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有德 陳川
摘 要 油梨根腐病是油梨根部重要病害,近年來逐漸增多,嚴重時可造成油梨整株死亡,已成為油梨產業發展的重要病害。目前廣西已發現有4種油梨根腐病,是較難防治的土傳病害。重點介紹4種油梨根腐病的特點、發生、病因、癥狀等,從農業、物理、生物、化學防治方面介紹油梨根腐病的防治技術。
關鍵詞 油梨 ;根腐病 ;發病規律 ;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1.2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5.017
Abstract Avocado root ro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ot diseases on avocado, the disease i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It can cause the death of the whole plant of avocado when this disease becomes seriously. The avocado root rot disea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sease in avocado industry. Nowadays,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avocado root rot diseases are found in GuangXi Provinc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se soil borne diseas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its, causes, symptoms and occurrence of avocado root rot disease. And then, the control techniques for avocado root rot in agricultural, physic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field and so on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Persea americana Mill ; Avocado root rot ; occurrence regularity ; control techniques
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名鱷梨、樟梨、牛油果、幸福果等,是一種著名的熱帶、亞熱帶水果[1-2]。原產中美洲,目前分布于南北緯30°間的廣大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遍及美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1918年,中國臺灣地區首先引進油梨種植,1925年,大陸開始引入,現在廣東、福建、海南、四川、浙江、貴州、湖南等?。▍^)均有種植[3]。實踐證明,油梨在中國廣大南亞熱帶丘陵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具有高產、穩產的特性。油梨果實具有高不飽和脂肪酸、高蛋白、低糖等營養特點,更符合消費者對保健型水果的要求,國內油梨的消費量與日俱增。此外,中國港澳臺地區和日本每年都要進口大量油梨,因此,發展油梨生產除了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外,還可出口創匯,擁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但在油梨種植過程中,經常發生根腐病,在全世界油梨種植區都有發生,常常造成較重的損失。國外主要有疫霉菌根腐病、蜜環菌根腐病、座堅殼屬根腐病、絲核菌屬菌根腐病4種[4]。在廣西主要有疫霉菌根腐病、焦菌根腐病、團絲核菌根腐病、假蜜環菌根腐病等4種[5]。防治上,主要采用化學防治,如使用敵克松、瑞毒霉、乙磷鋁、硫酸銅等化學藥劑[6-7],或用首蒂粉進行油梨根腐病的生物防治[8]。油梨根腐病是油梨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往往造成油梨的產量和果實品質下降,甚至整棵植株死亡,給油梨種植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為保證油梨植株的正常生長,減少或控制油梨根腐病的發生,應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以栽培管理為基礎,與物理、化學、生物等其它防治方法有機結合。
1 廣西油梨根腐病的主要種類
