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的天空是湛藍的,晴朗的。解放的氣息,彌漫在空氣的每個角落。那個時代年輕過的人,今天往往都分外懷念那個年代——那是一個民族最先嘗到自由味道的年代??赡苷驗榇耍?0年代的年輕人,今天依然顯得如此年輕,與今天貌似活躍其實內心疲憊不堪的“潮人”、“達人”相比,“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確是真理。
當時工人和農民的地位很高,干勁很足,沒有任何萎靡。家里的大人,鄰居、老師,沒有一個不是工作勤懇,態度真誠,身心內外透著高度負責任的態度。每一個人都是天下的主人翁,都把對整個國家、社會的愛化為每一滴熱血,每一口呼吸。
50年代人們的衣食住行,樸素簡單如當時一首民謠所說:“四個兜的中山裝,小米高粱吃得香,幾戶人家一個莊,走親訪友靠步量?!备锩募で?,心中的理想,引領著50年代人們的生活,他們工作繁雜但沒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沒有牢騷,遇到困難也不氣餒。雖然他們曾經砸掉家里的鐵鍋去大煉鋼鐵,雖然他們曾經誤以為糧食畝產幾十萬斤,但他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無可厚非。
他們的衣著打扮永遠是那樣落后于時代半拍,酷愛三結頭皮鞋,穿件西裝也顯得別別扭扭,讓人誤認為是農民兄弟來支援城市建設,而兒子女兒則永遠是青春氣息動感強烈,一身港臺流行歌星的打扮。面對著指責,他們會富有哲理的告訴小字輩:“時裝潮流是三十年一輪回,今天落伍的很有可能是下一年度意大利米蘭時裝周的發布對象。”
他們有著太多的革命浪漫主義情結,喜歡聽大西北的音樂,喜歡看大西北的風光片,并鄭重其事的告訴子女:“當年差一點就寫了血書遠赴大西北貢獻熱血和青春。”子女們則反駁道:“怎么會想去那鳥都不拉屎的地方呢?要去也要去深圳、珠海、浦東嘛!”
他們都沒有接受過現代知識的教育,坐在電腦前用拼音輸入法打字總是那樣生硬、遲滯,兒女們則打字如飛,而電腦里的那些莫明其妙不知所云的文字和符號則永遠是心頭的痛:美眉、88、菜鳥、恐龍。
他們雖然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依然情懷未泯,他們的這顆赤子之心永遠屬于中國!
“50后”經歷滄桑而精彩,跌宕起伏也好,光芒四射也罷,都已成為過去,無論哪種經歷都是人生財富。(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