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駿
滄州市位于河北省東部平原,北臨京津,南依山東,東毗渤海,距省會石家莊240km,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2006年11月召開的河北省第七次黨代表會首次提出了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宏偉目標,并把滄州放在了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首當其沖的位置。明確要求滄州要成為全省新的增長極和隆起帶,成為拉動冀中南和朔黃鐵路的新引擎。2007年初,河北省批準設立滄州渤海新區,力爭使滄州成為繼唐山曹妃甸工業區之后的第二大經濟增長極。這是河北省強力打造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布下的有一顆重要棋子。加快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環渤海地區的迅速崛起。當前,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加速崛起,河北沿海突破戰略的實施,特別是《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到國家層面,滄州的戰略地位快速提升,發展優勢日益凸顯。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600億元,增長12.3%,其中紅棗總產量68.2萬噸,同比增長17.2%,相對其他農產品漲幅最快。棗產業在環渤海經濟建設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為了全力貫徹“十二五”規劃,滄州市政府確立了“綠化與富農一起抓”的指導思想。棗樹在滄州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紅棗更是滄州市的傳統產業,特別是金絲小棗和冬棗的種植享譽海內外。
2011年滄州市紅棗種植面積已達200多萬畝,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形成了以滄縣、獻縣、泊頭、青縣,等縣(市)為重點的金絲小棗種植區和以黃驊、海興、滄縣、獻縣等鄉鎮為重點的冬棗種植區,其中,滄縣、獻縣被國家命名為“金絲小棗之鄉”,黃驊被命名為“冬棗之鄉”;鹽山被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目前,全市各區縣已無小棗種植空白區域。隨著棗產量的迅速增加和市場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紅棗加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涌現出大型龍頭加工企業14家和小型加工企業800多家,紅棗加工量已達8萬噸/月,占滄州市紅棗總產量的20%。紅棗產業無公害標準化管理得到進一步推廣,截至目前,滄州市已認證無公害果品基地240萬畝,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得到嚴格控制,紅棗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樹立現代營銷觀念,積極開拓國內外銷售市場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是要求生產緊隨消費,按照市場上反映出來的,從未得到滿足的消費需求去組織生產,不斷開發新產品以滿足客戶需要。整頓紅棗銷售市場,在市區建立規范的平價紅棗專營店,在棗產區成立專門的紅棗批發市場,對經銷商實行經營資質考核,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衛生,防止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現象的發生,保證紅棗市場的良性發展。在開拓市場方面,加強紅棗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提高信息服務質量,使棗農能及時了解紅棗產品銷售的動態,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
二、大力發展外向型龍頭企業,進行棗產品深加工
在現有的基礎上使現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像沛然公司、崔爾莊紅棗批發交易市場等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銷售和加工企業要重點扶持,改進初級產品及其加工品的收購、貯藏、包裝、運輸、銷售等條件。積極引進和發展新的龍頭。深加工是促進紅棗產品增值的重要措施,因為深加工鏈條是一個增值鏈條,其長短與產品值成正比。滄州紅棗除了有各種各樣的吃法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應在挖掘傳統紅棗加工工藝的同時,依靠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開發新產品,實現紅棗深加工產品差異化,提高產品檔次。
三、加強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發展科學生產
棗農個體在生產環節缺乏生產管理技術,對于農業生產資料的應用具有盲目性,在銷售環節談價議價能力弱,在整個生產銷售流程上,生產成本高,效益沒有保證。加強紅棗協會的管理和建設是實現紅棗產業提升的重要措施,是加快發展環渤海經濟圈的必然要求。紅棗基地要加強與科研機構的信息交流,邀請棗專家學者進行現場指導,以提高棗農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倡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從而引導棗農杜絕病蟲害防治中噴灑高毒高殘留農藥,增施有機肥,保證適量結果并保證結果質量,增強棗產品自身的價值,增加棗農的收益。
四、加強質檢體系,積極發揮政府作用
要全面加快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的環境評價和檢測認定步伐,加大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管理標準和操作規程的實施力度。在全市240多萬畝紅棗全部進行環境評價的基礎上,年內無公害基地認定面積爭取達到150萬畝,到2012年完成無公害基地認定200萬畝以上。加快建立和完善紅棗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各級政府要劃出專款進行重點支持,并建立專門機構——滄州市果品質量監督檢疫站。滄縣、獻縣、黃驊等重點縣市要率先建立起各自的檢測機構,盡快形成較完備的紅棗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形成網絡化管理,以便為果品市場準入建立基礎。在有著臨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加大出口量,降低國際貿易技術壁壘所帶來得風險,擴大出口創匯,提高經濟效益。作為政府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即政府是市場規范者、市場引導者,而不是市場參與者,因此在大力發展棗產業過程中,要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扶持和推動作用,調整稅費減免政策,為企業減少稅費負擔。充分利用環渤海經濟圈的優惠政策,協調各部門關系,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
滄州臨海不僅具有良好的發展條件,也面臨相對有利的發展背景和機遇。特別是在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速,為以京津為龍頭的環渤海其他區域聯動發展創造了條件。其次,河北省構建沿海經濟隆起帶,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接軌京津,融入渤海,為滄州著力打造企業創造了有利條件。紅棗作為滄州市傳統特色產品,多年來棗業在改善滄州市植被面貌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占有非常重要位置。發展滄州紅棗產業,發揮獨特的傳統和區位優勢,加快生產基地的改造、建設與升級,實現產業優化,建立一支棗產品的經紀人隊伍,把客商引進滄州、把市場引進滄州,真正使滄州的棗產品走向全國、全世界,成為中國棗產業的領航員,成為滄州發展的新的引擎。使滄州棗品牌享譽世界,能夠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市場能看到來自滄州的紅棗,使其成為世界人民休閑娛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