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立君 張昕雨
摘要:農業發展的好壞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自國家加大對農業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以來,農業科技不斷進步,農業經濟得到了良好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分析農業科技進步的概念及特征,進一步探討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農業科技進步的系統論研究。
關鍵詞:農業;科技;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0.005
農業作為基礎,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促進農業經濟良好發展是國家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本文對農業科技進步與農業發展進行的一個綜合性研究,旨在通過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促進農業經濟更好地發展。
1 農業科技進步的概念及特征
1.1 農業科技進步的概念
一般來說,農業科技進步指的是將與農業科學相關的工作技能和生產方法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來達到促使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的目的。農業科技進步是除了一些硬性要素,比如資金和勞動能力之外,其他能促進農業的生產力進步、提高生產效益以及保持生態平衡的方法和技術的總稱。
1.2 農業科技進步的基本特征
近年來,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農業科技的發展取得了較大進步,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來說,不僅水平低而且不均勻。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同區域之間的科技進步程度不同,對農業發展做出的貢獻也不平衡;二是自然災害、政策等外在因素影響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三是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還具有較大的潛力。由此可見,可以提升的空間還比較大。
第二,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還處于不穩定狀態,波動較大。雖然從“八五”以后,該貢獻率一度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但是仔細研究下來就會發現,不同年份間的波動幅度還是較大的,總體說來仍處于不夠穩定的狀態。
2 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科技水平進步帶來的先進成果能促使農業經濟得到增長;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也促使科學技術進行變革以適應發展。總體來說,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體現在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體現在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是科技進步改善了產業結構,使就業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科技進步使得大量的人工勞動可以被機械所取代,當農業不再需要那么多勞動力的時候,就促使人們轉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進而使得我國以農業為主的這種產業結構得到改變,不僅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就業率得到提高。
二是科技進步的同時也促使勞動者素質得到提高。科技和教育總是連為一體的,科技進步必然也帶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逐漸實現現代化教育。而接受了現代化教育的勞動者一般都具有較好的知識水平和技術水平,這樣的勞動者必定能與時俱進將現代化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實際中,將其轉化為扎實的生產力,不斷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科技進步可使農業經濟效益提高,擴大農產品商品市場。如今我國的市場經濟中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要想在這樣激烈的情況下立足并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就必須要使產品具有高品質。生產品質高的產品必然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只有不斷發展新的技術,取締落后的生產方式及生產技術,才能保證新的農產品具有過硬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憑借高品質在市場經濟中贏得一席之位,保證農業經濟持續增長。
3 農業科技進步的系統論研究
農業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相互促進,密不可分,因此對農業科技進步進行一個系統的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當今世界很多發達國家的農業都已進入現代化,科技進步在其中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在中國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中,就農業科技進步的系統研究而言,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予以重視:將農業、科技與教育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推廣農業技術并形成典型模式;在農業科技進步的系統運行中明確各主體的分工和運轉協調;在政府主導下科學的設置農業科研機構;對農民的培訓和教育加以重視;不斷增強農業技術的創新能力并鞏固創新地位。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是中國面向全世界發展的基礎,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經濟的增長都離不開農業科技的進步。目前我國在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后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就長足的發展來看,應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不斷革新和發展農業科學技術,鼓勵農業科技創新,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