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的構想是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耙粠б宦贰保ㄓ⑽摹癘ne Belt and One Road”,縮寫是OBAOR或OBO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
初步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耙粠б宦贰弊鳛橹袊壮?、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2015年3月,在三部委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中,這樣定位云南的角色:“發揮云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p>
去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定義了云南未來發展的新坐標。“希望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币笠髧谕校蛋櫫艘怀卮核?/p>
“一帶一路”正在從中國倡議的愿景轉變為共商、共建、共享的積極行動,它必將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和秩序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打造向南開放的輻射中心
在經略西南戰略規劃之中,云南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面積39萬平方公里,人口4600萬,與緬甸、老撾和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里,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條件多樣,是我國挺進南線的橋頭堡和前沿基地。
中國的西南大門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擴張,歐美各國極力從云南打開中國的西南門戶,云南成為中國外交重要前線。特別是中法戰爭爆發,法國竭力將云南劃為法國的勢力范圍,強迫清政府將蒙自、河口兩縣開放商埠,并在蒙自設立了領事館(后遷至昆明)、銀行和洋行,修建了從越南海防到昆明的第一條國際鐵路-滇越鐵路,在滇南蒙自設立我國第一個內陸海關,打通通往內地的門戶。隨后,英國、意大利、德國、日本、美國先后在云南設立領事館,英國將云南看作是連接印度和揚子江的“環鏈”,以各種名義派遣人員進入云南,謀取更大的戰略利益。
抗日戰爭期間,隨著日本占領沿海口岸和控制海上交通要道,云南就成為中國抗戰的大后方和獲取國際援助的戰略通道。著名的“駝峰航線”(從昆明至印度阿薩姆邦)、“史迪威公路”(從保山經騰沖到緬甸北部密支那與印度的雷多銜接的中印公路)以及沿中印公路、滇緬公路鋪設至昆明的石油管道,都為中國贏得抗戰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被譽為“抗日生命線”。可見,作為中國的西南大門,云南長期扮演了中國內陸腹地門戶的角色,成為中國外交不可忽視的地區。
經濟發展緩慢
新中國成立后,云南在中國對外戰略棋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1950年6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處正式成立。周恩來總理1955年至1965年間,15次親臨云南,每次來都對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同志也多次來云南參加外事活動。
自1979年以來,由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響,中國西南部的對外開放一直步履遲緩,由于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地緣政治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西南邊疆長期處于較為封閉和落后的狀態。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云南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加大。適應新形勢、尋求新思路、使用新工具,實現新發展,越來越成為云南發展的迫切要求。
歷史賦予的角色
近年來,云南省在大湄公河流域乃至整個環孟加拉灣次區域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5月訪問印度期間提出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BCIM)的倡議,得到印度、孟加拉國、緬甸三國的積極響應,沿線各城市和企業十分踴躍,為“一帶一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三部委發布的《愿景與行動》文件中,要求發揮云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構建戰略骨架
對此,云南省進行了反復調研論證,提出了構建“一橫一縱”兩個通道,外加兩個輔助通道的對接方案,以昆明為支點和中心,一橫是向東連接泛珠三角、太平洋等經濟最發達地區,向西通過瑞麗連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印度洋沿線國家;一縱是向北通過成都、西安連接北方絲綢之路,向南通過磨憨口岸,連接老撾、泰國、新加坡進入南太平洋。輔助通道方面,一是沿老史迪威公路,連接昆明和印度加爾各答;二是通過云桂鐵路,連接廣西防城港并進入太平洋。這是云南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基本骨架。
不難看出,“一帶一路”戰略讓云南一下子改變了以往封閉落后的邊疆省份地位,成為“一帶一路”向南開放、開展區域合作的重要門戶。
建議:云南省應該思想更解放一些,思路更寬廣一些,在更大的區域合作平臺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真正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的云南角色
