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彥甫
摘 要: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煤炭市場造成了供求失衡的不利影響,該行業只有做到與時俱進,以創新帶動升級轉型,將信息技術與煤炭勘探相融合,才能充分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章就新形勢下煤炭勘探行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的原因和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對相關部門決策有所幫助。
關鍵詞:煤炭勘探行業 供求失衡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273-02
一、引言
煤炭,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原料之一,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煤炭資源型城市出現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低級階段,其中采掘業和產品的初級加工業在市場中占有絕對份額,特殊時期在增強國力方面確實有突出貢獻。但煤炭資源數量有限,隨著開采程度的加深,因此也一度引發了自然資源枯竭、生態環境結構性污染等不良影響。那么,如何在資源開發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如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是我們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我國煤炭資源型城市(如山西大同、河北唐山等)數量較大,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能源材料的供應,還對國民經濟做出巨大貢獻,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創造了積極的條件。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對煤炭資源的依賴度太高,資源開發粗放,生態問題突出等。為了使其更快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規律,借力互聯網,實現煤炭勘探行業的轉型升級顯得尤為重要,使“黑色資源”發揮“綠色革命”的題中之義。
二、新形勢下煤炭勘探行業進行轉型升級的原因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含義,即使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使經濟結構得到優化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革命性轉變。這為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兩點要求,首先要實現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不要一味追求高速經濟發展而忽略環境問題;其次要調整經濟結構,促進行業的升級轉型。這將對煤炭勘探行業產生顯著影響,下面,筆者就以下幾點來分析新形勢下煤炭勘探行業升級轉型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煤炭勘探行業已進入到成熟期。自2002年起,煤炭勘探行業進入發展史上的黃金年代,其產業規模日益擴張,經濟效益與日俱增,煤炭勘探行業已從發展期進入到了成熟期。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對能源需求的彈性下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煤炭勘探行業表現為“四期并存”,即需求量降低、庫存增加、環境制約和結構調整。面對種種壓力和挑戰,煤炭行業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2.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由于生產技術和條件的制約,過去的煤炭行業是粗放型發展模式,過分的注重經濟效益,當面對經濟結構調整需求放緩時,這種模式就成了煤炭勘探行業發展的瓶頸。這種簡單粗放型的經濟模式已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要求,它過分強調產量、速度和產值,然而在新形勢下,導致了庫存增加、市場需求量下降、產能無法釋放等問題。以前“薄利多銷”的銷售技巧已不能贏得更多的客戶和效益,因此發展集約型經濟模式勢在必行,該模式更加注重創新、質量、技術、理念,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來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
3.低碳經濟型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煤炭燃燒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2003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承諾2020年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同年的30%-35%,因此,由高碳經濟型向低碳經濟型和環境友好型的轉變迫在眉睫。我國是煤炭大國,這種轉變的過程也是放棄的過程,是一次艱難的選擇,要通過科技來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二)內部原因
供求失衡是目前推動煤炭勘探行業升級轉型最關鍵的內在原因。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能源多樣性的出現使煤炭市場正經歷著“寒冬”,目前煤炭供應十分充足,產能建設嚴重超前,然而需求量卻持續下降,這既有來自其他清潔能源開發的原因,也有國際煤炭需求疲軟的原因。此外,中央在十四大上明確提出實施節能改造工程,這一工程將大幅度降低煤炭的排放和污染,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煤炭排放量指標要在2017年提前達標。雖然煤炭的需求降低,但產量卻沒有降低,仍然居高不下,據數據統計,到2015年年底,山西省煤炭庫存已連續22個月超過1億噸,煤炭價格大幅下滑,目前已經跌至2002年水平。其中,動力煤的價格下跌尤其嚴重,去年12月大同平倉價為每噸315元,比年初下降了125元。面對煤炭價格的斷崖式下跌,煤炭企業虧損巨大,在價格與供求的重壓之下,使得過去那種粗放的盈利模式必須做出調整,行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三、新形勢下煤炭勘探行業進行轉型升級的策略
