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杰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的建設不僅僅是單純的硬件設施建設,生態環境的建設也是不容小覷的一個方面,因此加強對風景園林的建設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對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相關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城市;風景園林設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5—135—02
前言
近些年以來,我國的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全部的帶動了園林工作的開展,因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當緊緊跟上年代發展的潮流,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看待本身所存在的設計問題,并及時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趕快的將這些問題加以解決,與此同時還應當盡力的提高本身的設計能力和設計水平,不斷的豐富和創新設計理念,推進園林景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1城市風景園林的重要作用
城市風景園林是城市總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城市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
1.1城市風景園林是城市文化內涵的體現
城市風景園林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內涵的體現,展現的是城市的魅力。城市風景園林建設中包含多種元素,當地的風土民情、氣候特點、生活習慣、建筑特色等等,這些內容被設計者融合在風景園林的設計中,再加以升華,以藝術的形式體現出來。居民在見到這些景觀是會產生共鳴,加深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1.2城市風景園林建設和城市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城市風景園林與社會發展是分不開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在風景園林中都有體現。同時風景園林對于城市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城市經濟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促進作用。所以,經濟文化的發展與城市風景園林建設是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
1.3城市風景園林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環境
居民的生活與城市環境是分不開的,城市環境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廢氣、廢水不斷的向外排出,致使城市環境受到污染。城市合理的風景園林建設,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可以凈化空氣,保證空氣質量。居民在良好的環境下生活,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對城市的歸屬感更強,有利于城市的發展。
2當前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管理體制不健全
就目前來說,城市景觀園林規劃的管理多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體制。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城市規劃建設的項目工程,風景園林是需要統籌、協調和管理的。由于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中存在的種種缺陷,致使其各項職能缺乏一致性和協調性,造成政府各管理部門之間缺乏全局性、戰略性和統一性的管理體制,這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消極的負面影響。
2.2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用時的限制
對于大型的風景園林工程來說,城市綜合公園、城市廣場和濱河綠帶諸如此類的大型城市建設項目,一般都是由政府主持和領導的民心工程。通常,此類工程從提交規劃方案到工程項目的開展,其時間都被限制在極短的時間內。時間的有限性直接造成了風景園林項目潛藏著各種問題,包括規劃設計不完善,不到位,施工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等等。
2.3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未遵循節約原則
就目前來說,城市風景園林在建設中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益低的現象,這嚴重背離了城市綠化的節約原則。其根源在于風景園林在規劃設計中并未嚴格遵循節約原則。在規劃設計中,部分規劃設計人員忽視植物群落科學合理的規劃,刻意求新求異,過多地引進外來植物品種和名貴樹種,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鄉土植物的應用和樹種的生態習性。除此之外,在營造風景園林時,還存在“奢侈化”現象,這直接導致了綠地建設和養護成本的增加,造成資源的浪費。
2.4風景園林設計不科學
部分城市風景園林的規劃和實施多由一個施工單位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園林的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例如栽種的植物都是具有高利潤的樹木,只種植自己有的樹木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妨礙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發展。
2.5模仿之風盛行
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存在著嚴重的模仿之風,很多作品的誕生都是抄襲而來,缺乏鮮明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花哨而膚淺,根本未將風景園林工程的地理環境、人文文化和氣候等因素考慮在內,僅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對人性的關懷,這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3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幾點建議
3.1適地適樹,突出植物造景
園林植物不僅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生態效益,而且在空間藝術表現上具有明顯的景觀特色。我國園林品種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原產中國的喬灌木多達8000種,但園林景觀設計時依然提倡選擇本土植物豐富園林景觀,引進未經馴化的新品種,不僅植物存活率低,浪費資金,而且易破壞現有生態平衡,對既有的生物群落存有不可預知的隱患。植物造景中植物選擇原則適地適樹,即保持生物多樣性,又體現地方特色,還減少了資金投入,降低建設成本。鄉土植物具有資源豐富、品種經濟、適應性強、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等優勢,而且也容易創造出最適宜當地環境的植物群落,突出地方特色和保持長期的生態穩定,取得最佳的景觀效果。植物種植設計中,利用地形起伏變化,喬灌木配置高低錯落,花卉宿根地被植物點綴其中,盡量利用色葉、觀花和觀果植物,表現季相變化和層次感,點面線有機結合,鮮明立面構圖,突出植物造景;在景觀設計中,以小區居民為第一考慮因素,移步異景,放松心情、減輕疲勞、陶冶情操。
3.2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應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知識產權保護既包括計算機軟件的保護。所有參與者與受益者都應樹立保護意識,還涉及到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作品的保護,如圖、模型、文字等作品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在自身合法權益受侵害時,有效地防止經濟利益的外泄;唯有充分認識園林規劃設計中的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因侵權而造成的不必要損失;只有知識產權得到保護,才能維護作者利益、鼓勵創作積極性、推動創新。
3.3與數字化手段相結合
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許多的行業也都逐步引入數字化手段,園林的規劃設計同樣可以引入這一手段,以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數字化手段強調運用各種數據進行分析運算,使得空間設計過程中隱含的一些客觀規律和秩序通過各種數字信息得以具體化,使得環境認知、建構邏輯、形式與材料、空間組構等這些信息不再憑主觀的猜測進行設計,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礎上得以建構,使得設計的各種參數更加的準確合理。通過數字化手段,風景園林的整個空間都可以建立相關的模型,風景園林中的各種植物景觀也能夠通過建立相關的模型進行預測。
3.4追求創新,打造生態園林
居住小區園林規劃設計涉及生態、建筑、植物、歷史、地理、居民素質層次等多方面,人們對園林的追求趨向于情感和文化品位的生態化人居環境,設計時既不能是單純的追求景色的美感,還要考慮當地的氣候、文化、歷史、民情、風俗、園林設施材質、后期養護等要素,事無巨細,兼備實用性,在景觀表達效果上結合人文內涵,創造出充滿情趣的生活空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才能滿足才能體現多層次多方位的人與自然和諧。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風景園林的設計應尊重自然發展規律,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不斷的創新,創造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生活環境。從本質上對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可促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