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指出,云南對接“一帶一路”,就是努力形成北上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東向連接長江經濟帶,通江達海、揮師兩洋、外引內聯、南來北往、東進西出、八面來風的全面開放合作新格局,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開拓云南發展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是建設成為國際運輸通道的輻射中心。
云南地處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要道,擁有面向三亞(東南亞、南亞、西亞)、肩挑兩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長江、珠江、瀾滄江—湄公河)達海沿邊的獨特區位優勢。因此,建設外接東南亞、南亞,內連西南及東中部腹地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能源管網、物流通道和通信設施,構筑國際通道和樞紐,是云南對接“一帶一路”的首要任務。
道路交通方面,云南目前正在依托“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國家戰略,積極推進“七出省、五出境”公路通道建設,著力構建“互聯互通”交通運輸支撐體系。
所謂“七出省”通道,指的是昆明經攀枝花至成都通道,昆明經水富至重慶通道,昆明經富源至貴陽通道,昆明經普立至遵義通道,昆明經羅平至興義通道,昆明經富寧至百色通道,大理經德欽至芒康通道,匯入國家高速公路網。
所謂“五出境”則分別是昆明經磨憨至泰國曼谷公路通道,昆明經河口至越南河內公路通道,昆明經瑞麗至緬甸皎漂公路通道,昆明經騰沖至印度雷多公路通道,昆明經清水河至緬甸皎漂公路通道。
隨著道路互聯互通帶來的便利化,經略西南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復雜形勢。美國、日本、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都在確立東向戰略,加之以印度崛起和東盟區域合作為主要特征的泛南亞經濟增長帶在全球發展的地位日益上升,地區承受著強大的地緣政治經濟壓力,從中東到波斯灣,再到中亞和南亞,這一弧形地帶熱點連綿不斷,跨國犯罪、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政治分離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壓力不斷加大。
建議:云南省將道路互聯互通與推動道路交通治理一體化一并考慮,配合有關部門積極做好勘界、出入境管理、走私販毒稽查、毒品替代種植、涉外糾紛處理等日常邊境涉外事務,在確保建成國際大通道的同時,也要創建安全大通道,守好祖國的南大門。
空中運輸方面。作為西南地區的重要空中運輸周轉基地,云南運營民用運輸機場共有13個,其中有1個區域性樞紐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和12個支線(麗江、西雙版納、騰沖、大理、保山、芒市、香格里拉、臨滄、普洱、昭通、文山、瀘沽湖機場),云南民用機場等級、利用率等方面均在全國前列,是中國通往南亞、西亞地區的重要周轉機場。
尤其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全球百強機場之一,2015年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3765.39萬人次,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和連接歐亞的國家門戶樞紐機場,繼北京、廣州、上海之后國家第四個門戶樞紐機場,中國西南部地區唯一的國家門戶樞紐機場。
建議:云南省加強境內機場資源的整合,形成以干帶支、以支促干、干支結合的機場航線網絡,積極建設空港經濟區,申報長水航空港綜合經濟試驗區,重點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商貿物流、生態旅游等產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依托國際大通道,優化產業布局,把云南打造成為外向型出口加工貿易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清潔新型載能產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切實增強昆明都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區域輻射能力。
跨省合作方面。作為對南亞和東南亞的區域輻射中心,積極與貴州、四川、重慶等周邊省區市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互聯互通,在發展滇中經濟圈的基礎上,北上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云南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連接交匯戰略支點。
建議:云南積極推動與成渝城市群經濟圈的對接,加強與珠三角城市群經濟圈的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借助推動周邊國家和地區綜合交通互聯互通、通關便利化、跨境人民幣結算等平臺,搭建平臺,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吸引資本、物流、人才、信息、技術等要素向昆明及其周邊聚集,建設連接中國內地經濟與東南亞、南亞地區經濟的橋梁和紐帶。唯有如此,云南作為地區國際運輸通道輻射中心的作用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是建設成為對南亞、東南亞開放的輻射中心。
長期以來,作為西南邊陲省份,26個民族在此聚居生活,不僅要鞏固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云南還負有國土守衛職責。尤其是中印邊界沖突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爭之后,中印、中越關系緊張,扼守南大門不失于外是首要任務,經濟發展退居其次,云南對南亞、東南亞各國的開放是有限的。
