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舒媛 李雪燕 朱維瑤 馬志恩
【摘要】本論文運用工作研究的程序分析法對某食品公司的番茄糕生產流水線的工藝程序及流程程序進行分析,使用“5W1H”提問技術、“ECRS”四大原則等對其進行改善,提出了合理的番茄糕生產工藝程序和流程程序方案,并對改進前后的方案進行了對比分析以證明改善效果。
【關鍵詞】程序分析 工藝流程 流水線評價
一、問題分析
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生產番茄糕為主。該公司生產規模屬于小作坊手工作業式生產。生產制度、設備、布局、生產過程等落后于同行業其他企業,使得番茄糕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偏低,生產成本較高,成為公司所面臨的重要難題。為了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番茄糕的生產過程運用程序分析進行改善,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
二、運用程序分析設計產品工藝流程
(一)運用工藝程序分析改善番茄糕工藝程
工藝程序分析表明,本產品(番茄糕)現有生產工藝順序為:選料、清洗、打漿、預煮、磨碎、熬制、包裝和入庫,總共8道環節。其中選料、清洗、打漿、磨碎、包裝以及入庫是該產品生產工藝過程中的關鍵工序,占整個工序的75%,不利于大范圍、普遍性的展開生產。根據實際情況,該產品生產工藝程序如圖1所示。
針對生產過程中發生逆向物流的預煮工序,工作效率低的清洗、烘烤工序,以及花費較長時間的包裝工序等進行“5W1H”提問和“ECRSI”原則改善。取消預煮軟化工序,交換制片與包膜工序的順序,添置果蔬清洗機和換置TRZH系列遠紅外線自動控溫炒機(烘道),使清洗工序采用機械化操作,烘烤工序能夠通過烘道在工序之間流動。改善后工藝路線順序是:選料、清洗、加工、熬制、烘烤、包裝和入庫,總共7道工序,相比現有生產工序,減少了1道,操作步驟由23道減少到15道,加工工序為10道和加工與檢查工序為5道。
(二)運用流程程序分析改善番茄糕生產流程
本產品(番茄糕)現有生產流程,以原料初選開始,以儲存結束。隨機選取其中正常出產一批為研究對象,分析得出:加工、檢查、搬運、等待、儲存總時間為9.79小時。其中加工、檢查時間7.78小時,占整個生產時間的79.5%,統計的周期產量為25.0kg,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搬運、等待、儲存時間2.01小時,占整個生產時間的21.5%,隱藏成本浪費過大。
改善后的新流程程序以選料放入果蔬機開始,以產品下線入庫結束,合理采用機械化生產,工序之間的物料搬運,將通過運輸機完成。改善后新流程程序由原來的30個程序減少為22個程序。其中加工次數由16個改變到11個,搬運次數由10個改變到8個,等待2個減少到0個。儲存工序數目由1個增加到2個。改善后流程圖如圖2所示。
新流程程序有22個序號,相比現有流程程序30個,減少了8個。其中加工次數由現有的16個改變到11個,搬運次數由現有的10個改變到8個,等待由現有流程中的2個減少到0個。另外檢查工序數目不變,均是1個,儲存工序數目由現有工序的1個增加到2個。
三、結束語
通過程序分析改善生產流程減少了不必要的工序,消除了隱藏的成本浪費,達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的目的。程序分析在企業生產中運用廣泛,它的運用能夠發現生產流程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改善優化,為企業節省資源和成本。
參考文獻:
[1]易樹平,郭伏.基礎工業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孔令和.精細粉狀食品生產線[J].儲存加工,2009,9.
作者簡介:賈舒媛,女,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專職教師一名,研究方向為工業工程、制造業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