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露橋 朱永釗 何仲文 陳煥錦 葉瑞銀



排2個版面
【摘要】:在湖南龍虎山林場,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地測量青椆胸徑、樹高,利用SPSS軟件擬合線性模型、對數模型、冪函數模型、指數模型、Logistics模型等5個模型。結果表明:各個模型在0.01水平上的顯著,冪函數模型效果最好,表達式為H=1.814D0.644 。
【關鍵詞】:青椆;胸徑樹高模型
在森林資源調查、森林資源經營中,胸徑和樹高最重要的2個調查因子,其中胸徑是可以精確方便調查,而樹高的調查卻難度較大且容易產生誤差[1]。在不考慮離地條件差距的前提下,通過建立胸徑樹高的模型,可以方便林業工作者對林木樹高的估算[2-4]。
青椆是細葉青岡(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的別稱,屬殼斗科青岡屬,常見于中亞熱帶濕潤區常綠闊葉林中,是較好的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的樹種。其木材堅重,可供工具柄、木地板、紡織工業木梭等用。通過建立青椆胸徑樹高模型,可以方便編制林分材積表、林木出材量預測、林分蓄積量計算,對于科學指導青椆經營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區概況
龍虎山林場地處南洞庭與西洞庭之間,占地2000多畝,林場地貌為環湖崗地,海拔在100米左右;土壤類型以紅壤為主,適宜林木生長;林場境內林分茂盛,生長著100多種木本植物,青椆(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混交林是其代表性林分之一,是受人為干擾較少的天然次生林,主要伴生樹種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2種[5]。
2 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
根據龍虎山林場青椆混交林的分布狀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設置標準地。設置大小為10m×10m的標準地9塊。對標準地胸徑大于等于5cm的青椆逐一測量胸徑和樹高。將樣木按2cm為一徑階,歸組統計樣木的樹高特征值、平均數、標準差、變動系數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詳見表1。
2.2 數據的處理
目前為止國內國外的很多專家已經相繼提出了上百種樹高曲線模型。本研究選取以下5個模型進行青椆胸徑樹高曲線的研究與分析。
線性模型:H=a+bD
對數模型:
指數分布模型:H=eabD
冪函數模型:H=aDb
Logistic模型H= a/(1+exp(b+cD))
模型中H表示樹高、D表示胸徑、a,b是模型參數[6,7]。
3結果與分析
3.1 模型擬合結果
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椴樹胸徑和樹高數據擬合各個模型,計算出各個模型的統計量,計算結果如下表2。得出5個模型的胸徑樹高曲線圖(圖1)
圖1是由冪、對數、Logistics、多項式、指數5種模型擬合獲得的圖形,可以看出5種模型擬合程度都較好,但是對數和冪指數所擬合的模型曲線與觀測值較接近,模型走勢與觀測值走勢相似。
比較5個模型的判定系數值,其均在0.8以上。擬合精度分別對數模型R=0.919、冪模型R=0.919、線性模型R=0.891、指數模型R=0.804、Logistic模型R=0.804。其次為對數函數R =0.896、Logistic函數R =0.884、指數函數0.873。
3.2 模型分析
模型建立后,需要對模型進行方差分析,通過檢驗各個模型F值均大于F0.01,說明各個模型在0.01水平上的顯著,5個模型均滿足要求,5個模型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根據表2、表3,5個模型的殘差平方和的大小順序為:線性>對數>指數=Logistics>冪
5個模型的F統計量的大小順序為:冪>對數>線性>指數=Logistics
5個模型的決定系數(R方)的大小順序為:冪=對數>線性>指數=Logistic
用上述統計量和指標評價樹高曲線模型的優劣,要求殘差平方和、平均誤差越小越好,而F統計量越大越好。綜合分析后,冪函數模型擬合的龍虎山林場青椆胸徑樹高曲線效果最好,對數和線性模型次之,指數和Logistic模型擬合效果最差。
4.結果與討論
采用線性模型、對數模型、冪函數模型、指數模型、Logistics模型等5種模型對龍虎山林場青椆胸徑樹高模型進行擬合,比較各模型的殘差平方和、F統計量、決定系數,結果表明,青龍虎山林場青椆胸徑樹高的最優模型為冪函數模型,即H=1.814D0.644 。
由于本文選取的是混交林中的青椆,純林種的青椆胸徑樹高模型需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孟憲宇.測樹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1-100.
[2]楊青.武夷山馬尾松人工林樹高曲線模型的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福建),2005,1:19-22.
[3]程玉娜,余濟云,孟偉,鄧必平,王威翔.木荷胸徑一樹高生長相關模型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14,6(41):109-114.
[4]馬小欣,姜鵬,馬嬌嬌,谷建才,陸貴巧.沿壩地區華北落葉松胸徑一樹高生長模型的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15,2(1):44-105.
[5]熊露橋.天然林次生林間伐指數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3:9.
[6]駱期邦,曾偉生,賀東北.林業數表模型一理論、方法與實踐[M ].長沙:湖南科學出版社,2001.
[7]孫圓,王萬江.江蘇省楊樹樹高曲線模型的研制[J].應用研究,2005(5):34—37.