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
許多人進入老年期后,常感腰酸腿痛,關節僵硬,活動不便,影響了身心健康,給晚年生活蒙上了陰影。
人到老年為什么會彎腰弓背,手腳不靈,步履蹣跚呢?人體的運動系統,骨與骨通過關節連在一起,構成生命大廈的支架,肌肉附著于骨頭,通過肌肉的收縮才能行走、跑、跳。進入老年期后,組織逐漸脫水,彈性減低,骨質變得疏松,強度及韌性下降,下肢彎曲;脊柱的椎間盤發生萎縮性改變,韌帶因退行性變化和纖維化而變硬,引起脊柱彎曲加重;肌肉細胞逐漸減少,肌肉萎縮;用了幾十年的關節,因磨擦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這些老化現象便使老年人體態發生改變,甚至老態龍鐘,行動不便。
那么,怎樣才能減緩衰老現象呢?關鍵是老年人要有良好的姿勢體態。
臥姿。老年人無論睡覺或躺著休息,躺臥的姿態應保持脊柱處于正常生理彎曲狀態,不要前仰或后彎;右側臥如“弓形”,身體最大的周徑以位于心窩部為宜,不要壓迫胸腹部。這種姿勢有利于心跳、呼吸、胃腸道蠕動,易入睡,不做惡夢,還可防止脊柱彎形。對于患有嚴重疾病而臥床不起的老年人,更應注意臥姿。床板要平,膝關節處墊上氣墊或棉褥,幫助病人常活動關節,促使盡快康復。老年人的床鋪宜柔軟適中。過硬使身體不舒適,影響睡眠;過軟,會引起腰痛、頸肩痛,渾身疲勞。以棕繃床或硬板床再鋪上柔軟的褥子為宜,有利于保持脊柱關節的正常位置。
老年人愛靜不愛動,坐的時間較多,因此必須注意坐姿。正確的坐姿應是端正、自然、舒適、大方。坐沙發或靠背椅時,脊柱應緊挨椅背,腰部與椅背之間的空隙可平放下手掌,雙腳落地,使膝關節和髖關節呈90°屈曲;兩上肢平放在椅子扶手上,稍彎曲。坐時,不要弓背凹腰、七扭八歪。不良的坐姿容易疲勞,還會使韌帶、關節受到傷害,引起關節疾病。有關節疾病或脊柱疾病的老年人,不要坐軟椅子。如長時間坐在軟椅子上休息,姿勢不正,容易使脊柱、髖關節、膝關節、肘和腕關節發生攣縮,甚至引起畸形。常坐軟椅還影響盆腔血液循環,容易引起臀部疾病。
站姿。正確的站立姿勢會使老年人顯得年輕,有風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有的老年人站立時彎腰弓背,不僅給人以衰老之感,而且會給內臟、脊柱及各關節帶來不良的影響。站立時盡量使身體端正,保持平衡,兩腳稍分開。這種姿勢對于維持各關節、韌帶、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延緩衰老,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老年人站立時間不宜過長,也應不時變換體態,防止疲勞。
行走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人老腿先老”。上了年紀的人,常感力不從心、手腳不靈而懶得動彈;有的老年人走路常佝僂著身子,這種習慣不好。每天堅持外出散步,有利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使興奮與抑制保持平衡;促進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正常,延緩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強直或變形,使人行動敏捷。行走時要保持身體挺直、平穩、自然,上肢隨均勻的步幅擺動于身體兩側,才能收到鍛煉身體的效果。患有關節疾病的老年人,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也要在別人的攙扶下盡量行走,活動身體,有利于康復。
此外,老年人應注意勞逸結合,干活時不要一個姿勢做到底,常變換體態,以減少關節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