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威 麥宇雄 覃杰



摘要:郵輪港口是郵輪產業及郵輪經濟的主要載體,本文總結分析了郵輪港口的分類及其基本條件,論述了郵輪港口選址應著重考慮的技術要求和國內郵輪港口選址的基本思路,在國內外郵輪港口建設規模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類型郵輪港口的建設規模,對未來我國郵輪港口的規劃和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郵輪港口;郵輪母港;郵輪停靠港;郵輪節點港
中圖分類號:U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6)04-0033-03
自5輪旅游是港口休閑產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從誕生至今僅有40余年的歷史,卻發展十分迅速,2011年全球旅客達到1632萬人次。近年來,大量新建造的郵輪進入市場,全球郵輪市場也出現了東移的趨勢,與之相應的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消費能力增強,國家也十分重視郵輪產業的發展,上海、天津、廈門、大連、深圳、廣州等多個城市已經建成或籌備建設郵輪港口。
郵輪港口作為客運集散點這一特殊性,其與城市的發展和定位密不可分,有別于貨運港口的建設和定位,而目前國內針對郵輪港口定位、選址要素及建設規模的研究比較缺乏。本文旨在對國內外郵輪港口的發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1.郵輪港口的分類及其基本條件
1.1郵輪港口的分類及其功能
郵輪港口通常分為郵輪母港(Home Port)、臨時停靠港(call Port)及航線節點港(Jetty)三類。郵輪母港是指郵輪的定期始發港口,是郵輪基地和游客集散地,為其提供維修、補給、運營管理、市場開拓等全面的服務,其對郵輪港口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郵輪停靠港是郵輪網絡的延伸點,郵輪在停靠港的時間較長,一般停靠4-8小時,不僅供乘客上岸觀光,而且還進行一定的補給、處理和廢料處置;航線節點港僅供乘客上岸觀光,作較短停靠,在該類型碼頭的停靠時間一般少于4小時,基本不增加補給,也很少有乘客辭別郵輪或新增游客。
郵輪港口功能以游客的集散及上下郵輪而展開,主要包括進港航道及停泊回旋水域;碼頭及上下船設施;航站樓;后方配套物資補給商場;城市集疏運交通系統。
1.2郵輪港口分類的基本條件
1.2.1航線節點港(Jetty)基本條件
航線節點港功能相對簡單,游客下船后做短暫停留后離開,以城市對外宣傳為出發點,因此,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港口城市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備某方面吸引游客觀光旅游的特色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或者購物休閑等資源條件;二是具備停靠郵輪的碼頭設施及簡易通關設施。如日本的名古屋港、韓國的濟州島、臺灣的花蓮港等。
1.2.2臨時停靠港(caIl Port)基本條件
郵輪港口臨時停靠港主要以吸引游客為出發點,主要需要三個方面的條件。
(1)郵輪港口城市具備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包括較高的城市知名度、獨特的文化資源、旅游景觀資源;
(2)具備一定的地理位置優勢,鄰近區域或國家郵輪碼頭或者產業發展較好,易于加入世界郵輪航線范圍;
(3)基本的軟硬件設施,包括良好的航道、水域條件建設郵輪碼頭,口岸通關設施等。如:韓國釜山港和仁川港、日本福岡的博多港、臺灣基隆港等。
1.2.3郵輪母港(Home Port)基本條件
郵輪母港以生成旅客及吸引游客雙重出發點,同時構成完善城市郵輪產業和郵輪經濟的載體,因此,郵輪港口發展成為郵輪母港條件較為苛刻,總結分析主要包含以下5個方面:
(1)發達的腹地經濟,良好的郵輪旅游宣傳環境,從而保證穩定的出發客源市場。郵輪母港是出發客源地及旅游目的地的結合體,其要求郵輪港口腹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從而保證充足的出發客源,參照國際經驗,郵輪母港腹地內人均GDP達到1萬-2.5萬美元時方可形成穩定的客源市場。