雙邊合作取得成績。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后,隨著中越關系正?;?,云南對東南亞的開放才徐徐展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雙邊貿易持續上升,相互投資、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都有了很快的發展,已經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交往大格局,推動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孟中印緬(BCIM)地區經濟合作論壇,創造性建立了云南省與泰國、老撾等國家的雙邊合作機制,分別建立了“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組”和“云南-老北合作工作組”,云南的對外交往正在向著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發展。但是,受制于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對外開放也十分緩慢。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啟動,云南作為國際運輸大通道逐漸暢通,對南亞、東南亞的開放必將加快步伐。
發揮口岸經濟優勢。云南要充分發揮沿邊開放高地的作用,積極對接連接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兩條經濟走廊,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升級版。目前,云南連接東南亞周邊國家的公路、鐵路、水運、航空、能源、信息通道構成的“立體大通道”已初具雛形,沿邊口岸的開放平臺效應將會得到釋放。
云南共有17個陸路口岸,其中對老口岸兩個,對越口岸4個,對緬口岸11個,口岸數量居全國第二位,且有瑞麗、猴橋等10個國家一類口岸。比如瑞麗是中緬邊境口岸中出入境人員、車輛、貨物流量最大的口岸,瑞麗口岸進出口貿易額占云南省對面貿易總額的60%以上,占全國對緬貿易總額的30%左右。
建議:云南依托瑞麗、河口、磨憨等邊境口岸設立自由貿易區,在貿易區內建設物流倉儲基地、出口加工區、跨境經濟合作區,推動邊貿合作。依托地處中緬邊境的云南省保山市“極邊第一城”騰沖、瑞麗和河口等邊境城市,連接邊境城市與內地的麗江、大理和迪慶等,整合邊境城市的地理區位優勢和本地旅游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內引外聯,努力將自身打造成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支點和亮點。
成為走出戰略支點。作為我國沿邊開放開發合作的試驗區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先行區,云南還要重視發揮在對外經貿合作、對外文化交流以及通關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依托現有的滇中產業新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開放型園區,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平臺,開拓新的戰略通道和市場空間,努力成為泛珠各兄弟省區走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戰略支點。
建議:因為云南具有邊境線長、口岸多、與多國接壤的特點,希望云南整合外事、商務、海關、旅游等相關部門,依托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設立云南對外開放委員會,打破條條框框的舒服,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領導下,統一規劃協調云南對外開放事業,切實打通對內地開放和對周邊開放的全面開放格局,推動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
三是建設云南成為區域合作交流輻射中心。
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展開,云南也逐漸從中國的一個偏遠身份轉變為中國全面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重要前沿基地。
四年后完成橋頭堡建設。2013年1月28日,《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總體規劃》(2012-2020)正式公布,提出云南將在2020年基本完成橋頭堡建設目標任務,努力打造我國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陸路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西南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要打造云南成為連接南亞和東南亞的區域合作交流輻射中心,要求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形成以滇中城市經濟圈為支撐、沿邊開放經濟帶為窗口、對內經濟走廊為紐帶的空間格局。
建議:第一,云南確立一圈兩廊多點放射的區域合作體系,即加強以昆明為中心,整合曲靖、玉溪、楚雄等周邊城市,建立滇中城市群經濟圈,通過產業集群、要素集中和資源集聚,不斷增強滇中城市經濟圈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使之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核心區域。
其次,依托高速公路、鐵路和機場,發展臨港經濟、臨軌經濟和路域經濟,積極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的珠三角經濟圈,積極對接成渝經濟圈、關中經濟圈,并融入新亞歐大陸橋,打造整體帶動云南全局的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經濟走廊。
最后,依托沿邊口岸、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和自由貿易區,加快形成輻射周邊國家的經濟平臺。
