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了“網信事業”這一名詞,并說道:“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古人說:‘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總體上說,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故曰‘不為而成”出自《韓非子·喻老》。大意是:根據時機來辦事,依靠條件來立功,利用萬物的特性而在此基礎上獲利,所以(老子)說“不去做就成功了”。
這里的“不為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順勢而為”。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七章提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并非無所作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在老子看來,只要效法“道”的本質特征、確立“無為而無不為”的存在范式,“人”就可以實現與天地自然的內在統一,甚至還能夠像“道”那樣,無意圖而合意圖、無目的而合目的地從事一切創造制作活動。道總是無為的,但是遵循規律來治理國家自然會成就了所有的事。要成事就要“順勢”而為,這個“勢”在老子看來是“道”,也可以是我們理解的“隨時”“因資”“萬物之能”,就是要順應當時、當事的條件和特性。
我們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要講究做事情的時機,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做事情,一舉促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利,就是做事情的客觀條件要具備,任何事情都有其發生、發展、消亡所需要的客觀條件,只有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事情才能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人和,就是強調做事情的主觀意愿要一致,大家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把事情做好。所謂“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就是要根據時機和客觀條件來決定是否做事情或者怎么做。只有因時、因事做事情,才能利用事物的特性把事情做成功。
當今時代,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事業快速發展,網民總數已達7億,正處于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的關鍵階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也是在目前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的。就我國的網信事業發展而言,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因此,網信事業的發展要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的新發展。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旨在強調我國網信事業的發展要與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相適應,從而更好地促進網信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