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童
摘要:在我國服裝的發展歷史中,刺繡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認識的增強以及刺繡工藝的相應發展,現代服裝中刺繡的運用手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文章對刺繡的發展和特征進行了闡述,最后結合現代工藝的發展探討現代服裝的刺繡手法。
關鍵詞:現代服裝;刺繡;手法;發展
中圖分類號: TS941.2 文獻標志碼:A
The Techniques of Using Embroidery in Modern Garment Design
Abstract: Embroidery has been playing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stumes. Embroidery was widely used on ancient Chinese costumes. However, with historical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embroidery is less used in modern garment. Now with peoples sen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eing enhanc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broidery technology, the techniques of using embroidery in modern garment has aro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mbroider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echniques of using embroidery in modern garment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modern embroidery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garment; embroidery; technique; development
刺繡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各個朝代的興衰使刺繡工藝有了明顯的變化,在相應的歷史時期,刺繡往往存在鮮明的特點。在設計過程中,刺繡工藝可以進一步加工相應的服裝面料,從而使服裝色彩和圖案獲得相應的統一,并使精神審美以及物質生活需求達到一致。從工藝起源開始,刺繡與服裝之間就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服裝之中的某些工藝能夠得到較為長遠的發展。在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當中,利用刺繡工藝進一步表現服裝的民族文化以及社會風情。然而到了現代社會,傳統的手工技藝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較大的進步。基于這種情況,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當依照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發展,并進行民族化的文化建設,刺繡工藝的發展勢在必行。
1 刺繡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特征
1.1 裝飾目的
中國傳統服裝中的刺繡藝術往往是利用較為豐富的形象表達穿著者的內心情感,所有的圖案都有相應吉祥的意思,比如牡丹花表現的是花開富貴,而蝶戀花或者鳳穿牡丹則表現的是情景交融,表現年輕女子向往美好的愛情或者愉悅的生活。人們利用寄情于景等方式,在生活中進行傳統文化的傳遞,扎根于人們的思想當中,讓人們獲得美好的留戀以及遐想。在現代刺繡當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美觀以及實用,并沒有相應的象征特點。這種刺繡裝飾進一步表現了自然界的重復的美感,并表現了人與自然之間所具有的密切聯系,產生了較為實用的裝飾藝術。通過機器代替手工生產,機繡服裝工藝或者電腦刺繡得到一定的推廣,使生產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同時也讓刺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刺繡已經不只是一種單純的門類,而是與其他學科進行了融會貫通,與現代社會節奏相符合,有更加豐富且強烈的表現能力,更有藝術價值以及商業價值。
1.2 裝飾思維
在服裝當中,刺繡圖形往往是通過形態展開得到相應的處理,使美好的部分得到夸張,改變相應的自然形態,使之成為相應的裝飾,不盲目追求質感和透視,只是利用二維空間對作品的思想和裝飾性進行表達。現代思維屬于一種抽象思維,有著較為嚴密的推理,而因此產生的仿生思維,則是將自然界的相關事物作為對象,通過對客觀規律的分析,進行思維的表達和想象。在刺繡當中進行仿生思維的應用,能夠讓服裝具有更強的趣味性以及自然美感。萬物的形成以及改變都與自然規律相符合,對其結構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其不僅是美觀而且也是融洽的。通過仿生思維能夠使自然的精妙程度得到良好的體現,同時能夠與服裝造型的相關需求相結合展開對應的裝飾,使人類獲得相應的進步,增強人類的勇氣,并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愿景。
1.3 裝飾效果
東方傳統刺繡服裝的圖案雖然有一定的改變,但并未對主從關系加以強調,繡花通常采取的手法是滿地繡,也就是在衣襟、袖邊等部位進行構圖,從而與服裝整體感覺相適應。構圖通常有對稱、放射或者均衡等布局狀態,團花以及角花相互呼應,能夠使藝術魅力得到提升,其裝飾效果往往與服裝造型相和諧。然而人體不但是對稱的,而且是凹凸有致的,因此在現代,往往對這種天然比例進行強調,服裝與人類的基本特征相適應,所以刺繡也依照人體關系進行劃分,使肩膀、胸口和腰部等得到突出,利用相關裝飾使人體結構得到優化,從而表現出相應的裝飾效果,與現代審美相符合。
