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剛
近年來,黔南自治州龍里縣針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條例落地執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針對農村因年輕人外出務工出現的獨居老人現象,結合農村老人不愿意住進養老院的心理,由政府引導制定六條孝道新規(下簡稱“新規六條”)并以村規民約方式在各村(社區)施行,實現農村老有所養,有效解決農村獨居老人養老問題。
按村民自愿原則,制定“新規六條”并在各村(社區)施行
由鄉鎮一級政府引導,村委牽頭,在原有村規民約中擬定增加孝道村規“新六條”,再由村支“兩委”征求村民意見,得到98%以上村民通過后即進入實施。“新規六條”約定六項內容:一是家中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及16歲以下子女的青壯年全部外出務工的需向村(社區)報備外出信息,由村支“兩委”安排人定期代為看望;二是在家照顧老年人的青壯年,村支“兩委”幫助就近聯系務工或支持發展產業;三是外出子女必須為喪失勞動力、無生活來源的父母定期提供贍養費及相關生活物資,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開支;四是外出子女每年在傳統節日或老人生日期間至少返家一次,陪侍好老人,妥善解決好老人生產、生活困難;五是建立《家庭年度孝行卡》,村支“兩委”記錄孝行情況并評分,對得分低的家庭發放《勸孝書》;六是每年度組織開展“孝星家庭”評比,對評選出的“孝星家庭”給予產業、項目支持和傾斜。
鎮村兩級共同發力,確保“新規六條”嚴格執行
采取鎮考核村、村支“兩委”約束家庭責任人方式,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輿論武器對“新規六條”施行進行監督。一是落實贍養責任。村委與老年人子女簽訂《贍養老人責任書》,規定贍養義務及獎懲措施。通過建立“家庭孝行檔案”,對孝敬老人的家庭在創業就業、優惠政策、扶持政策、產業發展項目上予以支持和傾斜;對違反“新規六條”家庭,村支“兩委”取消優惠扶持政策,待第二年改正并重新評審達標后予以恢復。二是對家庭困難老人,由政府“兜底”,長期做好救濟救助,解決“新規六條”無法覆蓋的特殊老人群體供養問題。三是全方位健立老年人維權網絡。依托鄉鎮司法所在各村(社區)建老年維權服務站,在人口密集自然寨設老年維權服務室,負責涉老糾紛的調處,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詢和司法援助。
加強孝文化建設,確保農村老人身心健康
一是大力弘揚孝道文化。在各村(社區)建孝文化墻、孝賢亭、孝文化主題廣場,開展農村孝星評選、孝星講孝事、十佳孝心少年評選、集體誦讀《弟子規》、全縣年度孝之星評選等活動。二是完善有利于農村老人養老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政府籌集資金建設農村老年人活動中心,設置文化娛樂室、健康服務室、閱覽室,配備電視、書籍、棋牌,確保老年人活動有場地;建立老年人信息動態管理“民情一點通”等服務載體,向每位老人發放“需求貼”,由代辦服務隊及時處理老人需求;同時大力發展鄉鎮經濟,扶持農村旅游業,鼓勵興辦農家樂等就近致富項目。三是引導老年人互幫互助,發動社會力量關愛老人。探索“愛心鄰居”互助模式,以“新規六條”為基礎,以戶為單位,將相鄰3戶有老年人家庭編成一個互助小組,明確互助小組家庭子女對自己父母的贍養義務、對互助小組中其他老人的關愛義務,以及互助小組中老年人彼此的互助義務,在互幫互助中顯大愛、助養老。同時,整合力量組建“關愛銀齡” 、醫療服務、扶殘助殘、愛心救助、文藝宣傳等志愿服務隊,每周探望一次老人、每半月開展一次生活服務、每月組織一次家庭聚餐、每半年為老人做一次免費體檢、每年為老人過一次生日,讓老人感受親情關愛。
實施“新規六條”以來,全縣167個村(社區)的獨居老人家庭呈現團聚多分離少、活動多孤獨少、健康多問題少、風氣變管理順等幾大特點,農村尊老、敬老、愛老蔚然成風,協調、和諧、共享更加明顯。(作者系龍里縣文明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