能源革命的興起大大推動了煤炭勘探行業的轉型升級,若想適應經濟的新常態,就必須拋棄原有的思維模式,在提高效益的過程中另辟蹊徑,促進行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下面,筆者就以下兩點對新形勢下煤炭勘探行業轉型升級的策略進行詳細分析。
(一)大力推動能源革命,走循環經濟之路
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煤炭一夜之間成為霧霾污染的罪魁禍首,甚至被“妖魔化”了。其實,煤炭作為一種能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出問題的是人們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富煤貧油的國情導致我們不得不大量開采煤礦,如今清潔能源的開發使煤炭的需求量下降,但并不一定要“一刀切煤”,使煤炭資源退出歷史舞臺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利用先將的技術“好好用煤”。這需要我們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轉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拋棄粗放型利用的模式,使“開采—利用—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實現綠色環保,真正走上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道路。
(二)用互聯網思維實現煤炭勘探行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煤炭行業已經深陷高成本、低收入、低需求的泥潭,各大煤炭企業面臨大范圍虧損和破產,因此很多業內人士積極尋找創新發展之路,而“互聯網+煤炭”的提出為煤炭勘探行業的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互聯網+煤炭”并不代表著互聯網和煤炭行業的簡單相加,而是以互聯網先進的通訊手段為工具和平臺,為與煤炭行業的跨界融合提供新的形態和模式。在煤炭行業發展的成熟期,業務分散、運營環境差、維護困難是企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同時,企業在勘探、開采、運輸方面的精細化程度也要不斷提升,而互聯網給這類要求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通過WLAN、M2M、虛擬數據庫等技術,能夠順利實現井上、井下和現場的數據流通,真正解決成本、安全、管理和效率的問題。同時,GPS系統能夠為環境監測、邊坡監測和探放水監測提供科學的數據信息,切實保證煤炭企業的安全運營。
隨著互聯網對煤炭勘探行業的推動,使得用戶至上、商業民主、組織機構扁平化等理念開始流行起來,這些其實都是互聯網思維的具體體現,也叫非線性整合思維,這與過去煤炭生產的工業思維有著明顯的區別,因為前者強調的是效益規模,而后者強調規模效益。事實證明,通過大規模生產然后進行價格競爭的思維模式已經被淘汰,而互聯網思維將重點放在人均銷售收入和人均勞動生產力上,力圖通過變革組織經濟模式來提高收入。
其次,互聯網思維打破了煤炭行業的金字塔結構,強化了分工協作。這里的分工協作指的不是細化分工,而是將分產承包(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勞動形式轉變為分工合作,使每個人發揮他的特長,給予不同的任務。同時,小型分布式的微電網是煤炭網絡的基石,建立分布式體系能夠達到資源高效配置和雙向共享的目的。這樣,面向客戶的能源發展方案實現了煤炭系統的非線性整合,去中心化的系統構架成為拉攏終端用戶的資本。
再次,煤炭領域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而“互聯網+”時代能夠為煤炭勘探提供重要的信息監控數據,使功能上實現關聯互助,信息上實現資源共享。這需要物聯網的支撐作用才能實現,即傳感器和控制器的遠程控制管理網絡,推動煤炭電子商務的升級。由于早期的電商轉型已為煤炭行業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較之鋼鐵等大宗商品,煤炭的電商轉型具有一定優勢。如今,渤海商交易所、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等大型網絡平臺已經建立起來,網頁上有煤炭的實時報價和功能類型介紹,真正實現了形成機制的透明化和公開化。通過互聯網平臺,節省了交易的中間環節,貿易雙方能夠在平臺上直接交易,再進行物流配貨,使整個產業鏈高效利用。
此外,互聯網+煤炭平臺也能為客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包括供應鏈信息、物流、售后、結算等。這種金融服務以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為基礎和前提,不斷促使煤炭行業的商業運營模式從貿易差價向綜合服務能力轉變。
四、總結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煤炭勘探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期可能不會出現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因此,作為地勘行業,企業應積極促進行業的升級轉型,對外要爭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對內要大膽創新,積極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實現煤炭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道路,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顯政.構建中國特色一流行業協會為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而奮斗.中國煤炭工業,2013(5)
[2] 樊俊,楊軍,瞿輝.節能減排背景下我國化石能源勘探開發利用的科技應對策略.中國礦業,2015(05)
[3] 李恩燕.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研究——以東營市為例.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 陳麗.地勘單位轉企改制中經營模式的選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士學位論文,2012
[5] 蘇行.合山局變——一個廣西縣級資源城市的轉型之路.廣西城鎮建設,2014(1)
[6] 李志有,吳明云.煤海轉型發展先行者——記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院長、高級工程師李新民.中國煤炭地質.2012(2)
(作者單位: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 河南新鄭 451150)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