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亭


摘 要:中國水墨動畫發展至今經歷了50年的時間,其間產生了大批蜚聲海內外的作品,從創始初期就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在中外影壇上聲譽鵲起。如今,面對廣闊而激烈的市場,水墨動畫如何重寫輝煌,它的升值空間到底有多大?本文通過對水墨動畫現狀的淺析給予水墨動畫的發展一些建議。
關鍵詞:水墨動畫;民族性;商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J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122-02
一、水墨動畫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一)水墨動畫歷史回顧
水墨動畫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它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制作中,用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極具中國特色。1960年,上海美影廠出產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一問世便轟動全世界。平日里“單線平涂”的動畫片第一次使用中國特有的水墨畫效果,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優秀的水墨畫。法國《世界報》評論這部影片時贊揚說:“中國水墨畫,畫的景色柔和,筆調細致,以及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生了魅力和詩意 ”。1963年 12月,我國的第二部水墨動畫片《牧笛 》完成。《牧笛 》將電影、繪畫、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精品(圖1)。1988年拍的水墨動畫片《山水情》(圖2),它在1988年獲首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片大獎,1988年首屆全國影視動畫節目展播大獎,保加利亞第六屆瓦爾納國際動畫電影節優秀影片獎,1990年獲加拿大第14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等諸多獎項。
(二)水墨動畫的現狀
中國的水墨動畫在世界上被譽為“中國學派”,因為它們富有中國特色。但這類將中國傳統藝術手法應用到動畫制作中成本極高,制作周期太長, 難度極大而效率極低,只能生產少量的藝術短片。由于中國水墨動畫藝術價值同商業價值的嚴重脫離,而采用國外動畫節目的風格進行制作,在簡單模仿之中迷失自己。在中國的動畫片市場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而水墨動畫制作技術的欠缺和人才的培養脫節,使得水墨動畫發展緩慢。
(三)數字化為水墨動畫帶來轉機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曾經轟動一時的水墨動畫幾乎銷聲匿跡了,而數字化的應用為水墨動畫的發展帶來了轉機。2003年制作的中國三維電腦水墨動畫片《夏》(Ode to Summer)可說是水墨動畫與三維動畫結合的一個典型。三維動畫與傳統二維動畫在制作上的區別在于,它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利用現代的3D動畫技術實現傳統的國畫效果,一是在貼圖材質和渲染方式上下功夫以表現水墨畫的畫面風格,二是對于水墨畫的意境、繪制特點有一定的研究并在實踐中加以嘗試和取舍。3D水墨動畫不僅拓展了三維表現語言,而且可以表現出水墨所不能創建的運動空間,將中國畫的視覺感,引入三維影視里,讓以前在二維方式下工序復雜、制作煩瑣的水墨動畫比較容易和高效地表達出來,為水墨動畫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近年,水墨動畫《塘韻》奪得2003年第三屆韓國富川大學生動畫電影特別評審團提名獎;3D水墨動畫《夏》于2003年入選計算機圖象技術盛會“SIGGRAPH 2003”,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次入選SIGGRAPH這樣的頂級CG盛會; 3D水墨動畫《桃花源記》獲得2006年日本“TBS Digicon6+2數字內容大賽”的大獎。這些獎項不僅是對三維水墨動畫的肯定,也說明利用三維技術制作水墨動畫是極富有價值的,也許這正可以填補水墨動畫的缺陷,為中國水墨動畫取得新進展提供一條道路。
通過了解水墨動畫的歷史和現狀,我們發現水墨動畫在藝術上有其重要的創作價值,但其商業價值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設計完美的動畫形象能夠創造術巨大的經濟利益,例如,1994年的經典巨作《獅子王》的票房高達3.13億美元,“動畫片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是無與倫比的,并且己經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如何提升水墨動畫的商業價值是水墨動畫工作者的一大課題也是一大難題。
二、如何提升水墨動畫的商業價值
(一)水墨動畫的復興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
當前,動畫作為新興產業已經得到政府的重視。但放眼當今世界動畫強國,其動畫產業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無一不是有自身的藝術特色。中國水墨動畫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在世界動畫史上也取得輝煌的成就,應該得到大力弘揚和支持。特別是水墨動畫還沒有形成市場的前期階段,不能只從效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從政策上加以傾斜,重點扶持,給水墨動畫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既然是產業,要高產就必須要大力投資,特別是政府資金的注入。在計劃經濟年代,國家按照每分鐘800元直接撥發進行動畫影片制作,每年只要生產10分鐘動畫片就可獲得8萬元撥款。在當時足以養一個廠而衣食無憂,動畫人可以盡心于藝術探討,并且碩果累累。但到了市場經濟時期,國家資金的減少,水墨動畫的沒落,這一切都需要國家加大資金注入,對于民族動畫應當傾國力扶持。盡管2000年以來水墨動畫有了新的發展,但與國外動畫相比仍然顯得渺小許多,在投資和資金方面也沒多少改善,大部分是小團體和私人自己籌資制作,不成規模。例如:《塘韻》是2003年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97屆本科生黃穎制作的;《八至》是北京小川匯公司創作的;《桃花源記》是深圳環球數碼公司創作的。
