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摘要】本文以關聯理論為理論框架,以最佳關聯為切入點,對比賞析了趙彥春,王寶童,Giles的《三字經》英譯本,分別從文體文辭特征,意象選擇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在翻譯時譯者需結合原作意圖和譯文讀者需求和企盼,譯文需要符合讀者及作者的認知語境,以期得到最佳關聯,對比發現趙譯本在以上兩個方面是最佳的。
【關鍵詞】關聯理論 《三字經》英譯 對比研究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教材。在格式上,《三字經》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不僅是中化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全人類的驕傲。《三字經》英譯本就值得格外的關注和重視。本文嘗試從關聯理論視角對比賞析趙彥春,王寶童,Giles的《三字經》英譯本,從文體文辭特征、意象選擇方面展開進行。
一、關聯理論
Sperber 和Wilson認為理解話語的標準就是人類的認知假設,人類認知事物時總是遵循著關聯原則-任何明示性的交際活動都意味著本活動有最佳的關聯性。就言語交際來說,交際雙方所說的話都必須和整個話題以及對方前面所說相關聯;人們正是根據話語之間彼此關聯的信息來理解說話人的意圖。
格特將關聯理論應用于翻譯研究中,形成了關聯翻譯理論。趙彥春(1999)認為,鑒于翻譯行為動態的認知關聯性特征,關聯理論對于翻譯現象有著迄今為止最強的解釋力。Gutt(2004)明確指出,翻譯不僅涉及語碼,更重要的是根據動態語境進行動態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據的就是關聯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尋找到話語和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并進而確定交際者的隱含。“尋求最佳關聯”應該作為譯者翻譯的指南,即以最小的心理投入獲取最大的語境效果。
二、關聯理論視角下《三字經》英譯本對比研究
1.文體文辭特征。詩歌的形式,并非只是一種花瓶式的擺設,而是因其極大地有助于詩情詩理的表達而構成詩歌內容的一部分(張智中,2008)。《三字經》的突出文體特征是三字、押韻、經典,其“簡”與“韻”的獨有特征是它千百年來得以流傳的重要原因。以第一節為例。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趙譯: 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
The same nature, Varies on nurture.
Giles譯: Men at their birth, are naturally good.
Their natures are much the same;
their habits become widely different.
王譯: At first mankind, is kind at heart,
With natures alike, but habits apart.
趙譯文以三詞對譯三字,保證了三字經原文突出的行文特點——簡潔凝練。另外在韻式上,趙彥春譯文采用aabb韻式,與三字經原文aaba或abcb漢語傳統韻式相對應,整飭不傷原韻。王譯看上去與趙譯一樣,有相對應的措辭和詩體形式。但仔細分析會發現王譯雖工整,卻并不是嚴格三詞格,如第一節例文中的第二行就不是三個詞,這與其書名“The Triword Primer”所表明的三詞格并不一致。另外通觀整篇譯文會發現,在韻律上,王譯沒有明確的,對應原文韻律的音步,因此原文的詩學特征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Giles翻譯《三字經》的初衷是借此讓西方人更好的學習漢語,整篇文章的翻譯方法是直譯加解釋,譯文是無韻散體,這在體裁上與原文不對等,譯文局限在語言層面的解釋和翻譯,然而形式和內容是彼此依賴密不可分的整體,舍棄了三字經原文最突出的行文特點與韻式特色,原文的詩學特征沒有在譯文中得到體現。因此,就詩歌文體文辭特征的比較而言,趙譯能夠使譯文讀者更好地體會原詩的形式之美,從而取得較大的語境效果,讀者付出的推理努力就較小就可以理解原詩,欣賞原詩的韻律之美,關聯性也就較強。
2.名詞意象選詞。
以第11節為例。
原文: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趙譯: Stress piety more, than your lore.
Learn some numeracy, know some literacy.
Giles譯:Begin with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love,
And then see and hear.Learn to count, And learn to read.
王譯:Be filial and humble, then see and hear
To learn the numbers and classics dear.
“知某數,學某文”中的“某數”和“某文”指的是要求蒙童學習的算數和語文。趙譯選取numeracy 和literacy恰好對應原文,numeracy 意為識數,計算能力,literacy意為識字,有文化,做到了忠于原文,選詞精妙。Giles譯文中將知某數譯為to count,意義偏向數數,與算術并不對等。王譯為the numbers 和classics. numbers 是數字之意,并非算術或數學,與“某數”不對等;classics指經典著作的閱讀和學習,是較高階段教育,與原文兒童教育的起步階段相悖,并且譯文本身the numbers 與the classics,是初級教育與高級教育相混雜,自身存在邏輯問題。因此趙譯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原文認知語境,使讀者用最小努力推導便可獲得最佳關聯。
三、結語
關聯理論的翻譯觀認為,翻譯是語際間的闡釋運用,譯者根據最佳關聯原則,正確理解原作意圖,對讀者的認知環境做出恰當的判斷和估計,采用適當的策略,讓目的語讀者理解原作者的意圖。成功的翻譯應該讓目的語讀者,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語境效果,獲得最恰當的理解。通過對比賞析趙彥春,王寶童,Giles的《三字經》英譯本,分別從文體文辭特征和意象選擇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在翻譯時譯者需結合原作意圖和譯文讀者需求和企盼,譯文需要符合讀者及作者的認知語境,以期得到最佳關聯。對比發現趙彥春譯文在文體文辭特征,意象選擇方面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82.
[2]趙彥春.翻譯學歸結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