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浩
于是我們領教了世界是何等兇頑,同時又得知世界也可以變得溫存和美好……恕我重復,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
——村上春樹
已經(jīng)是第二次讀完《海邊的卡夫卡》。前一次勉力看完,卻弄不明白它想表達什么。而這一次,仿佛順理成章一般,我開始理解田村卡夫卡君所遭遇的事情。想起豆瓣上的一篇書評:隨著年歲漸長,越來越能明白《海邊的卡夫卡》中的一切,并不是能破解更多隱喻,而是身邊之事本來如此。
書中的故事關乎成長,畢竟主人公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作者村上春樹在序言里寫道:“之所以想寫少年,是因為他們還是可變的存在,他們的靈魂仍處于綿軟狀態(tài)而未固定于一個方向……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上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在人生、命運之左,愛情、理想之右,成長是文學中一個永恒的母題。不同于《指環(huán)王》《哈利·波特》一類的成長小說,這本書的主人公并沒有需要面對的巨大磨煉,沒有推至眼前的迫切抉擇,沒有善惡之分,沒有正確與否,沒有所謂的被選中與命中注定。作為一個個體,他與命運交織在一起,這命運既來自外部世界,又源于他自身內(nèi)部。沒有神圣的甘道夫,沒有偉大的阿不思·鄧布利多,田村卡夫卡也收到許多善意友好的建議,但都來自平凡的普通人。他沒有魔戒要銷毀,也沒有伏地魔要擊敗,他既不知道目的地,也不知道行走的路線。但他必須走下去,縱然孤身一人,縱然每一步都伴隨著猶豫和迷茫。這樣的成長更殘酷,也更為真實,一如成長中的我們。
在十五歲的年紀,心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碰撞,世界在現(xiàn)實與虛擬之間游移,身體在跳躍與沉實之間徘徊。我們終將孤身離開家門,投入到波濤洶涌的成人世界之中。村上營造了一個奇特世界來充當我們的顧問,溫柔地訴說著可能遭遇的事情。
無論如何,我們都將成長。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全然不知所措,我們將考慮人生、世界、愛情、死亡,甚至更加迷惘、未知的事物。如同另一條奇幻敘事線上的人物星野君所思考的:
“那么說來,我們豈不多多少少都是空盒?吃飯、拉撒,干一點破活,領幾個小錢……此外又有什么呢?可話又說回來,也都這么活得有滋有味……人不是為了活著才生下來的對吧?然而我越活越?jīng)]了內(nèi)存,好像成了空空的外殼。”
我們都在持續(xù)失去種種寶貴的東西:時間、可能的機會、無法挽回的感情……以此為代價,我們賦予自己意義,來解釋自己的存在——這便是成長的一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