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雨 牟雅婷
摘要:高等農業教育由新農村建設任務決定其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在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中,高等農業教育不單單需要適應國家對其教育目的和任務的要求,還要發揮出高等農業教育在農村的人才培養,并提高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高等農業教育;新農村建設;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0.085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發展的工程,提出了要全面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戰略部署,并且需要對其逐步的建立與完善,建立健全具有先進水平的新農村建設科技創新體系,以及提高農民科技創新水平素質的新農業教育培訓體系。但是,我國現在的高等農業教育還在很多方面上存在著問題與不足,所以,高等農業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路徑選擇,是現今擺在農業教育面前的一大重點問題。
1 新農村建設的任務決定了農業高校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分析,自主創新的相關內容主要包括制度上的創新,制度上的創新是實施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對自主創新的有效實施和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可以把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發展。
2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成就與農業高校面臨的困境
2.1 農業科技人才短缺。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
對于農村經濟與農業建設的有效發展,教育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和進步,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農業科技人才的短缺勢必會影響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針對當前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人才的培養體系也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據有關資料介紹,一些發達國家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分別在10~11年之間,而在發達國家基本上農業的勞動者都要接受專業的職業技術的培訓。所以同大部分發達國家科學技術的教育水平相比較,我國高等農業教育仍處于教育科技相分離的狀態。
2.2 農業高校成果轉化與利用率較低。無法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雖然我國高等農業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并且許多農業高校提供了很多科研的成果,在服務三農上也有較大的突出貢獻,但是,因為一些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有限,有很多的農業科研成果并沒有真正的對生產力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樣的,也沒有體現出自主創新的作用。目前有很多科研成果在農村地區得不到很好的推廣,一些科技成果并沒有被很好的、廣泛的利用。
2.3 農業領域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較少。知識產權保護差
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在逐漸的增大,農業領域上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最近,我國植物的新品種申請的總量已達到3000種,品種權的申請也在不斷的增長,申請的地區也越來越廣泛,我國應該進一步增強對農業領域的自主產權問題的保護。
2.4 農業教育和農業科技供給不暢
我國農業科技人員嚴重缺少,力量薄弱且素質低,面對眾多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難以承擔,這成為了農業科技創新教育無法發展和應用的主要原因,所以增大農業科技創新的人員,也是目前農村建設工作中的重點問題。
2.5 科研技術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高等農業教育還存在著科研技術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高等農業教育的科技成果缺少從實驗室到一個農業生產間的有效橋梁,而農業科研推廣方面的人才數量不足,這就造成了新農村建設機制的不夠完善。
3 高等農業院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功能與定位
3.1 農業高校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發揮自身的特色與優勢
有關部門對于高等農業教育的要求是分等級,分層次的,其教育的模式也是多樣化的,所以,農業高等教育的定位也應該是多變的。在實現這一過程中,農民對于農業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在逐漸的增加,這也為農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3.2 高等農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培訓的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做后盾
農業高等教育在培訓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農業高等院校要抓住機遇,以農民為核心打造出一支可以為農業科研技術推廣的人才隊伍。
3.3 發揮知識和技術創新在學校科技工作中的源頭作用
以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出知識和創新技術,有效地降低對外科研技術的依賴,對我國重大的農業問題進行有效的攻關,從而解決農業上的科技難題。
3.4 重視農業宏觀戰略研究
目前,我國農業的發展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很大的部分都是綜合性的,深層次的問題,這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來進行解決,對改革力度進行增強,調整相關的政策和方針,才可以有效地解決此類問題。
3.5 深化農業科技的改革體制。理順科技創新管理制度
高等農業教育要深化農業科技的改革體制,對農業科技創新管理制度進行理順,建立起一個新型農業的科研創新體制,從而提高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上升。
4 結論
高等農業教育對新農村建設有著積極的影響,對于新農村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所以根據目前的情況來說,如何選擇高等農業教育的有效途徑是首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