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波

2015年1月1日起停用死囚器官時,有人質疑中國器官移植的寒冬到了,黃潔夫告訴他們:“是春天到了。”十年磨一劍之后,全新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移植體系終于“得見天日”。
2016年全國兩會上,黃潔夫,這個以推進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發展聞名的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一如既往地將自己最核心的關注點,落在“器官捐獻”上:他提議,把腎移植納入大病醫保范圍。
在過去的2015年,黃潔夫獲得兩個大獎:顧氏和平獎、吳階平醫學獎。前者被譽為亞洲的諾貝爾和平獎,后者被譽為中國醫學界的諾貝爾獎,黃潔夫獲得這兩個大獎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推進中國器官移植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5年被譽為是中國器官捐獻移植實現“里程碑式”轉型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獻成為器官移植唯一合法來源。這是包括黃潔夫在內的中國移植界醫生的夢想。事實也證明了黃潔夫當初的預言:告別死囚器官依賴,不僅不會造成器官短缺加重,反而會促使更多公民自愿捐獻器官——去年,中國公民器官捐獻數量大幅提升,共完成器官捐獻2766例。2014年世界排名第二的巴西完成了2713例。
“同時,這也是我們器官移植存活率最高的一年?!?月21日,黃潔夫在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上說。
而此前,黃潔夫剛宣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停用死囚器官時,“也有一些人問我說會不會停掉死囚以后,中國器官移植就走下坡路了?甚至有一些人說中國器官移植的寒冬時間到了。我就告訴他們,是春天到了”。
2015年以事實證明了“春天”的到來:此前因使用死囚器官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移植界共同遵守的倫理準則,中國移植界一直面臨“三不”:不承認臨床移植成果;不允許在國際權威雜志發表臨床器官移植文章;不同意中國移植專家加入世界移植組織。
2015年10月,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全球器官捐獻移植大會上,中國正式加入器官移植國際組織。中國公民捐獻例數迅速增長,各地的OPO(人體器官獲?。┙M織發展迅速,官方也開始放手大力支持。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莊一強透露,2015年底,國家財政撥了2000萬元給基金會,用以運營基金會管理的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以下簡稱COTRS)。
器官是關乎生死的稀缺資源
一年實施近12萬個器官移植手術——這是世界衛生組織調研得出的2013年全球器官移植情況?!暗@只能滿足不到10%移植等待者的需求。”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COTRS系統設計者王海波說,這意味著,最關鍵的是可供移植的器官稀缺。
中國需要多少器官?盡管2015年完成的器官捐獻例數,甚至超過以往歷年捐獻例數的總和,但顯然仍然嚴重地供不應求。COTRS系統科研部主任、數據總監江文詩給出的數據是:截至2015年12月31日,系統上肝臟移植有2000多人在排隊,腎臟移植有2萬多人在排隊。等待者仍在持續增加。
不能再飲鴆止渴
王海波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按每百萬人口的器官捐獻例數來算,世界上排在第一位的是西班牙,2014年達到了每百萬人口36例,而中國的這一數字僅僅為2左右,相差一二十倍。廣東省紅十字的數據顯示,即便在器官捐獻最為成熟的廣東,每百萬人口每年捐獻器官例數也才剛剛達到3左右。
這意味著,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過去一年里完成的2700多例器官捐獻數量,仍有巨大的上升潛力?!捌鞴僖浦彩聵I一定要扎根在人民群眾,享受服務也好,捐獻也好,都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秉S潔夫認為,只有依賴于所有人,器官捐獻和移植才有可能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為此,中國最終選擇直接與世界接軌?!坝羞@么三個階段,第一是使用死囚階段。第二,是使用死囚同意的捐獻。第三是完全不使用死囚器官。中國就直接跳到第三個階段。”莊一強告訴筆者,這樣的進步不僅是中國自己在這一事業的發展上迎來了“春天”,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贏得許多掌聲。
落后的不是傳統文化,是行政體制
“十年磨一劍”——黃潔夫用這句話來形容器官捐獻移植在中國的誕生歷程。
自2005年黃潔夫代表中國政府直面器官移植局面開始,十年來,各種利益的博弈、變革與否的糾纏,時刻在進行。在黃潔夫看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各種波詭云譎的細節,而只看到了去年一年,似乎突然之間中國器官捐獻移植就以一個陽光的形象出現。
“這是一個誤解,這一年不可能發生這么多。這個器官捐獻移植職業的整個醞釀和改革應該說是20年之功,最少是10年之功。”黃潔夫說。
萬眾矚目中,2007年3月,國務院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此后器官移植事業開始步入法制化軌道?!斑@是一個里程碑?!秉S潔夫說,在器官捐獻上,公民捐獻2009年籌備的,2010年啟動,2012年全國鋪開,2013年國家衛計委出臺《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2014年形成重大突破—— 80%的器官移植來源是公民捐獻的。因此,2014年底,黃潔夫正式宣布,2015年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
其中諸多艱辛,除了黃潔夫和王海波等參與者,外人鮮能知曉。此前常有一種聲音:擔憂中國的一些傳統觀念是限制器官捐獻發展的最大障礙。但在黃潔夫看來,最大的障礙不是傳統文化,而是行政體制。
在中國器官捐獻依賴死囚的年代,黃潔夫就曾聽過這樣的判斷:中國老百姓是儒家孔夫子思想,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棄之不孝,死者為大,總是說中國文化禁止了器官捐獻工作。但黃潔夫從很早就批評:這是說不通的。即便是從儒家思想出發,孔夫子講的舍生取義,救人一命,“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好的思想和觀念。而且,孔夫子講的棄之不孝,不是說用之不孝,拿來用救人是最大的大孝。”
有體系了,但“到處都有定時炸彈”
這些年來,黃潔夫參加全國兩會的提案都會涉及器官移植事業。為什么至今他還要一再為這一事業呼吁?黃潔夫毫不諱言,中國器官移植作為一個“新生的嬰兒”,“他”還很不健全,還有很多挑戰和問題?!拔覀儾桓M的話會喪失人民群眾對于我們這個體系的信任,到處都有定時炸彈”。在黃潔夫看來,盡管現在的中國器官捐獻和移植已經構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但器官捐獻移植牽涉到多個部門,這些部門間在協調溝通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針對器官移植患者因為高價醫療費用而猶豫的問題,黃潔夫在今年兩會上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衛生部部長陳竺一起提議,試點將腎移植納入大病醫保。“現在的大病救助,有20多種病已經全部覆蓋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其實器官移植是最應該覆蓋的一方面,因為它是生和死,做了移植手術,病人就是生,不做就是死?!秉S潔夫說。
雖然腎臟不移植未必便會迅速失去生命,但是,“腎臟做透析來維持生命,生活相當痛苦的,一個星期要透析兩三次,同時一年要花十萬左右,如果做腎移植的話,生活質量會大大提高,同時腎移植也就20多萬元?!秉S潔夫說,所以,這是大病醫保應該覆蓋的?!耙坏崿F,普通老百姓就能夠享受器官移植服務了?!秉S潔夫說,那些付不起高額移植費的擔憂也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