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文化遇上新媒體,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故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眾,就算是古老刻板的文物也有活潑靈動的一面。而那些行將沒落的日歷也以豐厚的文化基礎開始熱銷起來,文化創意產品(以下簡稱“文創產品”)日益成為人們的寵兒。
當傳統文化遇上新媒體
近年來,從朝珠耳機到建筑彩繪“秘密皇宮”,故宮一系列緊跟時尚的“萌系”文創產品迅速躥紅。故宮“萌物”已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潮物”。據統計,僅2015年上半年,故宮文創產品的銷售額就突破7億元。同時,故宮還利用手機平臺使這座古老的宮殿煥發出年輕的生機。為了更好地傳播故宮文化,故宮推出了《皇帝的一天》《韓熙載夜宴圖》《清代皇帝服飾》等題材豐富、風格各異的一系列手機軟件。
【素材點撥】傳統文化并不是僵化的,它們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所以,要使傳統文化保持生命力,拉近與當代人的感情距離,就要深入當代社會的生活,和時代、時尚形式結合起來。
【立意維度】流行與傳統/文化保護方式/僵化與靈活
【反思行動】
擁有22款手機軟件的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不僅在軟件數量上擁有絕對優勢,在展示主題上也更為豐富。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已經意識到,它們不僅是實體的公共文化空間,承擔著文物保護和科研上的責任,而且要利用各種形式為大眾提供文化普及。在移動應用大行其道的今天,博物館主動出擊,讓傳統保持時代生命力,無疑是文化保護的另一種方式。
文化日歷“高顏值”逆襲
誰能想到2016版《故宮日歷》在京東藝術類書籍銷售排行中排名第一,達到日銷5萬冊水平。以普及傳統文化為目標的《漢字之美日歷》,從漢字的起源、書體的演變以及書法的形式等方面,提煉了12個主題。讀者讀完這本日歷便可了解漢字的演變史。2016版《紅樓夢日歷》更是精選了《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楹聯等百余篇,并配以百余幅精美的古代書畫作品。這些文化日歷包羅萬象,大大引起消費者的青睞和熱捧。
【素材點撥】日歷的復興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興衰的問題,這其實表明文化生產正在復興。有文化品位的日歷暢銷是耐人尋味的,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才能重新獲得生存的空間。
【立意維度】文化品位/積淀與創新/借鑒的力量
【反思行動】
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編輯王飛寧最近出版了一本關于梁思成筆下古建筑的通俗讀物《古拙》。關于如何編排這本書,王飛寧考慮規劃了整整一年。想來想去,她最后決定讓它“結合日歷的特性”,留出書中大概四分之一的空白給讀者,讓他們隨時記筆記,還附上了年歷和月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