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及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曲藝創作,培育曲藝新人,2015年,中國曲協、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曲協、曲藝雜志社共同策劃、組織、舉辦了“說唱四川·歌頌中國”曲藝創作工程——首屆四川曲藝新人新作創作、研討、展演系列活動。中國曲協副主席崔凱在活動中曾表示,藝術創作高峰的條件有四個方面:一是土壤,二是溫度,三是成果,四是未來。四川曲藝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歷代曲藝人的積累已經毫無疑問為四川曲藝攀登新的高峰準備了適宜的土壤和溫度條件,此活動是一次“高層次、高效率、高水準”的活動,主辦方、承辦方、參與各方的充分重視和努力使該活動成為對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忠實實踐。
2016年4月6日至7日,2016年全國文聯組聯工作會議召開,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文聯今年將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和中宣部要求組織實施重大主題文藝創作展演活動。活動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統一,集中創作展演展示一批弘揚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優秀作品,引導文藝工作者植根于革命歷史文化,激發創作靈感,發揮各藝術門類的藝術特性,努力推出新作品,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弘揚“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革命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讓人們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認同社會主流價值。
此外,中國文聯今年還將按照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結合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進會精神,繼續推進“中國精神·中國夢”文藝創作工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項目,重點扶持原創性、現實題材文藝創作,加大定向精準扶持力度,把扶持重點向真正深入生活、真正專注創作有潛力的文藝工作者傾斜,向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創作傾斜,努力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
為響應中國文聯號召,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展現新時期四川曲藝的風采,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曲協“說唱四川·歌頌中國”曲藝創作工程——第二屆四川曲藝新人新作創作、研討、展演系列活動今年將深入四川紅色革命老區,扎根在巴中市巴州區。
四川是紅軍長征重要經過地和重要戰場所在地之一,在紅軍長征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強渡嘉陵江、翻越五座嶺(即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翻越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岷山等在歷史上熠熠生輝。巴中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首府所在地,當年12萬巴山兒女參加紅軍,4萬多人血灑疆場,為中國的革命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卓越功勛。二萬五千里的紅軍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陜北革命根據地(亦稱陜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在中國曲協、四川省文聯的大力支持下,在四川省曲協精心策劃組織下,一臺以“堅定的信念,守望的情懷”為創作宗旨的大型曲藝舞臺情景劇《望紅臺》八易其稿,已全部完稿。在創意上,選取紅軍長征路上的一個點——苦水臺,通過苦水臺變成甜酒臺再變成望紅臺的歷史演繹,藝術地反映紅軍到來之前的苦難、紅軍到來的甘甜、紅軍離開之后的守望,從而彰顯共產黨是人民主心骨的大主題。
《望紅臺》以蘇區為切入點,側面表達長征,因此作品不展現戰爭,而是緊緊把握生活和情感,生動地揭示共產黨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政黨本色,生動地表達出人民群眾擁護共產黨、愛戴共產黨的不變情懷。作品講述的不是個體故事,而是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是關于時代變革的整體的社會故事;站在今天的角度,作品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涵,審視歷史,注入思考。
該劇為篇章結構,分序幕《犀牛望月》、第一章《苦水臺》、第二章《甜酒臺》、第三章《望紅臺》和尾聲《我們的長征路》。運用四川清音、四川揚琴、四川盤子、四川竹琴、四川荷葉、四川蓮花落、四川車燈等四川曲藝形式,使作品具有了四川文化的典型特質。情景曲藝,再加上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構想,決定了舞臺的呈現具有多個空間維度,如曲藝表演與情景再現相融合的空間,紅軍的靈魂與百姓對話的空間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黨的十八大報告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鮮明提出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作為革命老區的巴中和紅軍長征重要經過地之一的四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是曲藝藝術的沃土,近年來,涌現出了眾多優秀的曲藝人才和作品。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紅色革命根據地后代要以實際行動講好中國紅軍的故事。李蓉創意,秦淵、向勝創作的《望紅臺》,藝術地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落實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望紅臺》的創作和展演,是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是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能夠推動巴州區“中國曲藝之鄉”的創建工作,能夠引領巴中市的文藝大發展大繁榮,能夠促進巴中“文化強市”戰略的實施。
第二屆四川曲藝的新人新作系列活動較之首屆活動,在形式、內容上均有所突破,處處體現著“新”——新的活動設置,新的評選理念,新的作品涌現,新的才俊輩出。這是四川曲藝在發展傳承和清醒自審中的又一次勇敢挑戰和開拓,推新人,出新作,著力打造精品,努力培育成果,也是四川曲藝發展和提升的必由之路。《望紅臺》在講述長征故事的基礎上又有所升華,是一次創演上的長征,民族意義的長征,不僅可以豐富基層文化生活,還可以提高群眾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說,該活動也是“種文化”的一種呈現方式,是扶貧攻堅的又一次嶄新嘗試,是一種文化傳播、價值觀傳遞和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是一項積極有效、前景光明、務實有為的文藝工作,通過“種”文化來“造血”,必定會帶來整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和思想文化水平的提升,必定會推動文化繁榮及社會政治經濟的良性發展。
中國曲協、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曲協十分重視紅色文化資源,在立足百姓需求,積極指導幫助基層挖掘、整合各種具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同時,又要充分發揮曲藝家自身在藝術造詣上的優勢,讓藝術創作研究的成果和追求藝術真諦的精神在基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將既接地氣又有正能量的文藝作品奉獻給廣大人民群眾,帶領他們重“走”長征路,感受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