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佳++楊立均
摘 要:煙草黑脛病危害極大,只有本著科學防治原則,掌握其發生危害規律,積極做好培育抗病品種、科學進行輪作、著重田間管理、抓好施藥防治等工作,才能將損失控制在最小。
關鍵詞:煙草黑脛病;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5
近年來,在一些煙草種植區,如重慶、湖南、福建等南方煙草種植區,煙草黑脛病呈集中蔓延爆發態勢,給煙草種植業帶來巨大損失,嚴重影響了廣大煙農的增產增收,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1 煙草黑脛病發生規律
1.1 致病原因
種植實踐表明,高溫高濕時節,煙草黑脛病的發病幾率較高,當濕度≥80%時,發病幾率最高。如果煙株在現蕾之前降水增多,則黑脛病極易爆發,且不同煙草品種的抗性不一,一些經過選育的品種,如中煙90、許金2號等,抗性較高,而云煙97等的抗性就較差,可見,品種也是導致黑脛病發生的一個因素。除此之外,有機肥污染、病株管理不好、水源不潔等,都可以使病菌快速繁殖,造成黑脛病集中爆發。
1.2 發病規律及病情特點
發病規律上,當煙草處在苗期時,黑脛病發病率低,征狀不明顯。從煙草生長快速期直至采收這一階段,黑脛病都會發生。一般情況下,6月中下旬病征初現,7月份集中爆發。
發病征狀上,植株近地面部分出現黑斑環或黑色斑塊。隨著病情蔓延,從下至上,葉片依次變黃。此時,如遇高溫大雨天氣,患病部分將會出現大量白色菌絲,葉片可能會突然枯死,幼苗出現大量死亡。
1.3 造成的損失
由于近年來連作煙田大量出現,土壤結構情況并未有效恢復,導致黑脛病在不少地區集中爆發。植株根系生長被極大限制,嚴重影響根系的整體生長活力。植株對水分的吸收與運輸遇到阻礙,使煙草無法正常生長,這些都降低了煙草的整體品質和產量。例如,福建三明市煙草種植區每年因黑脛病發生造成煙草減產達37萬kg,帶來336萬元的經濟損失,嚴重制約了當地煙草種植業的發展。
2 煙草黑脛病防治技術
2.1 培育抗病品種
積極選育對黑脛病抗病效果較高的煙草品種是做好煙草黑脛病防治的首要關鍵環節。不同的品種在實際種植時,其發病指數和發病幾率都存在明顯差異。相關農技部門應從本地氣候、水文、土壤等條件為出發點,在充分結合產量、種植成本、經濟效益等因素情況下,積極選育優良抗病新品種并推廣種植。例如,云煙98、中煙100等品種,其抗性就很好,可推廣種植;云煙97、云煙85等品種的抗性就低一些,可因地制宜,酌情考慮種植。
2.2 科學進行輪作
煙草黑脛病病菌傳播依靠土壤,可在田間土壤中存活達3a之久,如果不注意農田輪作,不僅土壤地力被大量損耗,肥力無法得到有效補充,造成植株生長無法獲取足夠營養,其自身的疾病抵抗力也會顯著下降。而且,黑脛病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繁殖,當積累到一定量時,如遇高溫高濕等不良天氣,非常容易造成疾病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為此,可積極推廣輪作模式,將其同玉米、小麥、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既恢復了地力,改善了土壤情況,同時也可以控制土壤中黑脛病病菌滋生蔓延,從根本上抑制病情的發展。種植實踐表明,有條件的地區,一般輪作期應以3~4a為宜。
2.3 著重田間管理
植株移栽時,應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完成,盡量避開病害易發生時期。要使煙田保持在干燥狀態,利用排灌等方式,減少煙田內積水,如遇大雨天氣,要及時排澇,防止水分過分浸泡土壤。無論是栽培還是管理,都要盡量保護好植株,減少人為因素對植株的破壞,防止植株出現傷口。栽培過程中,要實時觀測煙株病害發生情況,如果出現黑脛病苗頭,要將病株及時清除掉,并將病葉、病株等集中掩埋銷毀,降低二次污染傳播率。要科學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植株抵抗力,保持煙苗維持在較好的生長狀態,增強其對黑脛病的抵抗力。
2.4 抓好施藥防治
使用農藥防治黑脛病要抓住幾個關鍵點,植株移栽前,重點對煙苗進行消毒;移栽過程中,重點是殺滅土壤中病菌,從源頭降低病菌感染率;病害開始蔓延加劇時,每周至少要完成1次施藥防治。藥劑選擇上,以代森錳鋅、敵克松、甲霜靈等藥劑為主要選擇對象,這些藥劑經實踐表明對煙草黑脛病的防治效果很好,應提倡廣大煙農使用。
3 結語
煙草黑脛病防治任務艱巨、但意義重大,煙草部門及廣大煙農要堅持科學預防、科學治理的原則,積極推廣病害綜合防治手段,早發現、早治理,才能將病情發展保持在可控狀態,真正實現優產增收。
參考文獻
[1] 譚曉華,岑小紅,彭軍,等.豐都縣煙草黑脛病的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8).
[2]張凱,謝利麗,武云杰,等.煙草黑脛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5(4).
[3]郭兵,李石力,車騰飛,等.煙草黑脛病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15(5).
農業與技術201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