悅笛.從當代藝術、環境美學到生活美學——從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觀東西方美學新主潮[J].藝術百家,2010(05):35-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