提升對外交往能力。云南省還要積極融入國家對外戰略,積極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提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和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辦好昆交會、南亞國家商品展、積極創辦中國-南亞博覽會等各種會展和論壇,借助國家外交、商務、發展資源提升云南對外交往能力。
建議:云南加強與外交部亞洲司、商務部、中聯部等合作,依托國家重大外交外事平臺,發展雙邊交流合作機制,推進教育、醫療、體育、旅游等領域的人文交流,將云南在東南亞豐富的人脈資源轉化為國家外交資源,為國家外交和重大項目服務,為云南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服務,使云南成為展示中華文化、增進了解互信、促進國際友誼的示范窗口。
保護生態安全。云南在大力推動對外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捍衛西南重要河流流域的生態安全屏障,推進大江大河上游森林生態建設、水土保持和重點區域石漠化治理,切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建議:云南以復興茶馬古道為主題,以生態和文化為抓手,大力發展融自然生態、多彩文化、宗教對話為主要元素的生態旅游,與西藏自治區、四川省、貴州省一起建設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文化圈,背靠香格里拉的品牌優勢、實施旅游帶動的發展戰略,切實做好生態保護和文化繁榮兩篇文章,就一定能夠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總之,作為一個沿邊省份,云南天然地具有向南開放的使命。且不論國家發展戰略和對外政策,都需要云南在向南開放上奮發有為。自古以來,云南就扮演著中國西南門戶的重要角色,近代以來更是成為中外角逐的焦點地帶,在抗日戰爭期間甚至發揮了定鼎乾坤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后,云南以其邊疆省份的地緣優勢和對外開放前沿地帶的區位優勢,在經略西南的戰略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成為國家戰略,云南對于經略西南扮演更加重要的引擎作用。然而,由于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財力有限,云南能夠投入到“一帶一路”中的預算和資源是有限的,缺乏強有力的引擎,制約了“橋頭堡”戰略的龍頭帶動作用。
實踐證明,經略西南“橋頭堡”意義重大,云南需要在西南匯聚云貴川渝桂諸省市區之力,打造一個更大的區域發展引擎,為面向印度洋和東南亞的“橋頭堡”戰略提供更強大的動力。因此,中央應賦予該地區以更大的政策靈活度,推動區域整合,然后以此為引擎,將更多的人脈、財力、物力、信息等資源投入到“橋頭堡”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中,讓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趙可金,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副主任、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9個國家直接投資額合計140.1億美元,同比增長35.3%。同期,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2998份,新簽合同額716.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3.9%,同比增長11.2%。
云南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路是: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為重要抓手,以重筑南方絲綢之路推進互聯互通為重點內容,以多邊、雙邊合作項目為基本載體,推動投資貿易、產業發展、能源合作、人文交流,把云南建設成為連接印度洋戰略通道,溝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和諧周邊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南方向的重要支點和經濟增長極。
云南參加“一帶一路”確定五大功能定位:云南是“一帶一路”連接交匯的戰略支點,是溝通南亞、東南亞國家的通道樞紐,是承接重大產業轉移和產業聚集的基地,是與南亞、東南亞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窗口,是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
“七出省”通道:昆明至四川攀枝花、昆明至安順、昆明至百色、昆明至四川宜賓4條通道已全部建成高速公路;昆明至六盤水通道爭取2016年全部建成高速公路;昆明至興義通道爭取2017年全面建成高速公路。
另外,昆明至香格里拉至西藏通道中,目前昆明至大理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大理至香格里拉段將于近期內開工建設,香格里拉至隔界河段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適時啟動建設。
“四出境”通道:昆明至泰國曼谷公路通道中的云南境內段2017年將全部建成高速公路。而境外段中,老撾境內有229公里,已全線改造完成,大部分為東盟國家二級標準;泰國境內有890公里,也全部實現高速或高等級化。
昆明至越南河內公路通道的云南境內段(昆明—河口)里程長400公里,已全面建成高速公路。
昆明至緬甸皎漂公路通道,云南境內段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昆明至印度雷多公路通道,路線全長1249公里。云南境內段(昆明—猴橋)里程長698公里,昆明—騰沖段564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騰沖—猴橋口岸134公里現為二級公路,騰沖—猴橋的高速建設問題,省交通運輸廳將視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推進情況,適時啟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