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風 李蘭蕓
摘 要:紅銅器具是喀什維吾爾族重要的民間工藝品之一,紅銅雕刻工藝的發展還任重道遠。從事此行業的民間藝人數量少,大多作坊以家族式傳承技藝。
關鍵詞:紅銅雕刻;再就業培訓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136-02
維吾爾族紅銅雕刻工藝源遠流長,主要以手工制作技藝為主,獨特精美的外觀造型、繁雜精湛的工序流程、絢麗多姿的花紋圖案,都充分體現了維吾爾族獨特的審美和制作理念,也彰顯了五彩繽紛的維吾爾族傳統文化精髓。
為了了解當前維吾爾族紅銅雕刻工藝留存現狀和發展情況,本人對喀什市內的銅器作坊、工藝品一條街、喀什老城區,以走訪、座談為主要形式,開展“維吾爾族紅銅雕刻工藝再就業培訓”的課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小結如下:
一、紅銅雕刻制作技藝流程及發展前景
(一)紅銅雕刻制作技藝流程
紅銅又稱純銅、紫銅,具有延展性、導電和耐腐蝕性較好的特性,其中延展性是銅飾的重要特征。紅銅的熔點很高,不易鑄造,而良好的延展性彌補了這一缺點,因此可以按照制作者的審美思想,自由加工成各種造型圖案。選料方面,暗紅的金屬光澤使其在表達現代感的同時還具有沉穩、高貴的品質。傳統意義上紫銅浮雕也稱純銅浮雕,是用紅銅薄板作為基材過手工鏨制而成,故又稱鍛銅浮雕。鍛銅浮雕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得到了空前發展,招商引資步伐不斷加大。鍛打工藝方面,銅器的凸凹部分和弧形部分的制作是銅制品鍛打的一項重要工藝,用力部位、著力面積、力度的勻稱,都有嚴格的要求。譬如,以銅壺為例,有經驗的手工匠人選準銅皮的一端作為壺底部分,砸的過程中用力均勻,壺身從下到上的銅皮要越來越薄,力度也應該越來越小。壺身制作好之后,就開始制作一些配件。在壺嘴、壺底、壺蓋、壺柄的制作中,以壺嘴的制作難度最大。要把握好壺嘴的彎出的弧度,必須得靠日常的工藝經驗。鏤花工藝方面,是制作技藝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求刀法要勻、要準,線條要美。通常鏤花工藝的制作使用工具有兩種,一是鉆頭,二是刻刀或鑿。一般圖案和花紋沒有現成的、固定的樣板紋樣,全憑制作工人對作品的理解,所以使用哪種制作工具,視作品而選擇??傊?,無論是圖案制作,還是工具選擇,都體現了鏤花這一工藝環節對生活的審美和對藝術的思考。
紅銅器具是喀什維吾爾族重要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其主要種類有:盛水用的阿卜吐勒(手壺)、接水用的其拉布其(盆)、盛飯用的里干(盤)等等??κ布t銅器制作工藝高,具有顯著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不僅是良好的生活用品,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紅銅手工藝小飾品也是喀什維吾爾族手工藝文化的重要品類,主要包括水壺、茶杯、首飾盒等。它們美觀實用,特別是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的特點深受大眾歡迎。
(二)紅銅雕刻工藝的發展前景
在我們的走訪調查過程中,通過走訪喀什周邊的一些紅銅制作小作坊和喀什的東巴扎的旅游紀念品銷售點,發現,紅銅手工藝制作的人比較少,在喀什老城區內一條街僅有10家小作坊,而且據說,這已經是喀什地區從事紅銅雕刻這一行業的人數最為集中的區域。另外,在喀什的兩亞市場-東巴扎走訪發現,雖然這里的紅銅工藝品個個樣式精美,但都是來自巴基斯坦的進口產品。究其原因,據了解是進口工藝品的人工成本較低所致。東巴扎既然這樣,作為喀什本地一些紅銅雕刻小作坊的市場也就不言而喻了。紅銅雕刻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手工制作技術理應受到現時代人們的關注和喜愛。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用這種古老的手工藝品器皿的人群越來越少,甚至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有少數一部分的人使用紅銅制作的器具會出現過敏現象。凡此種種,紅銅雕刻工藝的發展還任重道遠。
二、調查目的
(一)摸清留存底數,推進喀什民族特色紅銅雕刻技術的發展
紅銅雕刻技術作為富有維吾爾族特色的手工藝,相對來講,前幾年的從業人員較多,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人們傳統的職業理念不斷發生新轉變,近年來很多的手工藝人紛紛從作坊走出去,走向社會新天地。只有年紀較長的手工藝人、技師因為年齡關系和出于對民族特色的熱愛,毅然決然的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但長遠看,這項古老的技藝如果缺乏年輕人的承繼,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將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失傳,那么我們無法向我們的后輩交代,也無法向歷史交代。所以本次調研也算是為推進喀什民族特色紅銅雕刻技術的發展提供一個宣傳“窗口”,以引起更多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二)利用現代設計手法將民族圖案融入紅銅雕刻工藝中,對紅銅雕刻產品進行再設計
當前許多手工藝小作坊因資源所限,不僅做出來的成品樣式較為簡單,圖案較為單一,基于此,如果我們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設計加入現代圖案元素,那么創造出的工藝品會更容易被人接受。這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對待業青年實施再就業技術培訓,促進紅銅雕刻產業的規?;?、產業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喀什本地及其周邊的小縣城,具有紅銅雕刻手藝的年輕人很多,他們具備一些基礎的技能,但缺乏進一步提升技能所需要的正規的培訓場所。這里有極少數的紅銅愛好者、紅銅雕刻技師,有的會在當地開一間規模較小的雕刻作坊來向有意愿學習的人提供舞臺,但這些小作坊規模太小,并不具備教育培訓所需要的學習環境。通過調查,可以結合當地特點,研究開設紅銅雕刻就業培訓班,吸引一些愛好傳統工藝的年輕人來進行規?;募夹g培訓,最終將紅銅雕刻產業做成一個規?;?,穩定的產業鏈。
三、調查對象及方法