(2)較高的城市知名度,穩定的社會環境,以及豐富的旅游觀光資源以保證充足的到訪旅客。郵輪港口要以其所在城市為依托來吸引客源,因此港口城市本身應為知名的國際都市,穩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城市形象為基本要求,同時郵輪母港城市應具備比節點港和停靠港要求更好的旅游資源條件,包括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休閑方式、世界知名的景觀及遺址、以及現代化的購物消費環境等。只有具備上述條件的郵輪港口城市,才足以吸引大批的游客來支撐郵輪港口的發展。
(3)優越的地理位置,易于開發便利的郵輪航線直到周邊旅游目的地地區或國家。目前,世界郵輪港口集中地及郵輪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線、加勒比海沿線、歐洲西海岸,美國東西海岸及夏威夷等,究其原因在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實現了大量可開發的航行時間較短的郵輪旅游航線,這些海域周邊旅游目的地繁多,且水上航線距離較近,在短時間內即可到達,對郵輪旅客而言,重點是旅游目的地而非郵輪本身,航行時間盡可能縮短為最佳。因此,發展成為郵輪母港對地理位置提出了易于開發短期旅行的郵輪航線要求,其最好處于有世界或區域性的旅游目的地區域內或邊緣,通常情況下以滿足在2-5天內即可到達其他郵輪旅游目的地為佳。
(4)具備發展完善郵輪港口碼頭設施的潛在條件,便捷的口岸通關設施,港口附近的休閑娛樂購物休憩等設施,以及發達的旅客集散交通條件。形成郵輪母港,需設立專門的郵輪碼頭,統計分析全球郵輪母港案例,一般要求提供2-3以上郵輪泊位,噸級規模在15萬總噸以上,因此除要求一般港口碼頭建設所要求的航道、水深、陸域發展空間條件外,還要求距離城市中心距離較近、與城市發展商貿娛樂中心相一致等要求;并配以現代化航站樓,保證快捷高效的通關效率,通常清關時間控制在10-30分鐘為宜;另外,郵輪母港城市應具備發達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應保證提供空運、城市軌道、高速公路及水上運輸等綜合交通系統,可滿足旅客以最便捷的途徑達到訪問目的地。
(5)郵輪母港要求有完備的配套設施。為綜合服務基地的郵輪母港,郵輪母港港口城市應保證三個方面的綜合配套設施:一是旅客城市配套,應保證提供一定容量的五星級賓館,辦公及會展區域,大型購物中心等;二是郵輪供水、加油、維修保養等大型船修服務基地;三是郵輪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完善的旅游開發體系,包括旅游公司、郵輪公司以及代理公司等。如:邁阿密郵輪碼頭、新加坡郵輪碼頭、洛杉磯郵輪中心、我國的上海港及三亞港等。
1.2.4郵輪港口分類基本條件綜述
郵輪節點港最為容易實現,有一定的旅游資源特色及碼頭停靠設施即可;郵輪停靠港主要以具備吸引訪問旅客為關注點,對腹地經濟及生成旅客不做要求;郵輪母港要求最高,以腹地旅客生成以及吸引訪港旅客為主,其對港口所處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以及配套服務系統提出較高要求。一般情況下,郵輪母港是由掛靠港發展而來的。郵輪港口分類與其實現的基本條件的關系詳見圖2。
2.郵輪港口選址
2.1郵輪港口選址的技術要求
(1)水深條件,郵輪碼頭對水深條件要求較貨運碼頭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郵輪海洋綠洲號,噸位達22.5萬總噸,長度361.8m,而吃水僅為9.1m。
(2)滿足凈空的要求,因郵輪吃水相對較小,且郵輪客艙層數較多,其干舷高度對凈空存在一定的要求,以“海洋綠洲號”為例,其吃水線以上高度72m。因此其凈空高度要求為:吃水線高度+富裕高度(2m~5m)=72+2m~5m=74m~77m。
(3)與城市交通的順利銜接,郵輪旅游通常為“郵輪+飛機”組合模式,根據統計分析國內外郵輪碼頭距離最近機場通常不超過2小時,同時郵輪碼頭應鄰近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以方便旅客的集散。
(4)郵輪碼頭選址應充分考慮與城市規劃的銜接,因此建議位于城市老城區,到達市中心、觀光景點和主要購物區等繁華地帶的距離較近。
(5)可實現寬闊的陸域條件,郵輪碼頭附近陸域除需要建設航站樓外,還需考慮部分商業設施,出售當地特色的文化紀念平及免稅商品;另外郵輪港口附近還需開辟大量的陸域空間用作私家車及旅游巴士的停車位。
2.2郵輪港口選址思路的探討
2.2.1基于老港城市化改造的思路
