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光
摘要:首先分析了山東中南部農村教育現狀,然后介紹了課外實踐活動的幾類模式,最后提出了山東中南部農村課外實踐活動模式的幾個創新措施。
關鍵詞:課外實踐 活動模式 創新
一、山東中南部農村教育現狀
最近幾年,就我國農村教育而言,呈現出日趨升溫的狀態。因為傳統文化的原因,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視,而因為一些示范和攀比現象的存在,讓不少父母覺得自己孩子的學習氛圍以及生活質量不能比不過別人。特別是一些出生于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的父親母親,因為自身的學習夢沒有實現,就將接受高等教育的巨大壓力壓于自身兒女。加之日趨激烈的就業形勢,讓諸多人們感受到了加強學習的危機感,因而就更加熱情于加大投入在教育事業上的投資。而就山東中南部的農村教育而言,最近幾年得到了穩步發展,但也難免伴隨不少問題,比如:因為不足的公用經費讓學校難以有著更好的長遠發展;當前的農村教育環境和城市的教育環境相比,就農村孩子而言,還差著很大一段距離,難以將學生的教育需求全部滿足;就農村的教師而言,有著參差不齊的職業素養,和城市教師的專業水平相比較,也有待進一步加強;面對城市較好的發展環境,很多鄉村優秀教師選擇進城,致使農村缺少具有較高質量的教師資源。
二、課外實踐活動模式介紹
1.活動模式之群眾性活動
這類活動模式有著較多的參加人數,其普及性也相對較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里就給很多學生提供科普性質的教育實踐活動,具有較短時間和較高效率的特征。就參與的學生而言,可以是一個學校的所有學生,也可以是多個學校的同年級學生。進行群眾性活動的時候,有著豐富多樣的方式,如可以采用專家講座的方式,還可以通過舉行演講比賽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文藝匯演的方式抑或舉辦各類板報的方式等等。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看視頻材料來對材料進行收集,也可以組織學生去科技館進行調研和游覽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各類科普知識比賽,等等。
2.活動模式之小組活動
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實際組織適合的活動小組,從而進行一些科普性質的實踐活動,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也可以組織學生制作航模或者機器人等科技創作。這類活動模式有著較小規模和較散形式以及較為靈活的組織和較為豐富的組織形式特征,可以將參與活動小組的學生興趣及時滿足,從而為他們提供較少的實踐活動機會,也防止了眾口難調現象的發生。進行小組活動的時候,可以采取進行學科奧賽的形式,如舉行物理、化學、生物競賽等;也可以采取科普活動小組的形式,諸如建立科普社等;還可以采取科技游戲小組如玩魔方比賽的形式或者舉辦科普自愿者小組諸如環保協會、讀者協會,等等。
3.活動模式之個人活動
這類活動指的是讓學生單獨進行課外科普活動,也可以是上述兩類活動的補充,如在小組活動中將成員的學習任務制定出來,然后分至學生個體中共同完成。這類活動有著較為豐富的形式,如將閱讀科普讀物的讀后感進行總結,學生個體自身練習攝影或者書法、學生進行自己的小實驗小制作,等等,通過個人活動可以將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使得學生的課外生活得以豐富,使得自身的獨立自主能力得以進一步培養,而與此同時,學生的科學知識也能夠第一拓寬,動手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三、山東中南部農村課外實踐活動模式的創新措施
1.將課內講解知識和課外實踐活動充分結合起來
應該有機整合學生課內的學習和課外的實踐,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充分的運用進而更好的推動學生的學習,將以往的陳舊教學方式打破,使得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以較好的培養。比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教授農業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安排相應的當地農作物和主打肉食動物的調查,然后結合本地的地理氣候特點和位置,分析下其和當地農作物和主打肉食動物的關系,如此,就使得課堂內容因為結合了課外實踐活動而得到了豐富,而本來死板的知識點也因為結合了當地的風俗以及習慣而顯得生動,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被得到了充分的調動。
而將課內知識和課外實踐的充分結合,也使得教師更加關注如何在講解課內知識的時候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備課習慣。目前,我校就有不少老師每年暑假寒假自費去祖國各地進行采風,然后結合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和講解,使得自身課堂內容得到了充實和豐富,也大大吸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也因為這種備課模式的積極帶動,使得我們整個地區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效。
2.重視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
通過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推動農村教學,也可以使得學校的知名度得以提高,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我校在學生入學就宣傳學科競賽的重要性,認真組織學生競賽的報名環節和培訓環節,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有不少學生獲獎,這些成績不僅推動了學生的更好發展,也使得我校的知名度得以大大提高。
3.多組織學生進行調查和研究
應該將教育和社會生活充分結合起來,防止二者的脫節,否則將難以實現教育的真正目標。而學生在調查研究中,也可以得以更好的發展,讓學生進入社會進行調查,進入社區進行調查,進入農村進行調查,能夠將自身興趣和所學知識充分結合起來并且進行比對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充實了學生生活,也培養了學生的素養。
總之,重視課外實踐活動模式的創新,能夠使得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推進學生科技素養的培養,進而推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顯洪.基于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可行性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2015,(11).
[2]陳洪郡.課外實踐活動整合教學嘗試[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