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
古人說,“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此中“修身”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繩墨”乃言行所依照的準則。若想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就要經常檢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準則規范,只有合乎準則規范的言行,才能提升自身的優良品德。德為修身,是內化于心的廉;廉為繩墨,是外化于行的德。由此可知,廉是德的行蹤,德是廉的境界,德寓于廉中才能得到升華,廉融入德中才能得到彰顯。無廉便無德,失德即失廉,二者互為一體,缺一不可。失去其一,終將釀成大禍。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貪者,政之腐也,民之賊也。”廉者即有德之人,貪者即不廉之徒。有德之人為官,一心為民,造福于民,惠及于民,唯獨心中沒有自己。不廉之徒為官,大肆收斂錢財,勞民傷財,只為升官發財。前者,會用自己的畢生精力與心血,鐫刻人民心中的清廉豐碑與歷史豐碑;后者,禍國殃民,害人害己,其靈魂只能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廉德并行,才能鑄就為政者的品格。德之初即廉之始,廉之失即德之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