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以2000年從浙江省岱衢洋采捕的138尾野生大黃魚為基礎群體,采用群體選育技術,以生長速度和耐低溫為選育指標,經連續5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大黃魚體形勻稱、體色金黃,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相對其他養殖魚類肉質細嫩,肉可食比例高。大黃魚具有廣鹽、廣溫和食譜廣等特性,適溫范圍在8~32℃,適鹽范圍為6.5‰~34‰。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以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產量表現:在低流速的海區均能養殖,生長速度較快,規格3米×3米×4米海水網箱,一般經15~18個月的養殖均能達400~500克的商品規格,產量540公斤,單位產量15公斤/立方米。在相同養殖條件下,大黃魚“東海1號”19月齡平均體重、體長比普通苗種養殖的分別提高15.57%和6.06%;較耐低溫,10月齡魚在水溫逐步降至6℃條件下存活率為49.5%,比普通苗種高22.5%。
養殖要點:大黃魚養殖主要有網箱養殖和土池養殖兩種模式,均取得明顯效益。目前浙江省大黃魚養殖主要采用網箱養殖模式,網箱養殖主要有抗風浪網箱養殖和傳統網箱養殖,近年來,浙江省針對傳統網箱養殖水體小、魚類活動空間小的問題,進行了標準化網箱改造,即將3米×3米規格的傳統網箱改造成6米×6米標準網箱。
1.網箱設置 選擇可避大風浪,無直接工業“三廢”及農業、生活、醫療廢棄物等污染源的海區,要求水深5米以上,潮流暢通,水流速小于1.5米/秒,流向平直而穩定,經擋流等措施后網箱內流速小于0.2米/秒。
2.魚種放養 魚種規格50克/尾以上,大小整齊,體形勻稱,鱗片完整,無傷、無疫、無病、無畸形,游動活潑,正常移動無大量死亡。選擇在小潮汛間放養,放養前可用淡水等對魚體進行消毒,50克/尾的魚種放養密度以30尾/立方米為宜。
3.日常管理 投喂配合飼料、鮮活魚等,每天早上與傍晚各投喂1次,配合飼料日投餌率在3%~6%;越冬期間每天投喂1次,陰雨天氣可隔天1次,日投餌率小于1%。根據水溫和網目堵塞情況,及時換洗網箱,同時進行篩選分箱和魚體消毒。每天定時觀測水溫、鹽度、透明度與水流等理化因子,以及魚的集群、攝食、病害與死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并詳細記錄。
“東海1號”大黃魚適宜在我國浙江省及其以南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體中養殖。
(浙江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