1.1 疫霉菌根腐病
1.1.1 病原
樟疫霉菌(Phytophththora cinnamomi Rands),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屬。
1.1.2 病原培養特性
菌落呈綿絮狀,氣生菌絲生長較繁茂,邊緣不明顯,菌絲較長直[5]。
1.1.3 癥狀及危害特點
定植4~6 a后才表現病狀。發病初期先危害細小的根,逐漸變黑色壞死,然后往較粗的根蔓延發展,致使根部皮層與木質部分離脫落、易斷。即使有新根抽生,由于營養根逐漸受害,根系的生長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樹體營養供應不足。當根系受害約l/3時,樹冠頂端枝梢出現回枯,新梢無法形成;而樹冠中下層的枝條雖可萌發新梢,但顯衰弱、泛黃,稀疏散亂、不整齊。初發病樹能正常開花結果, 2~3 a后的病樹開花盛,但座果率低,且果小或畸形,品質差,發病后期時,病樹開花少,極少座果,但病株仍能維持若干年的生命。隨著較大的主枝和側枝相繼枯死,最后整株死亡。
1.2 焦菌根腐病
1.2.1 病原
焦菌(Ustulina sp),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球殼菌目炭角菌科焦菌屬。
1.2.2 病原培養特性
菌絲體白色,濃密呈棉絮狀,25~30℃溫度下培養20 d,局部菌絲體由白轉黑,最后整個培養基表面均變為黑色,若在20℃以下繼續培養,能產生炭黑色塊狀子實體[5]。
1.2.3 癥狀及危害特點
主要發生在根莖部和較大的根。被害部位皮層內組織呈黑色,在根頸處常見黑色淚狀痕跡,近病部的泥土也被滲出的汁液染成黑色,剝開皮層,可見皮層和木質部上有黑色的細紋線,有的閉合成圓圈狀。隨著病害的發展,樹冠葉片泛黃并出現枯枝,往往到次年,枯枝越來越多,且無新梢抽出,最后整株死亡。在發病的中后期,在根頸的病部表面能形成炭黑色,表面有皺折、硬脆、塊狀,大小1 cm左右,厚1~2 mm的子實體,多個子實體又合成幾厘米大的子實體,子實體埋生子囊果。黑紋和塊狀子實體是鑒別本病的主要特征。
1.3 團絲核菌根腐病
1.3.1 病原
團絲核菌(Papulaspora sp),半知菌類絲孢綱無孢目無孢科團絲核菌屬。
1.3.2 病原培養特性
菌絲體呈白色,生長速度較快,長滿整個培養基表面后,約3~7 d漸變為灰色至灰褐色,若在20℃的溫度下繼續培養,茂盛的菌絲體逐漸扭結成菌絲團[5]。
1.3.3 癥狀及危害特點
一般發生在離地表上下10~20 cm的根頸處。發病的皮層表面有褐色斑點,刮去表皮粗層,有鮮紅或暗紅色圓形大小不一的病斑,病斑延伸到木質部,從病斑來看,以縱向擴展較快,橫向擴展較慢。病斑擴展成大斑,大斑中央呈黑褐色至灰褐色,邊緣紅色,大斑繼續擴展。木質部受害時呈灰色濕潤狀、無膠粘液。若病斑互相連接,根頸部被危害一周時,則病樹樹冠會很快枯死,但由于地下許多根系還能正常吸收水分和營養,且樹枝干枯得太快,病樹樹冠上往往既有光禿的或樹葉全干枯的樹枝也有掛著變黃帶綠樹葉和皺縮果實的樹枝,過后逐漸脫落。
1.4 假蜜環菌根腐病
1.4.1 病原
假蜜環菌(Armillaria tabescens),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口蘑科蜜環菌屬。
1.4.2 病原培養特性
菌絲初為白色,后變為棕褐色,并分泌出棕褐色水珠,有蘑菇味,最后菌落表面形成不規則黃棕色的疣狀突起(原基), 或全皿表面菌絲干結成棕褐色的韌皮[5]。
1.4.3 癥狀及危害特點
從油梨的須根開始發病,然后不斷地擴展蔓延到較大的側根、主根和根頸部。受害根的表皮呈淡黑到深黑色,粗糙凹凸不平,皮層與木質部不易剝離,病根向外分泌粘液,粘住較多的土壤,且不容易沖洗掉。用水沖掉病根表面的泥土后可見有稀疏的灰褐色菌索,慢慢剝開病根的皮層,可見一層薄而疏松的白色菌絲體(或稱菌膜),具蘑菇味。病根木質部變灰褐色。感病樹的葉片暗淡,易脫落,枯枝增多,花量逐漸減少,產量低且品質差。到發病后期,已經危害到的主側根和根頸,無法供給樹冠水分和養分,病樹則突然整株枯死。此病有極為明顯的發病中心,通過根系生長接觸或土壤中水分滲流傳染到鄰近的植株。
2 油梨根病的發病規律
目前發現的油梨根病均是由真菌引起,病原菌可以潛伏在被傳染的植物組織,或存活于土壤中,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適合病原菌的生長,是根病發生非常重要的條件。根據苗平生等[9]的研究表明,油梨是淺根性果樹,80%的根分布在0~60 cm的土層內,該土層內氧氣充足,有機質豐富,病原真菌也有很強的腐生能力,因而其生長較快,比很多有益微生物竟爭能力強,因而發病較重。
2.1 樟疫霉菌根腐病
樟疫霉菌的卵孢子可存活在病殘體或土壤中。在無適合寄主的情況下,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數年。卵孢子萌發后產生孢子囊,然后釋放游動孢子,隨著水流或短距離游動到油梨的須根,從傷口處進行初侵危害。游動孢子囊也可以在被侵染的樹根表面形成,成為再次侵染來源,因此,影響卵孢子萌發和游動孢子游動的因素都影響樟疫霉菌根腐病的發生。一般土壤溫度18~28℃、土壤含水量20%以上時,利于卵孢子萌發。灌水、施肥、降雨、種植密度、土壤類型及排水條件都影響樟疫霉菌根腐病的發生[10-11]。