上世紀50年80年代之前,城市發展規模較小,港口是整個城市對外交流的集結點,因此在此期間形成的第一代及第二代港口基本均位于城市中心區,碼頭噸級規模較小,水深一般在12.0m以下;隨著近幾十年的發展,一方面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發展越來越大,而依托港口而發展起來或者規劃中的老城區基本均定位為城市商業、金融或者貿易中心,旅游及購物設施發展完善,土地升值空間較大;另一方面,隨著貨運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船舶吃水較深,陸域堆場發展空間較大等因素的要求,第三代及第四代港口紛紛外遷出城市發展中心區,而設立深水港。如上海的洋山深水港,廣州的南沙港區等。
因此充分結合郵輪港口的選址因素考慮,其對水深條件要求相對較低,而對城市交通系統,城市商貿購物配套設施依賴程度較大的現狀,同時,考慮到節省投資易于建設的情況,港口城市發展郵輪碼頭的思路可參考:將位于城市中心區的老港口碼頭轉型升級為郵輪碼頭,實現城市的和諧發展及土地價值升值。
2.2.2新建港址思路
鑒于郵輪碼頭屬于客運及旅游功能的特性,其與城市的發展方向應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對于擁有河口港、島嶼形成水道的城市而言,由外海進入城市中心區通常存在橋梁造成的凈空高度限制的情況,因此對于大型郵輪碼頭的選址可參照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城區,未來的發展中心來進行選址建設大噸級規模郵輪碼頭及泊位。
2.2.3共用現有港口思路
對于發展初期的臨時停靠港或航線節點港而言,其郵輪碼頭設施的要求相對較低,可以考慮通過對現有客運碼頭、集裝箱碼頭、滾裝碼頭進行適當的技改,兼顧提供郵輪臨時停靠服務。
3.郵輪港口建設規模案例綜述
3.1國內外主要郵輪港口設施規模
3.2郵輪港口建設規模建議
結合郵輪港口的定位,以及國內外郵輪碼頭的建設規模分析,郵輪港口的建設規模建議如下:
4.案例分析
4.1廣州郵輪港口定位建議
廣州地處中國實力雄厚的經濟區域,其腹地廣東省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存款約4萬元,堅實的經濟基礎保證了穩定的郵輪旅游客源。同時,廣州獨特的廣府文化及嶺南文化,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其勢必吸引大量國內外游客到廣州旅游觀光。從航線規劃角度來分析,廣州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東北亞到東南亞的地理位置中心,在廣州一香港一澳門“A”字形空間結構中處于支撐位置,其100km半徑范圍內包括廣州、佛山、深圳、珠海、澳門等14個大中城市,水上可開發郵輪目的航線繁多,且均可在1-3天內到達,向北可至臺灣、韓國和日本,向南可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泰國等旅游勝地,保證了旅游航線的易開發性。另外廣州擁有珠江內河以及珠江口豐富的海岸線資源,港口設施完備,城市交通網絡完備,水運系統、城市軌道以及白云國際機場等保證了其交通樞紐的優勢,且擁有大型的船舶制造維修基地,為自5輪港口的發展提供了齊全的配套條件。
因此廣州郵輪港口碼頭建議定位為:是國家沿海主要郵輪港口之一,是華南地區郵輪休閑旅游的主要平臺,是郵輪母港。
4.2廣州郵輪港口選址建議
結合上述分析郵輪港口選址所重點考慮因素及選址思路,參照基于老港城市化改造的思路,結合廣州市城市規劃,黃埔老港后方城區擬規劃為臨港CBD中心區,且其位置距離廣州市中心區約10km左右,以及發達的交通系統節點,因此可考慮在黃埔老港部分貨運碼頭經轉型升級為郵輪碼頭,但其受限于橋梁凈空高度的限制,僅可發展10萬總噸以下郵輪。
參照新建港口的思路,廣州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南沙新區,其位于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幾何中心,且無橋梁凈空的限制,參照南沙新區已經建設形成的大型觀光旅游中心,包括南沙游艇俱樂部以及南沙客運站等,可考慮在虎門大橋下游位置處建設大型郵輪碼頭。
4.3廣州郵輪港口建設規模建議
結合廣州郵輪港口作為郵輪母港的定位,應發展2個以上郵輪泊位,噸級規模應涵蓋5萬~25萬總噸,因此考慮在南沙建設1個25萬總噸郵輪泊位和1個10萬總噸郵輪泊位,岸線總長約790m,前沿水深在10m~13m,建設大型郵輪大廈兩座,;在虎門大橋內黃埔老港抑或其他可實現的港址內建設2~4個5萬總噸郵輪泊位,建設郵輪航站樓2~3座,沒泊位岸線長度控制在300m左右,前沿水深約為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