(二)教育質量與人才培養
中國動畫整體水平出現滑坡,除了動畫制作方向轉變帶來的影響外,主要歸咎中國動畫教育的落伍。雖然近年來大量高校開設了動畫專業,但因目前我國動畫教育尚處于摸索階段,大規模地招生無法保證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次,這些高校在動畫專業的課程設置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偏重技術而輕視學生全面文化藝術修養的傾向。這種傾向將使中國高等動畫教育滑入“制作職業培訓” 的誤區。為了迎合社會市場需求,導致動畫教育在片種上失衡,刻意模仿、研究評論美日風格,淡化了“中國學派”有民族特色的風格。水墨動畫在一些動畫院校根本不提及,他們只向學生傳授單線平涂的美日風格動畫制作方法、技巧和一些當下流行的二維、三維軟件制作。一些對水墨動畫感興趣的學生只能自己鉆研。
(三)水墨動畫需要“大片式題材”
2008年6月來自美國的《功夫熊貓》在短短三天內就卷走3800萬票房,讓130萬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為之瘋狂,粉碎了 “動畫電影吸引不了中國觀眾”的魔咒。這部電影集合了很多的中國元素和民族文化內涵,場景猶如中國傳統山水畫卷一般,而劇中主要角色體現的功夫也是中國傳統武術中最知名且最具特色的拳法武術。但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味十足的功夫傳奇,卻是用英語傳遞而踏上征程的,這讓每一個支持中國動畫的人都有那么些遺憾和失落。在很多人抱怨中國的技術問題時,應該仔細想想,技術只是工具,真正的本質的東西應該是文化的交流、影片的內涵,所以歸根到底就是我們缺乏“大片式”劇本,沒有跳出之前的框架,思想被禁錮在單一的層面上了。現代的水墨動畫同樣需要大片式的劇本,不僅是對本土文化的挖掘和重塑,同時要表現出時代的氣息。在歷史的綿延、現代與古典中,尋找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全方位的營銷戰略
要賺取足夠的利益才能使水墨動畫更好的發展并形成產業。國外動畫起初進入中國的價格近乎“傾銷”,他們采取交換、低價出售、甚至是贈送的策略,輕松攻占中國市場,然后以其衍生產品如玩具、圖書、文具、衣服、游戲、影碟等來牟取高額利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的《變形金剛》動畫片,該片是美國孩之寶玩具公司白送給中央電視臺的,但該公司卻從其衍生產品中賺走了中國兒童近50億元人民幣。對于水墨動畫,我們可以利用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國外知名動畫公司合作進行水墨動畫研制與開發,解開水墨動畫制作困難這道難題,同時借助名人效應達到一定量的商業價值。在與國際合作的同時,我們也要開展其他合作:(1)大力加強電影院的合作力度,為大眾提供更多的欣賞機會;(2)在電視市場,我們要與廣告商、動畫欄目合作,進行整合營銷、節目代理、片頭制作等多種形式。(例如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的片頭動畫就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簡單勾勒的京劇臉譜、書生,潑墨暈染的效果,讓大眾和專業人士重新認識水墨動畫在新時代的意義。);(3)爭取電視播映權不僅銷往國內大陸頻道,還要進軍英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4)在衍生品市場,圍繞形象授權使用及衍生產品的開發,積極開展宣傳攻勢,全方位拓展市場;(5)在品牌形象與風格上,與時俱進中繼續水墨民族特色,既要表現水和墨的渲染效果與意境,又要時尚、科技、國際化。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跨行業為水墨動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例如與移動、聯通、電信公司合作,開發水墨動畫彩信、手機和電腦屏保,與熱門最新網絡游戲合作,開發相關道具,服裝,服飾,進行cosplay等大型活動,不僅可以加大宣傳力度,而且可以賺取更多的商業價值,使水墨動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水墨動畫的發展取決于于我們能否在深悟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時,去探索與民族文化契合的新因素和新形式,秉承傳統水墨動畫“民族風格”的道路,在藝術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進行新的開拓。同時大膽的創新實踐,才能更好地表現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呈現出動畫民族性的精神情結,才能實現中國水墨動畫在當代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輔世.中國民族服飾[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張松林.中國電影年鑒[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
[3]顏慧,索亞斌.中國動畫電影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
[4]Jeffrey Scott,王一夫,侯毅(譯).動畫劇本創作與營銷[M].北京:學林出版社,2003.
[5]殷俊.民族化與中國動畫的角色造型[J].文藝研究,2006(02).
[6]張之益,電視字幕[M],特技與動畫,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