2.2 焦菌根腐病
病原菌以菌索或菌絲體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在適宜條件時長出營養菌絲,通過機械、蟲害等引起的傷口侵染根部。在果園中,健根接觸到病根也可傳播。此外,孢子也可借風雨傳播。孢子從受傷的莖基部侵染,后進入根部。果園殘存的樹樁及病根也會成為傳染源;樹勢衰弱、地下水位高的果園易發病,管理粗放的果園發病也重。
2.3 團絲核菌根腐病
該病病原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以菌核和菌絲體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當土溫達到16℃以上時,菌核開始萌發,菌絲開始生長。并侵染油梨幼根,成為發病中心點,菌絲通過雨水、灌水、土壤中水的流動傳播蔓延。菌絲可從自然孔口和直接穿透根的表皮侵入。氣溫高、土壤濕度大是該病害發生的基本條件。一般在夏天連續幾天大雨之后突然晴天,容易造成病情加重,加速植株的死亡。另外排水不良,土質粘重,也利于該病發生。
2.4 假蜜環菌根腐病
病菌以菌絲體或菌索在病株根部或殘留在土壤中的病根上越冬。主要是健根與病根或病殘體接觸傳染,病原菌分泌膠質粘附樹根后再產生分枝直接侵入其中,也可從傷口侵入;從子實體上產生的擔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碰到油梨的根頸和根后,且條件適宜時,擔孢子萌發,侵入根部,然后長出菌索,當菌索尖端與健根接觸時,菌索中的菌絲便產生分支侵入根部[12]。一般在地勢較高或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易發病,生產上常見老果園發病重。
總的說來,土壤溫度在20~30℃,pH值為6.5左右時,最適于根病的發生;各齡油梨樹都可被感染發生根病,但結果樹比幼齡樹發生更為普遍,而且更嚴重;品種之間抗病性也有差異,據觀察,大果品種如富爾特(Fuerte)比小果品種如哈斯 (Hass)易感染根病;另外,前作物品種、耕作方式、間種作物品種和果園使用的除草劑均對油梨根病的發生有重要影響。
3 油梨根病的綜合防治
目前,全世界對油梨的種植生產非常重視,發展很快,栽培面積不斷增大,但由于經常受到根腐病的影響,一些種植者損失較嚴重,對油梨種植失去信心。根腐病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發病過程較長,隱蔽性強,當油梨樹到結果期或豐產期時才在樹冠上表現出來,但果樹的重要器官之一——根系已經受到嚴重的傷害,已是病入膏肓。此時采取任何的治療措施都是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勞。由于這些根腐病都是土傳性病害,采取任何單一的措施均難以見效,在防治上必須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配合適當的生物和化學的綜合防治措施,目的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和生長繁殖,抑制油梨根病發生發展,延長油梨樹的盛產期。
3.1 農業防治
3.1.1 培育無病壯苗
現在油梨種苗的繁殖一般是采用幼芽嫁接袋苗,這種苗在種植時傷根少,恢復生長快,分枝部位較低,利于培養幼齡樹冠,樹冠較矮化及可以提早開花結果。在育苗時,所有場地及催芽用的河砂須用50%多菌靈WP 500倍液進行消毒,營養土用50%敵克松WP 500倍液拌勻并用薄膜覆蓋3 d后使用,砧木用的種子要選用耐旱、耐寒、抗病蟲,與接穗親和力強和種子較大的品種[13]。
3.1.2 選地與備耕
種植油梨以選擇肥力水平高,土層較深厚的沙壤或壤土且有一定坡度的地塊為宜,這種地塊的土層結構性能佳,通透性強,雨后能及時排除積水,利于油梨根系的健壯生長,忌選用透氣較差,且低洼、易積水及排水不良的土地種植油梨。種植前用35~37馬力的中型拖拉機深犁30~40 cm,曬1個月后耙平,然后按株行距為5 m×5 m或6 m×6 m的規格進行定點挖穴,挖長寬深為100 cm×100 cm×100 cm或100 cm×100 cm×80 cm,經約10 d的風化后回坑,每株要施入充分腐熟的土雜肥和麩肥15~25 kg及適量雜草,分層撒入500~1 000 g石灰粉,回土要高出地面20 cm,大約60~90 d后到定植油梨苗[14]。
3.1.3 科學施肥
油梨是熱帶果樹,生長速度較快、生物量大、產量高,因此其生長過程需要的水分和肥料較多,一般幼齡樹按N︰P2O5︰K2O為1︰1︰1的比例施用,結果樹則按2︰1︰2施用。油梨封行前,每年冬季要擴穴深翻壓青并施用有機肥,一般做法是在遠離樹苗30~50 cm處挖深溝,盡量避免傷害根系,逐年往外擴展,在深溝內壓下綠肥和雜草并施下有機肥,然后覆土。樹冠封行時,株、行間禁止翻犁,以免傷根,增加被病原菌感染的機會[14]。
3.1.4 覆蓋與排灌水
