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高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不重于技能的培訓,而是重于對信息技術興趣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如何在小學的信息技術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呢?
一、學科整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與其他學科靈活結合,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通過學校的雙向控制系統,將一些高年級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制成幻燈片、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室里播放,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問這問那,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并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一些色彩的構成與搭配,圖的構成,美的感受與評價,讓學生說出對美的圖片的感受。我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 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講解變得形象有趣。
二、嚴格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上機習慣
在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從第一節課開始,我就將學生編好號,編好小組,對自己的坐的計算機做到責任自負并要求學生做好四件事情:①填好上機登記冊;②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個文件夾中;③不能隨便刪除他人文件;④下課時正確關機并且擺好鍵盤、凳子和耳機,直到顯示器黑屏了才可以離開。雖然這些都只是小事,做好了卻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學生不會亂坐位置,并會把自己的東西自覺地放到以自己年級自己班級自己名字為名的文件夾中,這樣既保持了前后節課的連貫性,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文件,也防止了誤刪他人文件;上、下午最后一節課的習慣尤為重要。所以從一開始我就嚴格要求,人人必做,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注意小節、尊重他人、做事認真嚴格的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三、設置難關,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信息技術課程都是學生自己操作,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在信息技術教育的時候,設置難關,培養學生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信息技術實驗教材第三冊“畫圖”時,所有工具的學習我都讓學生自己摸索,學生們學習的熱情也特別高昂。但是在學習“透明”方式與“不透明”方式時,要讓學生理解這兩種方式與背景顏色的聯系,我給學生的任務是:如何最快最好地把國旗上的五個五角星移出來。學生們一開始都說:“這還不簡單!”說完就積極動起手來,不一會,就有人舉手了:“老師,我做出來了!”我看后,說道:“這不是最快最好的方法。”學生們一直用了好幾種方法,都被我否決了,這時,有的學生就開始抱怨了,這么多方法都不對,覺得太難!但是大多數同學還是認真地操作。“要不要老師提示一下?”“不用!我們自己想!”學生們堅毅的小臉充分顯示著他們的決心。“老師!我做出來了!只要把背景顏色設置成紅色就可以了?!薄巴邸√袅恕苯淌依锊唤l出這樣的歡呼,這些歡呼都是為那些堅持到最后的同學喝采的!
四、合作探究,注重學生良好協作精神的培養
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我十分注意結合學科自身特點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協作精神。比如,三(2)班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較弱,協助精神不強。一開始,我是按照學生學號的順序安排小組座位的,慢慢發現,在小組完成任務,小組評比過程中,他們的協助精神是不夠的,一些信息技術水平較好的學生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沒有起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作用,學生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向老師提問,沒有向旁邊同學求助,而且有些同學也反映,問了旁邊的同學也不教他。針對這些現象,我探索另外一種方法,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5個小組,由小組成員民主推選出一個小組組長,小組長的任期為三周,三周后重新選舉,小組長可以連任,這樣就提高了小組長的責任心與積極性。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小組的合作精神、小組的課堂紀律、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比,每堂課對做得最好的小組進行評價、表揚,一段時間下來進行評獎。這樣,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都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互相協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