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濤 谷美璋
摘 要: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引入國家賠償范圍,符合世界各國通行做法,能解決或彌補現行處理模式的缺陷。本文從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含義及構成要件出發,指出我國現有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存在的問題,接著就如何構建我國的公有設施致害國家賠償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見。
關鍵詞:公有公共設施;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國家賠償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271-01
我國《國家賠償法》在起草時并未將公有公共設施的致害納入國家賠償的范圍。在2010年和2012年國家賠償法的修改中仍未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納入國家賠償范圍,相關賠償問題仍接受民法的調整。
一、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概述
所謂公有公共設施致害,是指公有公共設施由于設置或管理存在瑕疵,致使其使用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對于其構成要件有三要素說和四要素說,筆者比較贊同四要素說,且這四要素缺一不可,具體包括:(1)利用者的損害必須是由公有公共設施造成的;(2)必須對利用者的合法權益造成具體的損害;(3)公有公共設施必須存在瑕疵。而且僅限設置上或者管理上的瑕疵。這種瑕疵使利用者一直處于危險狀態,威脅其合法權益的完整性;(4)損害事實必須與公有公共設施的瑕疵存在直接因果關系。
二、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由民法規則調整存在的問題
1.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由民法規則調整欠法理基礎。眾所周知,民法調整的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管理和財產關系,強調主體之間地位的平等性。而在公有公共設施致害法律關系中利用者( 社會公眾) 、管理者( 有關行政主體) 和所有者( 國家) 三方主體之間是不平等的行政法律關系,因此,適用民法規則缺乏相應的法理基礎。
2.對設置者、管理者顯失公平。在通常情況下,國家是公有公共設施的所有權者。然而,為了方便管理,也為了便利公眾,國家通常會采取訂立行政合同、委托等方式將公有公共設施交由符合資格條件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進行管理,并接受國家的監督。公有公共設施致害都由設置者、管理者賠償,將使這類非營利性部門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使這類高風險部門、危險職業承擔比其他部門更多的責任,這對其是不公平的。
三、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納入國家賠償范疇的必要性
1.保障利用者合法權益的需要。國家賠償背后顯示的是一個國家的公信力,正是基于國家這種強大的公信力,才使國家賠償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利用者的合法權益。如果堅持完全由設置者、管理者進行賠償,該類機構往往財力有限,存在法院有效判決執行不及時、執行不完全的風險;另外因具體責任歸屬難以確定,導致相關責任機構之間相互推諉責任,這都將嚴重影響受害者利益的實現。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納入國家賠償法進行調整,能夠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產生,從而消除利用者的后顧之憂,切實保障利用者的合法權益。
2.服務型政府的職能要求。國家為保障人民福祉,有義務提供公共服務,同時公民有權利利用公有公共設施以及從政府得到福利給付。如果國家沒有盡職盡責地履行上述義務,給公眾帶來無法預料的損害,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增強相關責任者責任意識的需要。隨著國家賠償法對行政責任主體追償制度的不斷完善,國家在賠償受害者之后,將具體根據責任主體的職務性質、過錯程度、造成損害的輕重、社會影響的大小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確定最終的追償,并輔之行政處分,觸犯刑法的,加重追究刑事責任。
四、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納入國家賠償的構想
1.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納入到《國家賠償法》中。隨著行政職能的轉變,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賠償問題納入到我國的《國家賠償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也符合世界范圍內賠償法未來的發展趨勢。另外國家賠償法在調整范圍、保護受害人權益等方面比民法更具優勢。國家賠償法是一部保障人權的法律,當然應當最大限度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納入到《國家賠償法》中。
2.賠償范圍。我國《國家賠償法》將損失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根據其規定,我國國家賠償的范圍不包括間接損失。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規定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目前,一般國家都將間接損失納入了國家賠償范圍,并呈逐步擴大的趨勢。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將間接損失納入到賠償范圍之中。當然,不能無限制地擴大間接損失的賠償范圍,而應有一定的限制。受害人要有證據證明間接損失的存在,以防止利用抽象或虛假的損失騙取國家賠償。
3.明確規定免責事由。前文闡述了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必須同時具備四要件才能引起國家賠償的產生,換言之,只要缺少四要件任何一項,國家就不承擔賠償責任。除此之外,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國家賠償還存在以下幾項免責事由,具體包括: 第一,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第二,第三人造成的損害。第三,受害者本人故意造成的損害。
參考文獻:
[1]翁岳生.行政法2000(下冊)[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2]馬懷德,俞文光.公有公用設施致害的國家賠償[J].法學研究,2000(02).
[3]劉巍,金艷,肖紅.我國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國家賠償問題論析[J].政法論叢,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