一般在定植后用作物的秸桿對樹盤進行覆蓋,可減少土壤中水分蒸發,夏季可降土溫,冬季能夠增加土溫,減少外界對油梨根系的影響,同時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雜草的生長,防止果園水肥的流失。由于這幾種病原菌喜濕,因此,在雨季要掀開覆蓋物,防止土壤過濕,同時整個果園要開好排水溝,避免果園積水,以防根病的發生。但油梨是周年常綠果樹且根淺,對土壤干旱十分敏感,而一旦缺水,生理機能必定受阻,樹勢衰弱,導致落葉落果,而且干旱也會造成土壤板結和開裂,拉斷須根,促進病害的發生,所以,若天氣連續晴10~20 d,土壤開始微裂,就應及時灌溉[5]。
3.1.4 修剪與疏花疏果
油梨頂端優勢很強,應及時打頂和剪去徒長的枝條,促進分枝和根系的生長,同時也要把病蟲害枝、蔭枝剪除。發生根病的植株一般開花和結果量特別多,加重植株的負擔,加速植株死亡,因此有必要疏去部分花和果實,特別是一些病蟲果、發育不正常的果實要及時剪除,減少營養消耗,促進根系恢復生長。
3.2 生物防治
3.2.1 促進油梨健康生長
適當增加施用磷肥可促進油梨樹冠特別是頂部的生長,可以加大蒸騰量,使土壤環境不適于病菌的生長,另一方面磷可促進油梨菌根的生長,可保護根系免受病原菌侵害;在根系生長季節,施用1~2次廣東植物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生根劑——“根爆發”,稀釋600倍,每株20~100 kg,可促進新根生長,與殺菌劑交替施用。
3.2.2 利用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充分利用土壤中友好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能迅速占領病原菌的生長空間,同時產生一些具有抑制性的物質殺死或抑制病原菌孢子萌發和生長。
3.2.3 利用生物農藥防治
生物農藥有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的,但用在防治油梨根病的不多,國外較多的是用苜蓿粉來防治樟疫霉菌引起的根病,一般每株油梨施加 60~100 g的1%~5%苜蓿粉[8];或每公頃施用芽孢桿菌WP(含菌量10億/g)3 kg。
3.3 物理防治
3.3.1 土壤藥物薰蒸
在病區更新種植時,每隔0.5~1 m挖一條溝,選擇澳化甲烷,威百畝,氯化鎂,氯丙烯等揮發性強的藥劑中的一種淋施在溝內,再覆土,藥劑在土層中揮發、薰蒸,可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約30 d后便可以挖穴種植[5]。
3.3.2 土壤陽光消毒
油梨病株在無經濟價值或死亡后,要將病樹砍除,將病死根全部挖出并集中燒掉,將病樹樹冠下的土壤全部犁翻曝曬30~60 d,利用日光對土壤進行消毒。或經過曝曬后再用上述藥劑進行消毒。
3.4 化學防治
在每年春末夏初期間,每隔15~30 d灌根施藥液1次,連續2~3次,一般使用的藥劑有:50%敵克松WP 800倍、40%乙磷鋁WP 400倍液、25%瑞毒霉WP 600倍、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WP 500倍、35%土菌靈WP 300~400倍、農用硫酸銅(有效成分98%)200倍等[5,7]。
參考文獻
[1] 鄭淑娟,白 凈. 世界油梨產銷發展概況及前景[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11(11):6-9.
[2] 何國祥,陳海紅. 世界油梨產銷概況及我國油梨發展前景[J]. 中國熱帶農業,2008(2):31-33.
[3] 陸有通,李坤灼. 廣西油梨生產與發展概況[J]. 中國熱帶農業,2006(4):12-13.
[4] G.A.Zentmyer(陳錦平摘譯,駱 維,蔡炳堂校). 油梨病害綜述[J]. 熱帶作物譯叢,1987(3):43-47.
[5] 岑志堅,何國祥,韋文添. 油梨根病病原鑒別及防治措施探討[J]. 廣西熱作科技,1997(3):25-29.
[6] 曾特邁爾(G.A.zentmyer)(張怡仙摘譯,楊炳安校). 用敵克松防治油梨根腐病[J]. 熱帶作物譯叢,1974(8):34-37.
[7] M.D.Coffey,駱 維. 油梨根腐病的化學防治[J]. 熱帶作物譯叢,1974(8):34-37.
[8] 曾米爾(George A.Zentmyer)( 駱維譯,趙燦文,螢婉秋校). 用苜蓿粉進行油梨(鱷梨)根腐病的生物防治[J]. 熱帶作物譯叢,1986(10):42-45.
[9] 苗平生,白建光,丁 勇. 油梨根系分布初步觀察[J].福建熱作科技,1989(1):22-24.
[10] 周新根,俞美蓮,朱宗源,等. 樟疫霉在自然發病土壤中的季節變化[J]. 上海農業學報,1997,13(l):16-20.
[11] 周新根,朱宗源,吳鈴忠,等. 樟疫霉引起山茶花根腐病[J]. 上海農業學報,1993,9(3):71-75.
[12] 賀新生,吳鈺娟. 野生假蜜環菌生物學特性[J]. 食用菌,2008(2):19-21.
[13] 羅緒堅. 油梨根腐病的發生及其防治[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12):53-54.
[14] 陳海紅. 油梨生物學特性及其栽培技術[J]. 中國南方果樹,2013(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