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
青少年時期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人的許多重要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
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養成習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如果作為道德素養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時期沒有成為習慣,那么,所造成的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獨生子女占相當大的比例,在這種“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過分溺愛現象嚴重;另外,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存在,學生耳聞目睹受到影響,給其還未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混亂,在少年兒童中普遍出現了不懂禮貌、做事不認真、不計后果、自私任等現象。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二、父母楷模,教師典范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是青少年的榜樣,青少年良好習慣的培養更多的要靠潛移默化的教育。這種教育要求教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輕松。青少年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對生活環境中接觸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學習方式。習慣的培養是很困難的,如果父母有好習慣,孩子習慣的培養就非常容易。人們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個道理。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響或教育手段,而且這種影響在塑造青少年的靈魂中是其它方面的影響所難以比擬的,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代替不了的。因為這是一種最現實、最生動、最鮮明、最直接的教育影響力,也是一種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教師的言行舉止、處理問題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態度,乃至服飾、姿態、表情等,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影響力,即無聲勝有聲,身教勝于言教。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指出的:“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少年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如果沒有教師的品德言行的示范作用,光靠抽象的口頭說教,教育往往是不能奏效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陶行知曾諄諄教導教師:“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三、潛移默化的榜樣教育
榜樣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視,文學和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形象,以正面任務的優秀品質和模范行為向學生施加德育影響的一種德育方法。事實上,榜樣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為、優秀事跡等來影響受教育者的方法。
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真正達到的效果,就要為每個學生選擇最適合他的榜樣。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把榜樣作為衡量自己行為的標尺,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之一。在班上樹立榜樣,以供效仿。我們學校在低年級教學時,開展“我是小能手”競賽活動,從學習、紀律、衛生等多方面進行評比,比賽誰表現得最好,誰就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各班各年級每月每學期都進行評比,評上“小能手”是非常光榮的事,大家都向他們學習。這個評比除了鼓勵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樹立榜樣,示范帶動更多同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對表現較差的同學時時提醒,對犯有錯誤的同學進行說服教育,讓他們知錯就改,向“小能手”學習,爭取迎頭趕上。當然,對于表現差的同學,在向“小能手”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他們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表揚,要讓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進一步拉近與“小能手”的距離,并最終獲得“小能手”的光榮稱號。
四、強化科學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 與校本課程、課堂滲透相結合
結合學校特色,初步開發了《天秀小學行為習慣》校本課程。我們參照了《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禮節禮貌規范叢書》、《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特色,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初步編寫了《天秀小學行為習慣》,分高年級、中年級和低年級版。實踐證明,利用學校行為習慣教育教材,有意識地對學生實施行為習慣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徑,能起到深化教育的作用。它的好處是:不增加師生的過重負擔;保證了行為習慣教育的連續性;有利于深化行為習慣教育內容,拓寬知識面;使對行為習慣知識的學習更規范化,具體化。
充分利用課堂,結合各課教學進行滲透。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我們注重兩個轉化:由認識向行為轉化,由行為向習慣轉化。也就是說,學生雖然掌握了條條杠杠的規范條文,但愿不愿意遵守,還存在一個態度問題,如果存在情感障礙的話,就可能不遵守。在日常的教學中,特別是以思品課為龍頭,其他各科教學的老師都在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及相應的活動,尋找相應的切入點滲透行為習慣教育,充分體現行為習慣風范。本著行為習慣滲透教育的思想,我們拓展了課題的空間。結合我校讀書活動,把《弟子規》引進課堂誦讀,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明行為習慣。
2. 主動參與的體驗教育
教育要有形象性、具體性、生動性,要有趣味,青少年才會主動參與,才會從中培養到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這個途徑我們可以結合青少年愛參與的特點,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體驗教育活動來完成。結合兒童的年齡特征,以他們的喜聞樂見的方式,將行為習慣教育有機地融合于實踐活動之中,積極引導兒童參加實踐體驗活動,能使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
我校非常注重對學生的體驗教育。例如:我校行為習慣團隊員每年都到退休教師、孤寡老人家慰問,孩子們給老人戴上紅領巾、送上了學校的慰問品;為老人讀報紙,搞衛生,忙得不亦樂乎。他們的行動令老人非常感動,熱淚盈眶,而孩子們也從中感受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受到了愛的教育,也受到家長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3. 制定評價制度,落實養成教育
我校將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向同學宣讀《天秀美少年評選條例》。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方面的專業指導,開展比賽,在全校范圍內選出行為習慣好、學習好、才藝雙全的學生進行比賽,人人爭做懂行為習慣、愛學習的“天秀美少年,把行為習慣之花開遍全校。同時,我們還請行為習慣專家到校對家長進行《如何培養優秀子女》的專題講座,特別針對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了輔導,以此來引導家長做好孩子的榜樣和培養知書識禮的孩子。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