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瑛
摘 要:維亞爾是納比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他在普通生活題材中提取獨特的藝術審美和藝術情懷,他的創作作品呈現著一種強烈的主觀創作意識和藝術見解。本文從藝術家的生活環境、藝術題材、顏色色調和畫面筆觸四個方面來分析維亞爾大師的藝術美。
關鍵詞:納比派;維亞爾;色調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63-02
一、題材的溫度性
維亞爾的繪畫題材完全不同于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都是來自身邊的小事情小人物小場景,從小場景小人物中感受生活的冷暖溫度,充滿著對生活美的發現,從小事情中挖掘出大意義,小人物中有大生活的情懷。繪畫題材作為創作最直接的藝術表現媒介,是藝術最外在的內容,一個題材內容的表現對象里融合了畫家的創作思想,表現了藝術的內在的本質。維亞爾的繪畫作品中許多畫了母親的場景、裁縫師縫衣裳、老婦人做廚活等等一些不知名的人們圍著餐桌吃飯,小孩子在公園嬉戲,路人在街上逛街,少婦選書養花情景等等,比如說作品《夫人讀報》、《掛毯》、《兩個女人喝咖啡》、《工作》等等?!豆ぷ鳌愤@畫面中發生的場景是在客廳內,兩個夫人在書架為背景的客廳內縫縫補補,一位夫人正對著觀賞者,另外一位夫人側臉,兩位夫人滿臉的幸福感和認真,整個畫面濃郁的歐洲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離生活如此之近,秉著對生活赤誠的態度,畫面透漏著一種稚拙不加雕飾的美,在熟悉的場景中找到人性的溫暖乃是技術的高超。維亞爾說:“藝術應該是精神的創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種機遇,藝術家應該從主觀上重新安排它們。這種重新安排自然界,要從美的觀念和裝飾的觀念出發?!痹谕瑐€時代東方藝術也有類似的性質,東方的許多繪畫題材也來自于生活場景,像中國的山水畫、風俗畫,日本的浮世繪藝術等等。
二、筆觸的溫度性
維亞爾的用筆繼承和發展了修拉的點彩派,主觀性的色彩讓維亞爾跟印象派的點彩派有著視覺上和形式上的不同。在視覺上,維亞爾的創作作品中畫面傾向于平面化,受日本浮世繪藝術的影響,注重幾大色塊的比例和構成,摒棄了印象派和古典派的重體積,空間的繪畫元素,特定的幾大顏色和人物間有著特定的節奏和韻律,給人一種祥靜、靜謐之感;在表現形式上,沃爾夫林曾說:“線描和涂繪的概念反映了兩種對世界的觀念,它們在審美趣味和對世界的理解方面是互不相同的?!本S亞爾在平涂堆積的筆觸上有夾雜著線描,糅合了兩種審美情趣,在空間上偏重于平面又不缺筆觸上的縱深之感,這種多元素的組合讓維亞爾的油畫作品成為“納比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队貌汀樊嬃巳荒星嗄陣鴪A桌在吃飯聊天,截圖式的構圖有著一種“納比畫派”的味道,畫面人物表現手法是二維的,筆觸延續著印象主義修拉的點彩法,又融入了東方的寫意用筆,畫面前面的寫意用筆逐漸到背景的平涂法,這種富有表現的筆觸形式感通過對藝術美的縱橫概括所集中表現的,融合了東方用筆的張力感,又有著點彩派的筆觸的收縮感,筆觸的堆積感讓畫面有著一層溫度感,筆觸不再是客觀的筆觸,它的呈現就是畫家內心主觀世界的寫照,。
三、色調的溫度性
維亞爾的畫面色調不像博納爾的畫面效果,博納爾多用紅色、黃色等高明亮奔放的顏色,維亞爾的色調則是優雅含蓄的。就色彩的視覺效果而言,維亞爾色彩的色調處于中間灰色調,用的是許多“抒情芬芳的顏色”,畫面有著強烈的主觀情緒,有著觸覺上的溫度,溫度隨著畫面的不一樣而變化;正如音樂中中調帶給人的聽覺效果,娓娓道來,如縷春風般溫暖,仿佛置身于一種古典的音樂會中。這種中間的灰色調并沒有喪失藝術的強度和效果,色彩的心理效果,能撥動人們心中藝術情感的琴弦,比如說作品《穿條紋襯衫的女人》,整個畫面為舊舊的酒紅色的基調,描繪的是幾位少女少婦在花店賞花和買花的場景,畫面中最前面的的一位女人白色和紅色相間的紅色格子衫在暗紅色的基調下格外醒目,暗紅色的基調與周圍一些橄欖綠色系的花的葉子對比,讓畫面的節奏有著一些起伏,像個小插曲般讓畫面顯得豐富,然而衣服強烈的顏色對比讓畫面的視覺中心特別醒目,這個女人的選花的神態特別誠懇認真,遠處人群中的一位小孩的概括描述又顯得空間感的縱深,整個畫面古典的氣韻十足,像在品味一杯年久的紅酒一般。
四、生活環境的溫度性
維亞爾生活在歐洲一個環境優美的古鎮中,從小飽讀文學哲學,受了良好的教育,母親是裁縫師,父親是與紡織品相關工作者,從小家庭條件優厚的他渲染在這樣一個充滿各種布料圖案裝飾生活環境里,在后來維亞爾的創作中有許多關于母親紡織縫補的場面,可見母親對維亞爾的深厚影響,而畫面中背景好多處理成圖案優美的墻紙,整個畫面溫馨美好。維亞爾心中充滿著愛,他的眼睛里是充滿著愛的,一直帶著情感的創作眼光注視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再現著生活的美,重造藝術的美,這就是一種維亞爾式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海因里希.沃爾夫林(瑞士).藝術風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朱利安·貝爾(英),王琰(譯).靜謐的詩情:博納爾繪畫述評[J].美術觀察,1999(08).
[3]李行遠.西方美術[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