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平
摘要:地下商業建筑因為其本身結構的特點,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必須做好防火設計以有效預防,本文針對地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建筑設計;地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5—133—02
前言
地下商場的建設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如若發生火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并且在搶救上也存在著很大的阻礙,因此需要合理進行地下商業建筑的防火設計,以有效的預防地下商業建筑火災的發生。
1地下商業建筑導致火災的因素
1.1建筑自身消防安全因素
眾所周知,一棟建筑物控火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建筑物的內部結構、內部裝修、墻體中物體的燃燒性質以及建筑物內部火災荷載等諸多方面。建筑物的火災危險系數跟建筑物材料的燃燒性能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建筑物的布局和結構進行合理的防火布置以及一些設施的防火安裝都能夠在發生火災時很好的對其蔓延速度進行抑制,從而將火災的范圍進行有效的控制。此外地下商業建筑中很多的用電設備在耗電量上非常的大,而且這些用電設備在配電線路上也非常的復雜和繁多,一旦出現用電不慎的現象就很有可能引起火災的發生。在火災發生的時候對損失和傷亡進行最大程度的減少。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不但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方案,還要安排專門的值班人員進行各種設備的檢查,從而有效的進行火災防范。
1.2防火監督因素
所謂的防火監督就是指當地的有關消防部門應該對其管轄區內的一些單位和機關等進行監督和定期檢查。只有及時發現存在的火災隱患,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從而預防了火災的發生,火災的發生就存在著火災危險系數,只有將火災隱患進行及時的排除,沒有了火災也就不存在危險系數。
1.3救援滅火因素
一旦地下商業建筑物發生火災,其火災危險系數跟救援力量有著很大的關系。救援力量也就是指當地的消防隊伍,只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消防隊伍才能更好的控制火災的蔓延速度,此外消防隊伍的數量、消防裝備、消防水源以及消防通訊等很多方面都和火災發生的危險系數有著很大的聯系。
2地下商業建筑發生火災的特點
2.1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大
從某種程度上說,由于人員過于集中,疏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排除地下車庫之外,多種多樣的地下建筑商業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相對于小型的娛樂、消費場所來說,大型的商場、綜合性地下建筑日均量往往會達到幾千人之多。事實上,考慮到在綜合功能的建筑之內設置商場,稍有意外,后果不堪設想。假如地下商業建筑出現了火災,人員會爭先恐后的逃離現場,造成局面混亂,疏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容置疑,地下商業建筑起火,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大。事實上,空間封閉,著火后煙氣大,溫度高。另外,疏散困難,應該引起有關方面領導的高度重視。
2.2撲救難度大
地下商業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濃煙迎面撲來,毒氣四處擴散,周圍的溫度非常高,火勢一時難以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煙火阻斷了幾個安全出人口,無法順利進行內攻。更詳細地說,在建造地下商業建筑的過程中,通常僅僅局限于固定消防設施的安全保護,并且固定消防設施使用壽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機械排煙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封閉空間之內,如果無法及時排出煙氣,在熱對流的前提之下,起火房間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急速升溫,甚至高達八百到九百攝氏度。在著火點周圍溫度會變得越來越高,此種高溫條件對滅火和疏散造成了不小的困難。火災一旦發生,起火房間里面溫度極高,通道較為狹窄。當然,毒氣較重,消防人員的視線被煙氣擋住了,礙于一些條件的制約,促使消防器材裝備無法最大限度發揮功能,給火災撲救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3地下商業建筑的防火設計要點
