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濤
摘 要:真人秀節目在東西方電視熒屏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新穎的電視娛樂節目形態,顛覆了紀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真人秀節目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傳播主體的多元組合性、受眾參與的高度互動性和傳播環境的“虛擬”真實性方面,對于真人秀這一節目樣式,對其加以改造, 力求使其更加接近中國受眾的欣賞品味與參與度。吸收借鑒真人秀節目的精華并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
關鍵詞: 真人秀節目;觀眾;傳播環境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129-01
一、電視“真人秀”節目概況
真人秀節目是將游戲規則設計的人為性和參與者表現的真實性以及場外觀眾參與的互動性結合起來,并將游戲節目的智力競賽和體育節目的體能競賽相結合創造的一種節目形態。從傳播學的視角來看,筆者認為真人秀節目呈現出三大特性:傳播主體多元組合性,受眾高度互動性,節目傳播環境“真實”虛擬性。這三大特性營造了真人秀節目一種民主、真實的參與氣氛,使觀眾們樂此不疲。格伯納認為,電視展示的是虛幻的內容,介于“虛構”和真實之間。電視真人秀節目同樣為我們制造了無限接近真相的幻象。
二、國內真人秀電視節目現狀
真人秀這種新型的電視節目形態, 代表了一種新的電視理念。在國內制作真人秀電視節目, 不僅要借鑒西方成功的節目樣式, 同時也要看到相互間的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的差異。隨著《超級女聲》、《夢想中國》人氣的飚升, 真人秀節目已經真正作為一種獨立的電視節目形態, 出現在受眾面前。如《奔跑吧兄弟》自2014年十月開播以來就成為一匹黑馬。第一季中除了第一、二期收視率位于全國排名第二之外,其余均取得全國第一的好成績。“賣力奔跑”、“放肆搞笑”、“‘偶像包袱掉一地”都成了節目最大的看點。節目一反“維護明星光環”的常態,讓男神女神賣力“廝殺”,呈現出國產明星從未在鏡頭前有過的真實和親近,這種“明星平民化”的策略成功讓節目脫穎,不僅表現在現場觀眾的互動, 而且表現在普通觀眾直接作為主角參與到節目之中。普通人在節目中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節目關注的重點已經由游戲轉移到參與者。節目的互動是空前的。這種互動不僅體現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介的整合聯動, 而且表現在觀眾與節目的強勢互動, 觀眾不再是旁觀者, 他們享有投票權, 甚至還可能改變節目的進程。
三、真人秀的突圍
隨著越來越多真人秀節目的涌現,它逐漸成了一種流行文化。真人秀作為一種電視節目,是對自愿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記錄和加工。自愿參與、規定情境、給定的目的特定的規則、競爭行為、記錄和加工七個基本元素構成了真人秀節目的共同點如果對這些共同點進行分析,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真人秀:真人秀在內容上,是真(真實)與秀(虛構)的一種結合;在形式上,是記錄性與戲劇性的一種融合;在傳播方式上,則是觀看與參與的互動。
真人秀的魅力就在這真假之間、虛構與非虛構之間。電視真人秀節目是假定情境中的真實展現,是一種超越虛構與非虛構的綜合性的娛樂節目。這是其不同于紀錄片,也不同于電視劇的特殊魅力所在。因此,把握“真實”的內涵對于做好真人秀節目顯得至關重要。
在真人秀節目中,我們應該盡量少地干涉節目(在不影響節目進行的基礎上),同時還要盡量地讓觀眾參與進來:一是直接參與節目,如進入演播室發表意見,擔當角色,或者在觀看節目時參與各種競猜、競賽等等;但更主要的是間接參與,或者說是通過節目中的“代理人”來參與,更具體地說是通過受眾自己所認同的節目中的人物來參與,這個人物既可能是主持人,也可能是現場嘉賓、現場觀眾,也可能是被采訪對象。這樣就能充分調動節目參與者和觀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使得節目充滿活力。我國一直都是一個重視教育的民族,從我們的祖先孔子開始,教化就成了文藝的主要功能。在我國傳媒發展的歷程來看,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歷史時期,用輿論來引導大眾是傳媒的主要功能,同時大眾也習慣從傳媒中獲得教育、提高認知等,傳媒更多起到的作用是教化而并非娛樂。但是,隨著我國傳媒業的發展和受到西方媒體的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過得太平了,國家逐步昌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冷面的教育就不再能引起民眾的興趣,人們的傳媒娛樂化意識開始蘇醒并以此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媒體。但這種娛樂化的意識并不時獨立存在的,確切來說,如今的國內受眾要的是寓教于樂的節目形態,但趣味性絕對不能少。這樣,在娛樂型和教育性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度就至關重要。