2 刺繡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隨著藝術的發展,刺繡在服裝設計領域需要一定的創新,是傳承的重點內容。研究其在服裝設計領域當中產生的作用,人們可以了解到刺繡的發展和傳承屬于一種根本的方向。之后可以從刺繡在服裝設計當中的一些問題,對相關創新性應用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從而更好地為刺繡工藝發展指明方向。
2.1 圖案及色彩的運用
在服裝的藝術表現過程中,有時會過于追求傳統圖案而影響了根本的創新。另外,傳統服裝設計過程中,還會存在很多結構平面性特點。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刺繡往往沒有人為進行分割,從而導致無法提升整體藝術表現力。也就是說,在設計過程中,有刺繡元素加入的服裝會為了自身圖案的完整,忽視服裝的整體表現能力,或者忽視人體的美感,因此這些元素的加入并不能為服裝增光添彩,反而顯現出不夠時尚,甚至會產生較為累贅的感覺。
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刺繡圖案等方面的發展較為困難。圖案以及色彩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應當打破絕對化的意義,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避免色彩單調,讓設計師得到更好的發揮。因此應當改變過去的服裝設計思路,不只是展現相應的圖紋,而是在設計過程中對服裝局部和整體特點加以考慮,并加入時尚的理念,結合當代以及傳統文化,結合民族以及西方文化,避免常規形態的出現,表現文化互相之間的差異,并促進刺繡在圖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發展。
2.2 新材料的應用
在服裝領域新材料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對服裝環保、藝術以及舒適度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廣泛應用相應的刺繡工藝,在服裝設計領域應當更進一步進行新材料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讓傳統手工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并不是止步不前,甚至漸漸被人們所忽視遺忘。
新材料的創新能夠進一步推動現代時裝設計,使其在時尚潮流當中獲得相應的優勢,能夠對刺繡工藝產生作用,避免平面的局限性作用,從而使設計立體度以及空間感得到提升,進一步提升藝術表現力。
從業者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進行了很多材料的創新使用,例如使用皮草、人工寶石、珠片等材料,進一步結合相應的工藝水平,使藝術表現能力和時尚感得到提升。這些材料不僅會提升服裝在時尚潮流方面的表現效果,使服裝設計獲得整體的創新和發展,同時也能夠讓設計者獲得充分的原料選擇方式,使人們對健康以及舒適度方面的要求得到滿足。
新材料在服裝領域的應用使刺繡工藝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以及創新,從而提升了其所具有的表現力。
2.3 新工藝、新技藝的應用
現代先進工業化手段無法取代傳統技藝,但這并不表示傳統的工藝就應當保持固有的發展。不能僅僅為了追求傳統技藝而不進行研究和應用新的技藝。技術發展沒有終點,人的智慧也沒有終點,因此在每個時代,人們都有著提升制作工藝的使命和責任。
由于過去的細線刺繡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局限,因此要不斷追求新工藝和技藝的使用。人們在服裝設計方面有個體化以及大眾化的兩方面需求,所以在服裝領域創新過程中,刺繡與現代工藝的結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新工藝對應許多材料所具有的獨特特點,協調進行加工,刺繡工藝的使用能夠更好地符合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從而進一步使國界以及文化限制得到突破,進一步與世界文化交融的趨勢相符合。
在創新應用新工藝的過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應用。人們可以利用獨特的工藝進行不同花紋的創造,同時也可以在服裝設計的刺繡位置方面進行變革,比如在特殊的位置增加刺繡花紋,在衣領當中突出對應立體裝飾,這種方法可使服裝整體的靈動性得到提升。如今,很多童裝設計品牌也應用了刺繡工藝,使兒童服裝得到相應的創新,這些技藝的發展能夠更好地讓服裝設計獲得相應的革命性創新,進一步讓刺繡在服裝設計中得到穩定有序的發展。
3 結束語
刺繡能夠體現優秀的文化內涵、獨特的審美標準以及精湛的技法,能夠讓人們進一步了解古典服飾文化和古典服飾藝術。刺繡藝術的發展需要現代環境的支持,不能僅僅依靠傳統,如果要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就應當將其放入到現代設計的環境和氛圍中。如果要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加入相應的刺繡理念,設計師就應當對刺繡的文化內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其與現代服裝設計相適應的元素,并通過一定程度的創新使傳統與現代得到更好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鐘慧,耿巍.羌族服飾特點及其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13-17.
[2] 彭代明.羌族服飾及刺繡圖案中的宗教文化含義[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90-96.
[3] 曹琳,王景.從羌族服飾圖案看宗教信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4):59-60.
[4] 黃洋.羌族造型藝術審美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2):138-142.
[5] 廖軍,許星.中國服飾百年[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中心,2009.
[6] 于文軍,劉水明.中西傳統思維方式比較[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