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平
【摘要】在當前新課標的指導下,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的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
【關鍵詞】能力;歷史;素質
能力、素質、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是一種精神,能力是一種品質。江澤民多次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的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處處為學生著想,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也只有學生積極參與了,才能不斷改善教學。
而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認識,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創新欲,面臨這種狀況 ,隨著綜合能力考試的全面推進和迅速發展,跨學科綜合的比重日益增大,在歷史教學中,尤其要注重挖掘與政治和地理學科的內在聯系,這既能鞏固本學科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能力,這不僅是文科綜合考試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的能力培養。
如何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圍繞“德育點”“知識點”“能力點”進行教育如何進行德育點的教學呢?首先我認為要認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內容德育性強的部分作材料;其次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路有針對性的教學;再次老師要搜集一些歷史材料和史實適當加以補充。例如:在講《鴉片戰爭》時從三個方面進行思想教育。①通過中國和其他外國的技術、力量和經濟實力對比,使學生充分認識:十九世紀上半期歐美等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都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急需開辟海外市場和殖民地,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這個腐朽沒落的封建國家。從而使學生認識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②通過對英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禁煙運動的講解和學習,使學生認識:英國為走私鴉片而進行侵略戰爭是可恥的,也是必然的,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林則徐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虎門銷煙是近代史上的愛國壯舉。③介紹鴉片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愛國將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如何進行“能力點”的教學?歷史不僅表現為歷史現象,歷史學科的任務是通過歷史的現象認識歷史的本質,提高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在教學中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本著“講練結合”的方法,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的精神為基本思路,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更要引導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學習歷史事件的同時而發現掌握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例如:講授《鴉片戰爭》時通過分析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以培養學生初步運用“透過現象看本質”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等觀點,辯證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指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而高中學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利用學生這些已有的能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實踐證明引導他們質疑是較為有效的方法,老師指導學生質疑,學生能自覺地尋找知識的關鍵所在,抓住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得更為生動、深刻,同時質疑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