地下商業建筑的內部的防災舉措與地面建筑大致相同,但它由于起火的空間大、屬于密閉環境中、出口相對小、通道長等特點,在一些關鍵部位要更加以防范。并且由于它的出口小、人流量多、火災撲救困難。發生火災后的人員安全疏通問題要更加的注意。我們可以通過完善地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來防范火災,在發生火災時商業結構能夠便于疏通和撲滅火情。
3.1總平面布局及布置
不容置疑,地下商業建筑與地面建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為此,地下商業建筑對平面布置具有更為嚴格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平面布置盡量追求簡單,防止過于轉折,力求規整。地下商業建筑的內部空間應該盡可能防止產生高低錯落的情況,從而具備一定的完整性。這也就是說,地下商業建筑只有符合一定的設計標準,才能讓人對于所存在的環境更加熟悉,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及時逃離現場。近來,地下街的建設存在著不少的可取之處。對于通道網而言,逐步形成了網格狀通道系統,較為規則。更確切的說,該系統包括:縱橫兩個方向通道。例如:將百貨商店科學合理地布置在通道兩側;采用較為顯著的標識突出安全出口;在小型集散廣場安置在主通道的交匯處,最大限度地防止顧客出現迷路的狀況。除此之外,將一些供人們休憩、美化的基礎設施合理布置在主通道交匯處,從而讓空間顯得格外寬敞。更進一步說,合理拓寬空間,單獨為消防設施提供專門的出入口,有利于火災發生時,及時疏散人員。
3.2安全防火間距及消防通道設計
為了發生火災后能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阻止火勢蔓延到其他建筑區域中,有必要對其設立安全防火間距。參照《建筑防火設計手冊》,根據建筑的耐火等級、外墻的防火構造和滅火救援條件等綜合確定其耐火等級,然后確定防火間距。在地下商業建筑外部倘若與生活住宅相靠。還要補充設置一個防火帶,在內種植綠化,進一步降低火勢延伸的可能性。火災發生后,要采取撲救措施,地下建筑能夠容納消防車的進入和消防設施的開展,因此必須設計消防車道。地下建筑沒有外墻門窗,設置消防車道比較簡便,不必設置環形車道,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道部位的車道尺寸要滿足寬度3.5m、凈高4m以上。
3.3功能分區設計
為了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在防災設計中,可以通過功能分區的方式,這是十分的常用的一個措施。功能分區是地下商業建筑把不同的商業類型劃分區域,將同商業類型的集合在一起。對其火災發生率高的建筑類型的建筑集中為一體,商業功能的分布不同會使得客流分布不均衡,因此可以將一些客流多的商業類型區域設置在靠近出入口的地方,同時也要避免某處的人流出現過于密集的情況,防止造成堵塞,在火災事故來臨時發生擠壓踩上的意外事故。并且功能分區也方便對容易發生火災的類型區域重點防護。
3.4通道設計
通道設計是合理確定通道的大小和主、支道的形式。是人員疏通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在通道設計中,其寬度應借和客流量來確定道路寬度的上限和下限,在具體設置中主寬次小。地下商業綜合體的路寬要比純商業建筑大。的地下街,通道寬度可適當縮小。
3.5人流疏通問題
實例論證,意外事故發生后,人們容易產生慌亂心里,變得有些盲目,在地下商業建筑中的方向判別更趨于通過自身的空間方向感而不是建筑內部的方向標。如果是空間易讀性差可能就會走錯方向,這樣不僅給自身帶來威脅而且影響全員疏通的秩序。并且在火災發生時常常伴隨著一定煙霧,濃烈的煙霧對人們的視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并且這種煙霧可能會帶有一定毒性,吸入時間過長會造成人意識的模糊,從而阻礙人的行動。因而有必要通過設計良好的空間組織模式來引導人們辨別方向和出口。為了解決火災發生時的人流疏通問題,在進入地下商業建筑的出口入口處必須要有足夠的場地作為疏散人群、消防停車、拜訪救火設備之用。這個場地的大小要根據客流量、建筑規模、消防車等因素綜合考慮。對于地下商業建筑的出入口的建造上,要有一半以上的出入口自行單獨設置,不能夠完全借用地面建筑,并且要在兩個以上、方向和位置要明顯、直達通道要快捷簡單。比如讓商業店鋪沿直線擺布、不在行道中間設置遮擋事業的物件,使過道一目了然,讓人能迅速從支道走向主道。十分重要的場所中還有必要單獨設置消防出入口,以此使人群疏散的效果發揮到最好。
4結語
相比普通建筑發生火災時,地下商業建筑要危險得多、損失可能更大。我們必須防患于未然,合理的對地下商業建筑進行防火設計,有效的對地下商業建筑的火災的發生起到有效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