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
摘要:膜下滴灌技術是一種融合了滴灌技術與覆膜技術的新型節水技術,目前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遵義縣番茄栽培中,通過膜下滴灌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實現了水資源的有效節約,另一方面由于栽培環境中空氣相對濕度變小,降低了多種病害的發生幾率,使番茄栽培實現優質高產。
關鍵詞:番茄;膜下滴灌;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S641.2;S626 文獻標識碼:A 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0.067
1 栽培技術
1.1 育苗
1.1.1 種子選擇、處理 在番茄栽培中,種子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秧苗生長情況,因此必須挑選出品種純正、成熟飽滿、不染病蟲的優質種子。完成種子挑選以后,將其放進溫水(55℃)中持續攪動,當溫水的溫度處于30℃時,需停止攪拌,將種子浸泡其中,6~8小時后,將種子撈出并清洗干凈。此外,也可以在6~8小時后,摻入10%Na3PO4溶液,繼續浸泡15~20分鐘,再將種子撈出清洗干凈。
1.1.2 催芽 處理完成以后的種子,需將水分控干,然后使用干凈的濕紗布包裹起來,放置于28℃~30℃的環境進行催芽,當超過70%的種子均出芽后,可以開始播種工作。
1.1.3 育苗設施、基質 采取營養缽育苗的方法,基質則是使用60%肥沃大田土+40%腐熟廄肥,將其拍細過篩。營養土中應摻入西洋復合肥與50%多菌靈,用量分別是2公斤/立方米、80克/立方米,混勻。
1.1.4 播種 嚴格按照定植期、育苗設施以及適宜苗齡,確定播種時間。
1.1.5 苗期管理 加強溫度控制,出苗前,白天、夜間的溫度應分別控制在25℃~28℃、25℃~28℃;幼苗期,白天、夜間的溫度應分別控制在22℃~25℃、16℃~18℃;分苗后,3~5天內禁止通風;緩苗后,白天、夜間的溫度應分別控制在25℃~30℃、18℃以上。
1.2 整地施肥
合理施肥,腐熟優質有機肥的用量應控制在5000~7000公斤/畝,西洋復合肥、普鈣的用量分別為50公斤/畝、100公斤/畝。完成施肥后,需做好深耕、耙平,做成高畦,間距需控制在1.1米,畦面寬度則為0.5米。
1.3 定植
在進行番茄苗的定植時,以晚霜后、地溫超過10℃為宜,通常在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在開展定植時,需事先做好整地工作,一次性完成滴灌帶的鋪設與地膜的覆蓋。在定植的前一天晚上需滴水,以確保膜下的土壤充分濕潤,在定植的過程中,需同時栽苗、滴水。對于長勢存在差異的番茄苗,需分開進行定植,定植深度應控制在營養塊上表面和畦面齊平或略深。在完成栽苗工作后,應稍微鎮壓土地,一周后再滴一次緩苗水。
2 田間管理
2.1 蹲苗
早熟品種具有長勢弱、結果早的特點,因此在前期必須重視枝葉生長問題,控制好蹲苗時間;中晚熟品種具有長勢強的特點,在開花坐果階段需重視控水工作,等到第一穗果實達到小棗規格、側枝開始坐果,可結束蹲苗。
2.2 滴水肥
在果實膨大階段,必須注意天氣預報,結合土質實際情況,將滴水周期控制在5~6天/次,避免土壤出現驟干驟濕的問題,有效減小裂果、病果出現率;在采收階段,必須控制好灌水量,采收前7天禁止灌水,完成采收工作后,需及時補水,從而確保后期果實正常生長。通過膜下滴灌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化肥的隨水滴施,需根據番茄各個生長階段對養分的不同需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的,科學供應。通過此種施肥方法,化肥可以經由滴灌系統直接進到番茄根區,利用率大大提高。
2.8 防止落花
在番茄的栽培中,落花現象十分常見,其對于產量的影響較小。造成番茄落花的因素十分多,例如:水分與光照不足、溫度低、根系發育不佳、開花期驟遇高溫等。當田間超過一半的植株第一穗花,均開放了2~3朵花時,可在晨間噴灑30~50毫升/公斤的番茄靈,頻率控制在5~6天/次,如此連續3次即可,注意若是溫度較高,可適當降低濃度,溫度較低則相反。
2.4 植株調整
