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飛
摘 要:在創新與制作中,運用多種新工藝,抽象與自然結合,并始終以實用為準繩,創新與制作了很多作品。在“五色土”上踏踏實實地耕耘,讓“花貨”更加艷麗芬芳,讓宜興紫砂再添風采。
關鍵詞:紫砂;藝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48-01
宜興紫砂歷經五百多年來大師與巧匠們的努力,已成為中華民族審美心理和審美標準的傳統工藝品。宜興紫砂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中國陶瓷文化中的一員,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宜興出產獨一無二的紫砂泥,又盛產茶葉,宜興地處江南山清水秀,古往今來文人薈萃、文化底蘊濃厚,這才構成獨特的紫砂壺藝天地,宜興紫砂經久不衰,這與它千姿百態的諸多造型和千變萬化的裝飾是分不開的。
紫砂因砂橫生物質之感。世界萬物離不開質,因而長期的社會實踐、改造自然的努力,人們對物質的看法和認識越來越豐富。就陶瓷而言,原始陶瓷包括印泥硬陶,因沒有施釉質感比較鮮明、粗獷,自原始青瓷出現后,一般陶瓷產品施釉遂追求晶瑩剔透之路,追求表面的細膩、光滑、華麗,宋代五大名窯亦是如此,景德鎮青花瓷也是如此,重點展示其釉面的呈色肌里,而紫砂不加釉色,素色素面朝天,且求本色,這個本色不同于其它陶瓷產區藝術品的物質之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質感。從現有明、清傳世的紫砂器分析,由于當時原料加工技術的限制,泥料中砂型較多,以粗為主。
一般收藏老壺者,觀壺先從泥質起,這與老壺所處時代的泥料加工方式有關,主要是現時先進的泥料加工方式又難以達到當時原汁、原味的原始美。正是原汁、原味粒粒粗粗的砂粒,把紫砂帶入了其它種類陶瓷難以比倫的質的境界?,F時的砂器粒質感,由于泥料加工技術的進步,較明、清時期顯得更加豐富,除有傳統的亂砂外,各種目數規格的砂粒比較齊全,使同一規格的砂粒大小比較統一均勻,較為細膩,迎合了現代人們的審美觀。紫砂器的質感主要有隱砂、顯砂兩種表現形式,隱砂者器物表面光滑,在渾厚的泥層中泥砂隱現,使紫砂器皿在一個塊面上產生天然的層次,這種泥砂層次的疊現在柔和中見力感,為其它類陶瓷所難以達到,因而形成了獨特。顯砂乃紫砂器皿表面粗砂凸現,凸而不糙,平和中有起伏,起伏中有平和,而撫之有強烈的粒子感,這種粒子感也產生了強烈的質感。
“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闭{砂就是在練泥時加入一定量粗細不一的砂粒,這些都是根據壺體需求決定。調砂在紫砂成形上有較強的可塑性,又因泥料中含砂,使得壺體的質感有較大的透氣效果,泡出茶味更加香醇。古時的“調砂”,是因工藝形成所導致,現在的“調砂”,是為了達到工藝效果所特意造成的。紫砂工藝上為了追求獨特的視覺效果,使壺體表面的肌理富含變化,運用調砂、鋪砂、嵌砂、抽砂等技法,使得壺的工藝效果更為突出,壺體表面形成特殊質感。鋪砂作為裝飾手法之一,在紫砂壺裝飾效果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鋪砂即表面意思,在壺胚上運用鋪、撒、點等方法,將生泥砂撒在打好的泥片上,然后壓平均勻地在壺體表面形成一定的點綴裝飾效果。通常我們說的桂花砂、梨皮就屬于調砂和鋪砂這兩者產生的效果。
所以調砂往往是為了工藝需求力求達到完美的效果而運用的一種手法。調砂工藝是指在泥料中含砂量比較高,經燒制后表面呈現粗糙感,形成梨皮表面顆粒隱現的效果,但手感上依然溫潤有序,形成視覺差異?,F如今市場上還有調熟砂也是模仿前人調砂效果,往往為了滿足視覺需求,卻失去了其自然質感。調砂的工藝取決于人們的喜好,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
紫砂調砂工藝還分為本色調砂和異色調砂。本色調砂顧名思義,就是以制壺的同種礦料的砂質顆?;烊肽嗔现?,由于泥中含有的砂質增加,使得壺本身的“骨架”質地更為堅硬,在燒成后的壺體胎質色澤一般不會有所變化。異色調砂也就是調入泥料的砂質顆粒與泥料的色澤、性質不同,燒成后會產生表面梨皮狀顆粒效果或者是桔皮的凹點狀效果。
調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紫砂壺的藝術效果和藝術表現力,增加和豐富泥料的質感和肌理感。不同的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就產生了不同的顏色效果,使得壺的色澤效果立顯,也使得紫砂的創作空間更為拓寬,產生不同的美感。
歷代紫砂工藝調砂方法都是在長期的實踐和使用中不斷地完善,總的來說,紫砂調砂工藝的區別只是相同或不同質地的泥料調配砂子的比例差異而已,但卻使得紫砂呈現出不同質感。所以紫砂調砂工藝在紫砂制作史上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在成形工藝和效果上也非常突出,與眾不同。
總而言之,在筆者從事紫砂創作多年中,以古代藝人大師為榜樣,以前輩的精神為動力,努力學習與創作。在創新與制作中,運用多種新工藝,抽象與自然結合,并始終以實用為準繩,創新與制作了很多作品。筆者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不斷努力,認真創作,在“五色土”上踏踏實實地耕耘,讓“花貨”更加艷麗芬芳,讓宜興紫砂再添風采。
參考文獻:
[1]卞宗舜.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國明清紫砂壺藝鑒賞[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