1.傳統的銅器制作作坊和手工藝品售賣店。據我們所知,了解這項手工藝的人都是一些年紀較長并且一直從事這項工藝的技師,所以我們的調查對象主要面向喀什市及其周邊城市的一些紅銅制作小作坊中的技師和那些對紅銅愛好的人群。一是喀什市老城區。通過走訪10家小作坊,與一些年紀大的技師進行訪談和了解。二是喀什東巴扎工藝品展銷點。通過與展銷點銷售人員交流,了解對紅銅工藝品的銷路和市場情況,這對分析我們后期所要研究開設的紅銅雕刻培訓班,以及后期展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鑒于我們的調查性質,我們采用的調查方法包括資料收集方法、書籍搜集、問卷調查、開設小的實驗室、上網搜集資料等,但目前主要是以實地考察為主展開調查。
四、調查的內容
主要包括銅器、紋飾等圖片采樣、銅器制作流程記錄、制作藝人訪談記錄、該民間工藝留存現狀等內容。首先我們對紅銅雕刻工藝的制作方法以及樣式進行了細致的了解,并對紅銅雕刻再就業培訓班創立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了解他們的進貨渠道,而后再考慮我們的培訓地點和培訓模式,以及包括前文所說的利用我們的現代藝術圖案對傳統的紅銅雕刻進行特色改變,吸引一些感興趣的人來參加系統和科學的培訓,使之順利的掌握制作工藝并進行產品的制作,從而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傳承下去。
五、調查結果分析
1.從事此行業的民間藝人數量少,大多作坊以家族式傳承技藝。經調查,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大概有50人左右,老城區內有10家左右的小作坊,周邊小縣城有30家左右,他們的規模都很小,都是采取自產自銷的經營方式。同時,作坊多以家族式延續,技藝由長輩傳給晚輩,以口傳心授的形式進行傳承,缺少必要的文獻記錄,這不利于對傳統手藝的傳承和發展。
2.制作藝人收入不高,工藝失傳風險大。由于作坊規模小,導致制作藝人的收入很低,大概每人每月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據我們調查所知,他們依靠紅銅雕刻所得來的收入雖然不高,但他們表示都愿意堅持牢牢守住傳統文化。
3.社會各界對維吾爾族紅銅工藝關注度和保護力度不夠。從調查對象的年齡方面,老城區內有兩位年齡在80歲以上的技藝深厚的紅銅雕刻傳承者,其他都在30-40歲左右。他們很想擴大這一行業,卻沒有足夠的條件,他們希望有人能關注這一行業,把這一古老的手工藝文化傳承下去。
六、對紅銅雕刻工藝再就業培訓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1.政府主導,明確和強化再就業培訓工作中的政府責任。在當前喀什市正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結合點、核心區、增長極和中巴經濟走廊的廊橋的關鍵時期,要把打造服務性政府、責任政府的理念貫穿到再就業培訓工作中,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試行產教結合,培養高素質紅銅雕刻技能人才。加強教育督導評估,切實把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落實到每一位技師、每一位學徒,貫穿到每一堂課、每一項教育活動之中。
2.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一是加強行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圍繞紅銅雕刻工藝發展的需要,著力提升民間銅器工藝創新服務平臺的服務、保障水平。二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務平臺建設,強化創新服務,改善創新環境,建立多層次的面向小作坊的技術服務平臺,為制作藝人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推廣、教育培訓等科技創新服務。三是加快推進相關政策對接和資源引入,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加強政府、產業間的合作交流,推動建立行業協會及其他民間組織之間的合作交流機制,實現合作雙贏。
3.建規立制,因人施教,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培訓模式。要從制度規劃入手,統籌資源,明確重點,建立制度評審跟蹤機制,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的差別化學習教育的質量評估標準,完善制作藝人教育培訓質量評估體系,強化培訓內容“追蹤問效”,嚴肅培訓紀律,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訓的考勤、考核和學習情況調查通報等制度。要根據個體對工藝掌握的特點,采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原則,開展個性化、差別化、效能化、多元化的分級分類培訓模式,按需施教﹑分類施教,綜合采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育方法,提高工藝培訓質量。大力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工具,做好新形勢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教工作。積極創新傳播模式,利用移動通信技術、騰訊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的群組功能、以及博客、播客、微博等網絡聯絡渠道和載體,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廣大公眾對具有維吾爾族特色的紅銅雕刻工藝的關注和保護。
4.落實經費投入,保障工藝傳承長效機制的建立。要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引導各方力量共同發展和傳承紅銅雕刻工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一個多元化投入機制,以保證發展的資金需求??刹扇 罢斦a一點、群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等辦法,積極籌措資金。
紅銅雕刻工藝再就業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上下共同努力。唯有摸清底數,整合資源,協調各方,注重特色,才能不斷把民間紅銅雕刻工藝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