一是在綁蔓的過程中,需要將果穗放在架內葉蔭處,防止果實出現灼傷問題;二是在進行整枝時,采取單干整枝的方法,也就是僅僅將主軸保留下來,其余葉腋內生長出的側枝全部去除;三是當打杈側枝的長度達到4~7厘米,則需在晴天中午進行打杈;四是在摘心拉秧前45~50克,應在頂部果穗上,留下兩片葉摘心;五是需做好疏花疏果,將畸形花、果摘除,需注意的是過多的小果也需要去除,通常大果型,保持3~4果/穗,中果型4~6果/穗。
3 病蟲害防治
3.1 防治關鍵
在開展病蟲害的防治時,應根據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苗期。苗期病蟲害防治的關鍵在于猝倒病的防治,其他僅需兼治;大田期。大田期病蟲害防治的關鍵在于晚疫病的防治,注意加強監測。
3.2 合理用藥
在選用病蟲害防治藥劑時,應加強藥物用量與安全間隔期的控制,具體用藥技術如下:
一是猝倒病、立枯病的防治,可噴灑以下3種藥劑:800倍72.2%霜霉威水劑的溶液;3000倍95%惡霜靈可濕性粉劑的溶液;600倍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的溶液。
二是莖基腐病的防治,初期可噴灑以下2種藥劑:3000倍95%惡霜靈可濕性粉劑的溶液;1200倍20%甲基立枯磷乳油的溶液。此外,也可以在植株基部涂抹上200倍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的溶液。
三是早疫病的防治,初期可噴灑以下4種藥劑:600倍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的溶液;600倍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的溶液;600倍68.75%噁酮錳鋅水分散粒劑的溶液;600倍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的溶液。
四是晚疫病的防治,初期可噴灑以下5種藥劑:600倍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的溶液;1500倍52.5%惡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的溶液;600~700倍69%錳鋅·烯酰可濕性粉劑的溶液;600倍72.2%霜霉威水劑的溶液;500~600倍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的溶液。上述藥劑還可兼冶綿疫病。
五是灰霉病的防治,初期可噴灑1500倍25%嘧菌酯懸浮劑的溶液,頻率控制在15~20天/次,連續進行2~3次即可。
六是細菌性病害的防治,可噴灑1000倍53.8%氫氧化銅2000干懸浮劑的溶液。
七是病毒病的防治,可噴灑以下3種藥劑:800~1000倍1.5%植病靈乳劑的溶液;500倍20%病毒A可濕性粉劑倍液;200~250倍2%寧南霉素水劑。噴灑頻率控制在5~7天/次。
八是蚜蟲、煙粉虱的防治,可噴灑以下4種藥劑:2000倍10%吡蟲啉可濕性粉的溶液;2000倍1.5%除蟲菊素水乳劑的溶液;1000倍25%噻蟲嗪的溶液;500倍吡蟲啉·茚蟲威的溶液。
九是棉蛉蟲、煙青蟲的防治,可噴灑1000倍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的溶液。
4 采收
番茄從開花到果實完全成熟基本需要經歷一個半月左右,為了后續果實能夠健康發育,需要及時摘除成熟的果實。盡量在晴天采摘,如果在雨天采摘,雨水的沖刷不但會對枝葉造成損害,還有利于病毒的傳播。
5 結語
總而言之,膜下滴灌技術和傳統的漫灌技術相比而言,其能夠促進番茄生產量的增長,且充分發揮出了化肥農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生產成本,也突破了傳統農業用水模式的局限性,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且成熟的節水灌溉技術體系,為后期的田間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實施膜下滴灌技術,可以改善農田原有的土壤結構,有效避免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問題,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