我們知道“使用和滿足”理論認為,受眾的媒介接觸活動是基于自己的需求,而對媒介內容進行“功能性”選擇。從目前的熱點來看,受眾顯然是更傾向于人情味濃厚,易引起感官刺激的娛樂節目。電視真人秀的發展也導致了競爭的白熱化,各種各樣的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但是能夠保持特色有敢于創新的并不多,相互的抄襲和模仿使得觀眾覺得所有的真人秀節目都差不多,沒有什么特別精彩的地方。也就是缺少“可看性”。
電視節目“可看性”的內涵之一就是內容構成要素的豐富性,電視節目也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在真人秀節目中,內容的豐富性和新穎性制約著競爭的激烈程度和延展過程。作為一檔原創戶外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節目的創作模式是主打“男人幫”概念,節目主要呈現的是男人在競爭中展現出來的睿智與狡黠,通常需要經歷長時間的不斷闖關來獲取勝利,營造的是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節目形式。不同于一般的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每一期的內容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完整的情景設定,明星嘉賓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期都有一個主要的設定大綱,使得整期節目具有完整性與連貫性。這點從節目每期的名稱上就可以看出,如第一期節目名為“時間戰爭”,其對應的是美國科幻電影《時間規劃局》,顧名思義,就是游戲成員要通過不斷完成小游戲來充值自己的生命時間,來獲取最終的勝利。第四期節目“海島求生記”,對應的則是好萊塢動作電影《生死時速》,在這期節目中,明星成員們面臨的危險與挑戰是巨大的,要完成拆彈任務,并隨時伴隨著爆炸的危險,這些內容設置都使得該節目具有極大的看點。這些創意獨特的節目內容,加上后期的剪輯與特效,使得整期節目看點頗多,擁有懸疑感與故事性,能夠充分調動受眾的觀看欲望。《爸爸去哪兒》作為代際溝通真人秀節目,讓受眾眼前一亮。突破傳統綜藝節目的束縛,全新的野外生存體驗內容使得受眾暫時擺脫視覺疲勞,觀看到家庭成員之間的真實互動。節目內容是《爸爸去哪兒》成功的關鍵因素。
四.國內“真人秀”創作的切入點
(一)多樣化渠道的傳播
以積極并現實的態度來對待電視創作時可以發現, 其實中國的真人秀還有許多可挖掘的空間。多樣化渠道的傳播電視真人秀是電視媒介自身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與大眾文化的興起以及資本運作關系重大。從傳播特征上來看,真人秀這種電視節目形態開創了一種新的電視理念,傳媒的整合與互動、電視節目與觀眾互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爸爸去哪兒》與相關視頻媒體合作,通過系列話題打造熱點、焦點視頻傳播、微博等多平臺聯動推廣,持續增強節目熱度,最終跨媒體營造立體互動式的整合傳播效果。例如,除了打造相關的網頁專題外,為了滿足受眾多樣化點播的習慣,以及個人對角色的特定喜好,視頻媒體還根據節目的看點、引爆點等,通過剪輯相關片段,進行了碎片化的特殊處理。此外,社交網絡的傳播覆蓋,讓該節目二次傳播,變成了最廣泛意義上的大眾狂歡,不但擴散了節目的影響力,商業價值也將不斷提升。
(二)中國廣闊的疆土和地貌、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和多樣的民情造就了極為豐富的拍攝場景與題材
中國南北迥異的地域特點、五千年的文化傳承、星羅棋布的歷史遺跡、各地不同的民俗風情……這些都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國內的電視節目制作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如《歡樂英雄》曾經跨松花江、飛三峽, 節目無形中可能就承擔了引導看點的責任。
(三)提高質量、提高創作人員的水平并促進市場化
制作水準與資金投入有關, 也與制作理念、人員素質有關。“真人秀”節目由于是普通人參加, 因此參加者的成本大大降低, 但這并不意味著“真人秀”節目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因為這類節目需要預防內容形式真實到來時攝制的不確定性。而且作為娛樂節目, 真人秀的實際投入是高于常態生活與新聞類節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川郁.從傳播學角度解析真人秀節目特性[J].傳媒觀察,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